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现象,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又无法融入城镇居民行列。很多失地农民游离于"农民"和"市民"、"城市"和"乡村"之间,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分"的"三无游民"。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失去土地对农民产生的冲击,农民对身份变化产生的反应,对向市民转变的态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余秀青  贺涛 《法制与社会》2010,(28):228-232
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此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然而,失地农民由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意识和行为转化为城市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期,期间他们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本文通过客观提出失地农民问题,进而从理论分析入手,揭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思路和一些具体对策,期望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亚涛 《法制与社会》2012,(26):205-206
城中村改造,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失去基本的土地保障,就业困难,抗风险能力低,形成”新三农”问题.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从征地补偿、就业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对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雯 《法制与社会》2011,(12):215-21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和南郊西八里村的村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从收入、就业、生活条件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责任缺失的情况,然后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安置中应履行的责任,希望有助于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龙  臧良 《行政与法》2007,24(11):58-61
目前,在我国农村,由于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加之农民的再就业能力较差,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无地可种、无工可打、无保可依、生活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本文分析了制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因素,认为应通过尽快完善征地制度,加快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锦城 《当代法学》2012,(2):129-135
浙江嘉兴率先在全国实施的"两分两换"制度是为应对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为兼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更好地实现而选择的一种社会实践,农用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变为失地农民,进而转变为市民,但是由于以往的身份背景和经历使得失地农民就业时权利极易被侵犯,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失地农民,这是一个极易被忽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文章以"两分两换"为背景,厘清失地农民就业权的问题,以期失地农民就业权能够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姚文娟 《法制与社会》2010,(18):215-21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占用的速度在整体上超过了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问题也由此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失地农民是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牺牲,理应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受益者。但实际情况却是,农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成为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无土地、无工作、无保障的"三无"人员,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和未来的养老困境。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但专门从工业园区这一特定范围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有待进一步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公共利益"界定模糊、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和社保措施缺乏及征地程序失范.这些缺陷使失地农民的权益遭受损失:生活成本提高、就业艰难、心理认同感缺失,尤其现今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无地农民工生活困难.作者建议应尽快完善征地制度,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治标之策是完善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其短时期的生活问题;治本之术则需推动失地农民进行创业或就业,解决其长远的生活和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失地农民生存现状的分析,在深入研究造成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就解决失地农民的眼前生活困境与其长远的稳定、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势必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应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利用失地的契机,转变思想观念,掌握一定技能,摆脱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找到新的非农就业岗位,与其他市民一道同等享受城市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能够担任省人大代表,是组织和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我一定要认真履职,为改善民生尽一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就业人员对养老忧心忡忡,为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利用各种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如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为研究的核心,剖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征地法律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政府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失地农民产生,且生存状况每况愈下,不容乐观,而政府在有关失地农民各种问题的产生如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明确政府在失地农民问题中的责任定位,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征地补偿费不能保证其生活水平长期稳定,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以失地农民为中心、全方位且长期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增加。当前形势下,失地农民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随之带来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和谐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征地补偿、生活保障及就业再就业方面入手,分析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措施,以求尽快改变失地农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宋菡 《法制与社会》2013,(30):213-214
在土地被征收后,失地农民问题成为其后遗症。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价值不断飙升这一酸性体质的诱发,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如同癌症病变一发不可收拾。补偿安置如同伽马刀应运而生,成为切除病变的主力。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的制度化保障"已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如何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土地换取保障,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政府在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致使政府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和南郊西八里村的村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客观分析了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希望有助于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宏昌  黄新 《江淮法治》2012,(21):26-27
“7月1日起.淮南市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失地农民就业服务月活动,通过专场招聘会、送岗下乡、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为失地农民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其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据悉,7月1日当天,将有200多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万余个。”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征用农村尤其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数量大增,失地农民逐步增多。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了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当前失地农民现状、补偿安置的深入调研,笔者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