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知识时代飞速腾飞的时候,社会各阶层都在不断的发展,人的思想、品行和世界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德行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对地方高等院校艺术生的德行之形成及构建进行初步地研究。通过对地方高校艺术生德行现象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当前地方高校艺术生形成不良德行的原因,从而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得出最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瑞田 《法人》2010,(12):86-87
邹正在当代书坛中极其独特。他没有机会按部就班也完成某一项学业,而是匍匐在中国的大地,以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相似文献   

3.
"写意"在环境设计的运用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对自然之理的追求,它与绘画在表现艺术内涵上是灵犀相通的。"写意"手法将现代生活理念和民族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并散发永恒的艺术魅力。"写意"手法的探索和应用对我们所面临的设计空间学、装饰材料学、施工工程学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效益优先的原则得到人们的共识,但由此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膜拜,却日益消解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从而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在继续坚持其保证功能、导向功能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育人"功能,即要注重培育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社会精神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最根本的内涵和体现。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位;在教育立场上要实现"两个需要"的统一;在教育任务上要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贯彻双重主体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王莹 《法制与社会》2013,(10):179-180
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和灵魂。高等学校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中,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刻把握民族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通过高校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方式到新兴方式,从日常事件到重大事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
监狱心理卫生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回顾中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历程,在深感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当代监狱太需要适合自己的心理卫生教育,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心理卫生教育模式了。所谓监狱心理卫生教育模式,其意是指根据当代监狱的具体情况,对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社会应用的本土化进行改造和对中国本土传统的心理学进行综合应用。本文拟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心理卫生教育模式的必要性、特点作初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这是与我们的主流化不同的传统,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精神。道家教育以自然养生的体育为根本,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创造着真正身心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当代民法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内涵及法治价值目标影响着民法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构当代民法文化具有必然性但也存在现实障碍。要建构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法文化必须采取两项对策: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自由主义精神,建立并完善市民社会;以民法文化的基本理念净化传统文化与道德,建构一种融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民法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型民法文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似乎让传统戏曲艺术获得了新生的土壤,然而现实却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没有被发扬光大,相反其文本被湮没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之中,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表现出二律背反的尴尬生存境地。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只是传统戏曲在新文化背景下新生的充分条件,而必要条件是激发网民对戏曲及其延伸产品的兴趣。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推动传统戏曲的互联网生存;另一方面需要转换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思路,使传统戏曲在获得静态保护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文化和媒介生态,并激发社会民众的真正需求,进而得到"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物质主义具有多张"面孔"。它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并导致了当代的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的危机以及"物质化生存"等诸多重大社会问题。批判和超越当代物质主义,不仅有利于发挥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牵引和社会整合功能,而且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而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从价值哲学上看,人生观上的享乐主义、金钱观上的拜金主义、消费观上的消费主义、发展观上的物本主义是当代物质主义蕴含的四大价值误区。在当代中国,拒斥并超越物质主义的基本进路,应该在洞悉物质主义根源之基上,通过科学发展、制度约束和价值观教育等三大举措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