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健 《法制与社会》2010,(10):293-293
善意取得制度涉及民法财产所有权的静的安全的保护和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的保护两个方面,其体现出两者中更注重对财产交易安全保护的结果,其出发点基于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我国《物权法》未明确规定赃物是否使用善意取得制度。本文将从赃物及善意取得制度的解析、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对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利明 《清华法学》2024,(1):117-133
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吸收借鉴了日耳曼法的经验,普遍认可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大多排除了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我国司法实践经历了从排除适用到例外适用,再到承认赃物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过程。从保护交易安全和维护交易秩序出发,有必要承认赃物原则上可以适用善意取得,但有必要严格把握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对赃物的善意取得要进行类型化处理,对盗赃物应类推适用《民法典》第312条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但对于其他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法律上有必要规定明确排除善意取得适用的情形,从而兼顾对原所有权人的保护和交易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制度对于保护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立法不尽相同,200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物权法》虽然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但回避了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善意取得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保障了善意第三人的合法交易权益.但我国《物权法》并未对赃物的善意取得适用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这将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善意取得制度的内涵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各国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比较,对赃物在我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和现有经济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争议。新出台的《物权法》对此问题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试从赃物的界定、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出发,论证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对完善现行立法提出了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浅议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存在争论。新出台的《物权法》对此问题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从赃物概念的界定、赃物善意取得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出发,分析赃物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7.
赃物的追缴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冲突是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域内外立法比较研究,得出我国对赃物应例外适用善意取得并限制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现行法律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赃物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里的赃物指一切违反原权利人(所有权人或占有人)的意思而被抢夺、盗窃或用其它不正当手段而获取的物品。善意取得中的“善意”则是指第三人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无从判断该物是赃物而误信出让人为所有权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论赃物的善意取得及其回复请求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丙万 《法律科学》2008,26(2):133-142
犯罪人将侵占的被害人的财物转让给善意受让人之后,司法机关一般不能通过追赃活动追讨。被害人是否有权向善意受让人请求回复其物,关键在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需要根据犯罪人取得赃物时被害人的主观状态和预测、控制危险的能力作类型化分析。如果某些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被害人便可以行使回复请求权,回复其物。法律需要兼顾善意受让人的利益,对被害人回复请求权作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0.
周湘华 《政法学刊》2002,19(1):9-1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关于所有权取得方式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已被普遍接受,但一般学术观点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不动产及部分特殊动产、赃物和遗失物均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制度不仅可适用于动产,不动产及部分特殊动产、赃物和遗失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此外,适用善意取得还应符合其他方面构成要件。并将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作一归纳,为建立我国统一的善意取得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域外法上,对赃物的善意取得及限制均设有明文,在承认赃物的善意取得前提下,通常又设置限制性规定,如赃物的原物返还。我国法律包括物权法至今未对此作出规定。物权法施行前。赃物的善意取得是通过司法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调整的,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于赃物的态度前后不一。物权法在第一百零六条设置了善意取得制度,在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作出限制性规定,但赃物的善意取得仍未涉及。笔者认为,对于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适用:一方面,应当把第一百零六条与第一百零七条的关系解释为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其中第一百零六条中法律另有规定应当作限缩解释,不是指赃物、遗失物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规定,而只是对赃物、遗失物的限制性规定。另一方面,鉴于赃物与遗失物同为脱离物,在善意取得制度上具有实质上的相类似性,对于赃物善意取得的限制性规定可以类类适用第一百零七条。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其对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各国民法所接受。但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则是个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善意取得制度和司法实践中出发,表明赃物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观点,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包括盗赃物、遗失物在內的脱离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法律规定及学说并不相同,我国传统民法对区分委托物和脱离物作出截然相反的規定,主张脱离物一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易愈加频繁,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尤其是我国<物权法>颁行之后,针对其第九章的相关內容学界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究竟脱离物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怎样适用善意取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有必要承认盗赃物善意取得;否认盗赃物善意取得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国的相关立法进程表明,我们立法并不非当然禁止盗赃物善意取得;盗赃物善意交易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规定,但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就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遗失物和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盗赃物、遗失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咏 《时代法学》2006,4(6):56-6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盗赃物、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不同。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稳定现有的经济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盗赃物、遗失物也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1,(26):297-297
赃物在被善意第三人取得后,善意第三人是否能取得赃物所有权未有明确规定。本文旨在探讨确立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包括盗赃物、遗失物在内的脱离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法律规定及学说并不相同,我国传统民法对区分委托物和脱离物作出截然相反的规定,主张脱离物一律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易愈加频繁,对交易安全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尤其是我国《物权法》颁行之后,针对其第九章的相关内容学界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究竟脱离物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怎样适用善意取得,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作为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其对于维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利益,解决权属冲突,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0月1日我国《物权法》的实施,是对国内外善意取得制度相关规定的一个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的《物权法》相对于传统的民法,虽然对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完善的规定,但对于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赃物的善意取得却未做出明确规定。文章旨在通过对国内外以及我国现行立法的研究,对我国的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浅析盗赃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盗赃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立法有所不同,毕竟赃物不同于一般标的物,在制度的设计上必须严格其适用条件,但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盗赃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