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瑜 《法制与社会》2010,(23):216-216,218
作为一种专业用途翻译,法律翻译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目前,在对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翻译中的译者应该处于"隐身"的地位,原文本应当更受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律翻译词汇分析,揭示译者主体性问题在词汇中的反映,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对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译者学术背景和生活阅历的殊异,翻译政策和标准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译者的翻译行为、选材标准和翻译策略。1983年美国民间学者赤松翻译的《寒山歌诗集》,是该诗集在英语世界出现的第一个全译本。译者对于源语文本的细腻考证、散体化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译本加注手段的运用为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布、接受与经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文学史上的边缘诗人寒山和及其名下的那些寒山诗在国际汉学界、比较文学界和翻译界都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名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往往存在多个英译本,低质量的译本日后有可能引发诉讼争端。通过对《劳动合同法》4个荚译本的翻译不当之处进行分析,举例论述了法律语言的精准与专业两条原则。只有严格遵循上述原则,译者才能保证译作质量,从而相关法律英译本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忠实性问题伴随着翻译史的发展而不断被提出。传统译论在这个问题上 ,从文本内部出发 ,要求译者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文本。而这种认识忽视了忠实这个概念本身具有的模糊性 :忠实于原作者和出发语还是忠实于本国读者和目的语。并由此引出了有关翻译策略与方法 ,如再现原文形式还是原文内容 ,采用归化还是异化 ,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的争论。本文认为要正确理清这些矛盾 ,单埋头于文本本身是难以道明的 ,还必须拥有一种宏观的外部的视角对翻译进行分析。因为翻译活动是人的一项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容忽视的。忽视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英语以用词准确,句式复杂为其显著特点。本文通过描述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几组对立关系,即准确与模糊、古体与新词、具体与泛化、庞杂与简明,指出其辩证统一性。对法律英语文本开放、发展等特点的认识有助于译者翻译策略的抉择。  相似文献   

7.
文学典籍《水浒传》的英译研究经过8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厚的成绩,研究语料由单一到多样,研究模式由单纯的译本文本分析到相关译本文本分析与其翻译环境研究有机结合,研究基调由极端转向客观、辩证;但同时也存在杰译本、登译本研究不足,多译本对比研究不足,史学研究发展迟缓,原著文体模块翻译系统研究亟需等问题。学者们需树立严谨的学风,加强考据研究方法,系统开展杰译本,登译本研究、国外读者译本评价研究、《水浒传》文体模块翻译研究以及新语境下《水浒传》的复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理据性是翻译的根本特性。同一原文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译本,就在于译者的翻译理据存在差异。从理论角度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可以选择任何因素作为理据,但翻译与纯粹意义上的创作毕竟具有本质界线,所以在选择上不可能没有阈限,否则很可能造成翻译失误,不但影响译文的传播效果,严重一点还会扭曲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异域文化和社会中的形象。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背景下,译者在选择翻译理据时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法律术语的翻译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也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法律术语的翻译除了要求语词之间在语义上要基本对应外,还要力求做到译出的法律术语与原文本的法律术语在法律功能上基本对等。根据英汉法律术语的自身特点,针对翻译中遇到的具体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准确性、庄重性等独特的语域文体特征,使得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色.作为法律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文本的翻译必须考虑到在语言风格、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框架下形成的差异,寻求搭建这些差异的桥梁和通道,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公司投票代理权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美、德、日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均已建立起本国的投票代理权制度。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投票代理权制度比较研究不难发现,该制度的有效运作需以分散化公司股权结构为前提条件。我国上市公司已开始呈现股权分散化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我国投票代理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我国投票代理权制度时应考虑确立备案制监管模式、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禁止有偿征集、充分保护股东建议权、明确有效委托方式并建立虚假陈述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保险受益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全 《现代法学》2005,27(4):147-152
狭义上的保险受益人是指于被保险人死亡时有权请求和受领身故保险金的人。他只能是被保险人之外的人,包括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投保人有受益人的指定权,被保险人或其监护人有最终的决定权,受益人指定不明时应合理解释。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是其法定受益人,法定受益人的受益顺序依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的法定受益人受益份额相同。保险受益人原则上为可变更受益人,其变更应采书面形式,并自通知保险人时生效。  相似文献   

13.
锁匙权研究     
近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婚姻家庭立法都明确规定了锁匙权制度 ,当然各国在锁匙权的内容、性质、范围、法律后果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我国建国以后的三部《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也都规定了锁匙权 ,但仍有很多不完备之处 ,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从一案例谈间接实行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男,39岁,轻纺城13号摊位业主,住某市江干区和平街6号。1998年3月6日,王某为争生意与邻摊的华某争吵并相打,王某在相打中自感吃亏,遂怀恨在心,伺机报复。3月10日,王某看到华某的儿子一个人在马路边玩耍,想教训一顿华的儿子,但又怕自己打伤小孩犯法,就叫来自己的12岁的儿子替父报仇,在父亲的怂恿下,王某的儿子拿起菜刀,砍向华的儿子,致其重伤,后经群众帮助送医院抢救,华的儿子终因流血过多而死亡。二、分歧意见第一种观点,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教唆犯,其理由是:主观方面,王某有故…  相似文献   

15.
侦查监督制度研究——兼论检察引导侦查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但伟  姜涛 《中国法学》2003,(2):136-149
侦查是开启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环节 ,直接体现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对抗。侦查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 ,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督 ,尤其是在刑事司法体系内部 ,检察院和法院应该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许多国家的具体做法来看 ,法院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背景下 ,实行司法控制条件的时机尚不成熟或有待进一步论证 ,而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应当真正履行侦查监督职能并使这一职能得以落实。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检察引导侦查的探索恰好反映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查监督制度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全球化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卓泽渊 《法学家》2004,(2):108-114
法律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的法律发展趋势.经济与人权成为了法律全球化的两大基点.法律的全球化的过程将是一个与法律的国家主权、法律的多元主义、法律的本土化相矛盾冲突的过程.法律的全球化也是不同法系趋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全球化新论——从辩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西方学者形形色色的法律全球化理论纷涌而上,并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广泛思考。事实上,无论是在东西方,法律全球化皆是一个全新课题,它的内涵是否具备科学性;它是否是已存在事实或客观发展趋势;它是否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或反映以及其与国家主权之间是此消彼长还是辩证统一关系等等,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正立足于此,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探讨,以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家》2003,(3):62-71
作者系统总结了各国学者对侵权行为概念界定的诸种学说,在深入探讨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侵权行为法的发展趋势,从侵权行为的性质、特征、主体、对象、构成要件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对侵权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了自己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龙卫球 《中国法学》2005,1(6):80-96
债在其高度抽象概念外壳之下,表达了一种有着复杂构成的法律关系,既有债权人方面的关系,又有债务人方面的关系,有时还有其他内容要素,其中何者属于其全部构成的起点或日本质构成,理解上尚存在重要争议,然而其回答涉及到债及债法的基础如何确立以及能否合法确立问题,因此十分重要。本文挖掘发展了一种通过深入实际现象而阐释概念规则的“深化认识”的方法,并以此重述和阐发萨维尼的有关论说,论证债的关系本质在于债务人的关系或者说债务人方面行为的必要性。本文也对易于引发不同理解的《德国民法典》的有关债编规范进行了系统解读,得出了支持本文立场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系谱学对权力/知识的分析对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与书写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学实践领域也受其冲击而发生了话语的转换。如果我们从系谱学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学寻求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就会扩大对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作为权力/知识实践方式的学科制度不仅是科学化的标志,也是控制现代生活的策略与技术。因此,对作为一门学科形式存在的教育学知识的寻求未必是适当的或必要的。目前,我们似乎更应该走进学校日常生活,由此迈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或许是教育学走出迷茫之路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