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期,“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房姐”相继落马,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鼓掌叫好声音中,在中央高调重视网上舆情环境中,在相关部门愈发迅速的应对行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现和惩治贪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惹众怒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正式锒铛入狱,到“最牛团长夫人”遭“人肉搜索”曝光后一周内被免职。2009年,内地网民以前所未有的公民意识参与网络维权,中国政府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利用网络了解民意,改善施政。当局还建立了全面覆盖的网络反腐平台,形成网络反腐“正规军”与“游击队”的合力,进一步掌握网络反腐主动权,向政坛腐败宣战。  相似文献   

3.
胡健 《江淮法治》2009,(5):57-58
如果“人肉搜索”加以有效引导和法律约束,会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高效有益的网络互助模式,同时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武器;但如果过度放任,甚至纵容针对个体的暴力行为,必然会恶化网络环境。发布所谓“网络追杀令”、“人肉搜索令”的网民不能以“道德卫士”自居而规避法律责任,同时还需明确网站的侵权责任。在网络侵权和“人肉搜索”侵权的案件中,许多网站确实可谓是“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4.
去年,《首都经济报道》报道了我国网络团购现状的记者调查,引起广大网络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当2010年春夏之际,“网络团购”悄然成为网络消费人群时尚的消费模式后,其“三省一时尚”的优势撼动了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各大团购网站更是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网络团购加速进入“大爆发”时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水军”已经渗透了互联网的很多地方,他们逐利性和隐匿性强,影响、扭曲甚至有时操纵着网络舆论的走向。那么,这个隐藏在灰色地带的群体到底由什么样的人构成?他们是如何在网络中“翻云覆雨”?他们又有怎样的“从业心态”?记者深入“军营”,与部分“水军”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里,有了“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兴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网络犯罪的产生。金融网络犯罪,是整个网络犯罪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面着眼,从点着手,对探索网络犯罪的规律性和防范问题,作一个实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条网络“权威”回帖的出现,令网民与媒体欣喜不已。对网络问政的历史进程而言,从“听”到“答”的转变,有望将网民与党政机关的关系由“上传”升级为“互动”,或将破解往日只有“板砖”横飞,却无人捡起“砖块”筑“大厦”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2010年的岁末,级别曾为“网络杀手”的李力蒙,找到笔者,讲述了自己身为一名“网络水军”的自我救赎之路。他只想告诉读者:“罢手吧,网络世界的暴力和现实世界的暴力一样残酷、一样嗜血。”  相似文献   

9.
白银 《政府法制》2009,(13):28-28
如今,“70码”已成为继“躲猫猫”和“俯卧撑”之后的又一个网络流行语。5月10日,网友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表示对“时速70码”结论的质疑。如今,“70码”已被做成了网络头像、签名,并登上了文化衫。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网络信息时代,正像网络卡通画一样变化莫测,既能催生精英“斗士”,也会繁衍乱世“魔鬼”。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事件一发生,网络上就有图像,有视频,有报道。公众对这些“网络传播”将信将疑,时常在转发之时要求“求证”。微博更多地充当着“爆料”者的角色,记者则不再是新闻的发现者,而是“查证人”,如何通过深入调查求证事实,便是记者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部分省、市、区的党政“一把手”网络听民意已成为一种政治现象。上海市长韩正、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地方要员脱口而出的“潜水”、“打好铁”、“织围脖”、“拍大砖”等时尚的网络用语,让广大网民倍感亲切。时下,网民参政和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反腐新风劲吹,网络身先士卒。一些“问题官员”因网络曝光受到相关部门查处落马,从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到“表哥”杨达才,从“房叔”蔡彬到“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一个个都像妖怪碰上了照妖镜一样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14.
“芙蓉姐姐”、“奥巴马女郎”、“兽兽门”、“阎凤娇裸照门”、“凤姐”、“犀利哥”、“贾君鹏”、“小月月”、“楚小妹”……这些原本籍籍无名的人物都在一夜之间爆红网络,这是否真的就是网民们自发“围观”与热捧导致的呢?有关机构经调查发现,类似的网络热点事件背后实际上都有着“网络炒家”精心策划和推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政法论丛》2023,(4):148-160
热点事件极易滋生网络谣言。谣言的认定应注重两个区别,一是“科学质疑”与“非法造谣”,二是“善意传播”与“恶意传谣”。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内生逻辑是吸粉引流的“流量驱动”,其行为的结构链条为:社会公共话题领域内的基础性热点事件+不良心理动机的虚假信息发布者+主动配合或被动接受的当事人+虚假信息制造与传播+有意或无意的网络受众+真相揭秘舆情反转。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应对规制主要包括,对“人”采取网络禁言与失信惩戒措施,对“事”进行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细化规定,有权机关与部门应坚守法治底线,构建法治化通报制度,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小众试水”到“全民狂欢”,网络红包成了羊年春节的新“标签”。“网络红包让春节更时尚”“网络红包点亮中国年”“红包大战暗藏电商野心”“低头族毁了春节”……尽管褒贬不一,但网络红包的人气却一路飙涨。网络红包的走俏,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满足了人们联络情感和商家营销的多重需求。可以看到,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服务的带动下,中国人的春节生活方式有所变化,但核心民俗却并没有被剧烈改变,只是通过线上线下,将欢乐吉祥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勇 《青海检察》2010,(1):48-5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居世界第一,规模庞大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形成一股巨大的网络洪流,使互联网成为“放大镜”和“加速器”,一个细小的案件,一起微小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均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公共事件。如何妥善应对政法网络舆情,提高司法公信,已成为一道严肃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层政法机关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应对政法网络舆情的冲击,提出初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立法治理网络问题,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又要管网络了。公众其实也对欺诈、诽谤、造谣、攻击之类的网络问题深恶痛绝,但对“管制”有着更大的警惕和恐惧。中国的很多事,常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人们担心“管制”会把网络管死,焦虑于那点儿来之不易的言说空间被“管制”扼杀。  相似文献   

19.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2):I0010-I0012
问:什么是“网站搜索引擎排名”、“搜索排名”与“搜索结果操纵”的关系是什么? 答:当前,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通的行为。通过“搜索引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所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网民”来说,没有“搜索引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兔年春运大潮来临之前,“网络春运”已硝烟弥漫。这场名为网络购物的岁末狂欢,令快递业无法承受,甚至如同遭遇“年关浩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