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本是民法体系内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我国法律上并不存在隐私权这一法律概念。欧洲很多国家的立法上也不存在隐私权的保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国家都通过判例或者法律修订的方式,实现了对隐私权的确认,以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应该正视隐私权保护方面的薄弱,学习欧盟的一些可贵经验,实现对隐私权的确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明确了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及其特点,其次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与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隐私权有着与一般主体隐私权相异的鲜明特征。正是大学生隐私权的特殊性,导致大学生隐私权成为某些侵权行为的客体。因此,保护大学生隐私权刻不容缓,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关于隐私权的立法经验,完善对大学生隐私权的保护,使大学生隐私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杜晓佳 《法制与社会》2011,(34):266-266
微博因其具有便捷性,开发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微博侵犯隐私权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特征和其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后,进而对微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的进行法律探析,力求达到保障公民隐私权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微博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作为一种人格尊严权利,我国宪法与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法律都作出了保护性规定,并初步形成了以部门法尤其是民事保护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当下需要明确隐私权与名誉权、人格权之内在本质与差异,确立宪法上的隐私权以及保障机制,明确隐私权就是个人对私人领域内的各种隐私信息享有独享权与私生活不被非法或不正当侵扰的独处权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从而才能有效地对隐私权予以保障与救济.  相似文献   

8.
潘峰 《河北法学》2008,26(7):108-114
以民法为中心的隐私权立法不足以保护劳动者,应构建契合劳动法理念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劳动关系的从属性限制了劳动者隐私权受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同时也对雇主提出保护劳动者隐私权的要求。保护劳动者隐私权必须对各种社会利益及其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核心在于实现雇主利益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平衡,其一般标准可以区分为四项原则:职业区分原则;利益衡量原则;最少损害原则;合法限制与合意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隐私权制度尚不完善,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的隐私权屡屡遭受肆意的侵害。但隐私权的限制原则只适用于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兴趣、管理必要相冲突时。因此,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其他自然人,只有当隐私权与上述原则相冲突时才可以对其隐私权予以限制,而不应对某一类主体的隐私权预先予以限制。并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易被侵害的原因提出对社会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3,(14):245-246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日显尖锐。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及个人信息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要协调二者的冲突,需要明确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界限,在立法中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在我国宪法及其它法律中明确规定知情权,并对两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做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使隐私权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更是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正是以该事件为切入点,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几种主要学说的评析,得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虽然与一般民众有不同之处,但是仍然需要法律的保护,而且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司法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信息自由法》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免除公开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制性规定。联邦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认定个人隐私权利益三个方面的标准:存在因果关系;是特定个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排除当事人本人。同时形成了权衡隐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需考量的要素:对个人隐私权威胁程度;公开获得的公共利益;获取申请信息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法隐私权较早出现,而宪法隐私权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相继为各国所确认。这样的发展顺序是否意味着宪法隐私权是由民法隐私权发展而来呢?通过对两项权利先起与后起原因的历史分析可知,两者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并且在事实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上又是同源的,两者的差异不过是隐私权价值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实际上是既相互独立,又在价值上相互关联的两种权利。民法隐私权和宪法隐私权之间关系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安全港提议透析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隐私权的保护同样踏入了网络的空间。网络隐私权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形成了其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保护模式。当今世界对隐私权的保护模式主要有行业自律和立法规制,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安全港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网络隐私权的两种保护模式进行比较,提出适合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区别于普通大众的隐私权,本文以道格拉斯婚礼照片事件为切入点,首先分别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以及何谓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等概念进行了初步介绍,分析公众人物隐私权规制的缘由和内容,最后针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人肉搜索事件频发,其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和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问题的担忧。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以及网络隐私权的介绍,探讨了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以及我国当前对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现状,并提出关于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受到适当的限制是隐私权法的一项重要规则.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舆论监督权和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兴趣以及在公众人物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利益平衡,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是必要的.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对其隐私权的剥夺.  相似文献   

20.
任洁  王碧琴 《法制与社会》2014,(11):238-240
本文针对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探讨了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对策:提出采取分类保护的方法实现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实质公平,分别对政府官员的信息隐私权保护、公众人物的信息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特殊人群的信息隐私权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设想和论证;通过规范政府及优势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搜集披露规则并通过行业自律规范的完善为信息隐私权保护提出具体设想。既充分保护公民隐私权,又不妨碍信息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