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费杀人”年年有,今年更比往年多。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一高考考生的父亲服农药身亡,原因是他的儿子高考后估了600分,被高校录取是铁板钉钉儿的事,而作为农民的他却付不起儿子的大学费用。没过几天,同样的悲剧在山西省翼城县上演,50岁的李海明在得知女儿铃铃高考成绩的第二天,用一根捆麦的绳子把自己吊在了土窑的门框上。7月20日,同样的悲剧出现在了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高韩村。在西安某学院上二年级的李大山需要7000元学费,其母在四处筹借未果后,悄悄离家。在一片玉米地里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李海明自杀后,翼城县教育局承…  相似文献   

2.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09,(18):16-16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革高考录取办法,有效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陈年积弊,我们呼吁了N年了,可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在今年的山东高考招生中,在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试点,让人们看到了“人下来”。尽管,现在还只是小范围的试点,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因为一起案件的“圆满结果”,不少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2016年十一长假前夕尘埃落定的这起案件,就是轰动今年夏天的山东胶州篡改高考志愿案. 案件主角一名叫常升,另一名叫郭某.他们是在同一班级、住同一宿舍的同学,而且都是胶州一中2016年度的高考体育特长生.高考结束后,在恩师杨勋的指导下,常升和郭某的高考志愿都填报了陕西师范大学.后来,郭某如期拿到了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常升分数超过了录取线却“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4.
品学兼优的学生刘志,在参加2002年高考时考分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被坚信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的父母逼着复读;在2003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中,他考出了624分的全市文科最好成绩。但此时的他不是信心百倍地准备迎接高考,而是感到身心疲惫,烦躁不安,最终竟决定以“杀死女友然后自杀”的方式终止高考的折磨。然而,当女友被他杀死后,抱定追随而去念头的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却被逼复读  相似文献   

5.
力戈 《法制与经济》2003,(12):13-16
品学兼优的高考生刘志,应届高考时的考分便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但被坚信儿子能考上重点的父母逼着复读。今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他考出了624分的全市文科最好成绩,却仍感到身心疲惫烦燥不安,最终决定以“杀死女友然后自杀”的方式终止高考的折磨。然而,当女友被  相似文献   

6.
高考录取已结束,而被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哈工大六所重点高校录取的近500名江苏籍新生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六所高校的招生网上挂出“关于江苏省新生尚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情况说明,说明中称,因未交纳每个考生30元的录取费,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扣发了江苏考生录取名单,因此,录取通知书无法发放。  相似文献   

7.
高考录取开始,许多大学新生免不了要酒宴庆贺一番。其实,金榜题名置宴庆贺,占来如此,而且古人还有所谓的“科举四宴”——鹿呜宴、琼林宴、鹰扬宴和会武宴。鹿鸣宴鹿呜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用,因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鹿鸣”诗,故有其名。  相似文献   

8.
日前,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高考学生杀人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这名刺死同班女友的高考生赵春龙被判处无期徒刑。令人扼腕的是,就在赵春龙刺死女友不久,两家先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如今,这两份无法入学的通知书成为原本充满希望的两个家庭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9.
肖山 《政府法制》2008,(4):18-19
随着中国名校录取门槛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少数中国学生开始采取“曲线救国”方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以留学生身份进入那些知名的中国高等学府。透过这一现象.人们看到了当前中国高校录取的最大漏洞。  相似文献   

10.
阿红 《江淮法治》2011,(6):42-43
“啃”着女儿留下的复习资料.借助女儿的热心辅导.吉林省吉林市49岁的清洁工陈光考上了大学。可每年6000元的学费和不菲的生活费让他打了退堂鼓.就在他准备弃学时.读大三的女儿思彤站出来对他说:“爸爸,我挣钱供你上大学。”  相似文献   

11.
据8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高考,农家子弟郝西宏考了618分,成为西安市蓝田县的文科第一名,幸运地被西北大学录取。然而与兴奋结伴而来的却是忧愁——数千元的学费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父亲将今年地里打的粮食全卖了,家里能卖的东西也都卖了,却只凑了1000余元。“我一定要自己挣钱上大学。”郝西宏跟着父亲一起来到西安城里的劳务市场找活儿干,他学着父亲的样子,白天扛铁锤、拿着招牌等活儿;晚上和父亲回到简陋的工棚里吃清水煮面条。抛弃唉声叹气,用独立自主的肩膀帮助大人解除“经济烦恼”,值得敬佩。可对…  相似文献   

12.
魏雅华 《中国律师》2002,(11):24-26
2002年3月召开的九届五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都就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于是,这个问题再一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都焦虑地注视着这件事:2001年的情况,还会在2002年重演吗?尽管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招来了上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者教授和各大媒体,下至考生、家长们的一片指责批评,其声至今不绝于耳。甚至就在此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时空连线》还专门为此作了一期节目,希望去年的故事今年不再重演,可我们所听到的仍然是“涛声依旧”。让我们先来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考成绩的公布和高招录取的开始,不少家长纷纷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考后消费”不断升温。高考结束后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分享轻松、快乐、痛苦的同时,自己也默默承受着“考后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那么,“考后消费”是如何形成的?家长“还愿”催热“考后消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因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针对不同地区的高考生设计了不同的试卷和高校录取分数线。为此,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俗称"高考移民"。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也采取  相似文献   

15.
到2005年,高考恢复整整28个年头。单从录取数量看,有幸进入大学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万,上升到几百万。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已走过它的精英化历程,正在向平民化挺进。正当此时,第一代受过大学教育的“精英”们的后代陆续在高考的龙门前列起了长队——有的“小升初”、有的中考、有的高考或已经完成高考。这样一代多少有些特殊的家长,如何面对后代的高考?在几乎开列出同样课程表的“名校”和“一般校”之间,他们为什么把后代的命运锁定前者?是“精英”情节作祟还是其他因素使然?因为没有成功的父母为自己铺垫出“各种辅导班”甚至在幼儿园就择名…  相似文献   

16.
“金榜题名”,历来被认为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当今学子在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而满怀喜悦之时,不少的学生及其家长也许会为一下子凑足一笔为数不小的学费而犯愁……是的,自去年国家教委宣布在全国37所重点高校实行并轨收费制度,今年又扩大到全国100所重点院校以来,“穷家的孩子读得起书吗?”一直是社会和国人所热切关注和议论的话题。事实上情况究竟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录取的结束,又有众多学子升入新的学府,开始了新的学业;另一方面,因学业的结束,也使得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了校门,涌向了社会。 然而,面对高校收费的昂贵和大学生就业的奇难,近些年来,在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及其子女对上学读书,乃至于“金榜题名”,已失去了兴趣;昔日的天之骄子,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没有了尊贵和荣耀。给他们带来的则是深深的困惑、无限的尴尬、茫然和无奈。在农民中间,“读书无用”——死灰复燃,悄然成风;辍学率——居高不下,与日俱增。这不能不引起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4,(12):22-22
正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在2013年艰难"破冰"之后,今年又获得进一步推进,至少有28个省份将实施异地高考。今年报名人数达到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门槛过高问题仍有待解决。专家指出,未来应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打破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实现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让大学自主招生,以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6  相似文献   

19.
渴望平等爱情,“南大”校园里签下“恋爱公积金”协议 1999年,年仅22岁的肖薇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知道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人人都不知道“人人平等”的“人人”究竟为何物。这些日子我被两件事击昏了头,有时三五天闷不出一个字儿来。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最终觉得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说是老生常谈,却总还有一谈再谈的必要。第一件事是:根据山东大学2001年的招生简章,姜某报考了该校并按简章中的条款规定获得了该校的“高考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免除4年学费、住宿费,学生本硕连读,任选专业。”仅仅一年后,山东大学以该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为由取消了其二等奖学金的一切待遇。其依据是学校2001年7月23日制定的《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