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砚  姜雪  管鹏 《法制与社会》2011,(2):194-194
本文从京族渔民的海域使用现状入手,对目前存在的用海无序无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促进京族渔民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并以此推动我国海域使用制度在京族地区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渔民养殖用海征收海域使用金的办法至今还没出台,以致一些地方的渔民产生"一项不该收取的费用何来减免"的疑惑,并以此为据拒缴海域使用金.渔民养殖用海应缴纳海域使用金,这是符合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部分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通过对《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6条做出具体规定来明确渔民海域使用金的减免,这有利于保护渔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宣布南海进入休渔期的最后一天,渔民满载而归,黄岩岛海域也属于此次休渔范围。  相似文献   

4.
夏蕾 《人民司法》2023,(12):51-53
<正>新春佳节,当我们万家团圆时,他们正远离家乡在南极海域捕虾或是在秘鲁海域钓鱿鱼;当我们在年夜饭餐桌上对着一桌鲜活的海鲜大快朵颐时,他们可能正在茫茫大海中帮我们追逐着大自然的美味馈赠。他们是自称为“讨海人”的渔船船员,也是海事法官最牵挂的渔民兄弟。  相似文献   

5.
曹少波 《中国监察》2008,(23):55-57
十、征收海域使用金或者罚款,不使用规定票据的行为 征收海域使用金或者罚款,不使用规定票据的行为,是指征收海域使用金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罚款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征收海域使用金或者罚款时,不使用票据或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票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曹少波 《中国监察》2008,(21):56-58
一、拒不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拒不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以各种方式不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经上级有关部门指出后,仍然拒绝执行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造地是一种永久性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行为,这一行为必将对原海域使用权人、渔民及相关“靠海吃饭”的相关利害关系人及海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公众参与围填海造地,有助于提高政府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围填海工程对利害关系人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同时对违法围填海造地起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丽富饶的渤海湾以盛产皮皮虾、螃蟹等海产品闻名,沿岸河北、辽宁等地的渔民世代依靠这里丰富的渔业资源生活.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日益匮乏、渔民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地区的渔民之间为争夺有限的渔业资源,频频出现摩擦、争斗,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3月17日上午,在渤海湾一片公共海域,为了争夺海上渔业捕捞资源,以孙月东(在逃)为首的辽宁省绥中、葫芦岛渔民船队和以田彰为首的河北省昌黎、乐亭渔民船队上演了一场“海上争霸战”.双方用渔船和石头做武器互相冲撞殴斗,造成1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抓扣我国渔船与渔民的事件发生后,引发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外交争论,并损害了中日关系。造成该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日本非法控制和管辖了属于我国领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强化了对其所谓的领海的警备体制,企图驱赶和制裁我国的渔船和渔民在该海域附近的正常的渔业及其他活动。日本所谓抢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依据不仅违反历史和事实,也严重违反国际法。所以,日本利用国内法管辖和处理我国渔船与渔民的行为也是非法的。为此,日本政府应尽快纠正这种做法,无条件地满足中国政府的要求,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渔民事件。否则,日本应承担事态进一步恶化,损害中日关系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0.
海域使用权是合理使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其核心是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海洋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就海域使用权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海域使用权的取得、管理、流转与消灭,就我国新颁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萍萍 《中国监察》2008,(24):51-53
十六、在海域使用管理中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 《处分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了四种在海域使用管理活动中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分别为贪污行为、索贿行为、受贿行为、违反规定参与或者从事与海域使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日趋频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注入海洋的污染源不断增加,加上一些不科学的海洋开发活动增多,给江苏海洋环境和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造成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海洋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赤潮多发、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如南通地区近岸海域近年来已发生多起贝类、紫菜养殖大面积死亡事件,养殖渔民损失惨重。2005年和2006年,连云港海域相继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2000年以前,江苏省近岸海域的水质大部分尚处于二类和一类。但近几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的海水水质已经大部分是三类或劣于三类,部分海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利用和开发活动的加剧,海域及其资源的利用程度空前高涨,非法排污、养殖、填海造地等人为的活动造成海域使用的无序程度加重,这些都给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管理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青岛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对基于视频监控的智能识别处理与测量技术在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2):198-200
本文对中国广西地区京族178名健康无关男性个体和仫佬族183名健康无关男性个体进行12个X-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采用Chelex法提取样本DNA,用AGCU X12 STR试剂盒进行扩增及检测。结果在12个X-STR基因座京族和仫佬族人群均共检出86个等位基因,其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京族、仫佬族人群分别观察到66、67种DXS10159-DXS10162-DXS10164单倍型,京族、仫佬族人群分别观察到96、101种DXS6789-DXS7424-DXS101-DXS7133单倍型。所调查的广西京族和仫佬族人群12个X-STR基因座具有较好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海的海匪,自50年代遭到我军歼灭性打击之后,已30多年没有露过头。年不仅沉渣泛起,而且格外凶暴、残忍。 为了共和国海域的安全和宁静,中国军警重拳出击。当第一批18名海匪被公开宣判处以死刑时,渔民们喜极而泣,振臂高呼:“杀得好!” 海浪滔滔,海风吹拂,祖国海域,富饶宁静。  相似文献   

16.
徐春燕 《法制与社会》2010,(31):247-24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行,沿海各省市相继颁布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法规、规章,海域使用制度逐渐确立,海域使用开始走向法治化道路。海域使用权主要作为一种私权有着诸多物权特征,运用相关的物权理论明确海域使用权的物权特征,对于处理海域使用相关利益方的法律关系,合理开发使用海域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权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及其资源与环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海域,必须建立和完善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海域使用权由海域所有权派生而出,包括海域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能;海域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具有用益物权的一般效力和自己的特殊效力;海域使用权的设定,主要包括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渔民的南海渔业权频频遭受涉外侵害,侵权人多为代表国家意志的外国国家机关,侵权之本质在于侵占我国南海岛礁和海域,渔业权与主权不可分割,因此南海渔业权制度须能承担维护南海主权、激励渔民行使其南海渔业权、抗衡代表外国国家意志的涉外侵权等功能.但现行制度由于设立和流转过于僵化和保守、行政保护乏力、对侵权外国渔民的执法和司法机制缺失、涉外侵权之法律责任畸轻、我国渔民损害赔偿没有保障等原因,难以适应和满足南海渔业权保护的特殊需求.我国应通过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模式形成南海专门法律体系,应确立不卑不亢的南海原则,应在渔业权的设立与流转、司法体制、损害赔偿、行政保护、激励与保障、保险机制、区域协作、渔民联合作业、管理机制、国际法保护等方面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财产权有着诸多物权特征。运用物权理论明确海域使用权的概念、性质及海域使用权的物权特征 ,对海域使用制度的完善有理论指导作用。同时 ,对于准确把握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各项制度、正确处理海域使用制度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08,(8):56-58
由监察部与原人事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的《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已于2008年2月26日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对于加强海域使用管理,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活动,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惩处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在刊发规定全文的同时,特邀请中央纪委、监察部法规室的有关同志,对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