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庆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1):3-13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西方文化的解释系统,特别是习惯了西方直线历史进步观所解释的中国近代史。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中国文化的解释系统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新的解释就是必要的。这样可能会把中国文化的解释系统从西方文化解释系统独霸天下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使中国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文化看人生、看社会、看历史、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3.
人本法律文化是指主体有关法和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法律心态和行为模式等,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以法为人服务为目标的法律文化模式。法律文化发展和变革的总体趋势是从人本法律文化向和谐法律文化的现代演进:和谐法律文化是对人本法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核心内涵体现为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律制度构建、法律文化诸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以及法律和谐文化的构筑。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中的主、客体理论,即劳动者理论和劳动力理论必须更新。首先,必须正确区分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和法学意义上的劳动者,合理限定劳动关系主体的范围;其次,必须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确立它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满族这一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起一代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对其入关前的刑法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创造一统中原奇迹的某些原因,并可为入关之后清朝的某些刑法思想及刑法制度追根溯源。入关前的满族刑法处于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时期,其刑法文化的主旨是服务征服、推崇伦理、慎用刑罚、倡导平等。其刑法文化的价值取向为正义、秩序与教化。 相似文献
6.
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以创意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通过保护方法的恰当选择和保护策略的实施,不但可以使创意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全方位的保护,还可以为创意灵感的产生、创意成果的转换、创意经济价值的实现营造出一个稳定、和谐的外部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8.
Beth Juncker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 Society》2013,43(5):231-242
ABSTRACTEver since the earliest forms of mass media, the dichotomy of mass culture/high culture has been a topic of debate.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emocracy has developed as a way to acknowledge a variety of cultural activities. Despite attempts to develop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cultural policy still seems to reproduce the dichotomies, and to value one over the other. 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argue for an expande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democracy, which may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a turn of perspective of arts advocacy and cultural policy—the perspective we call an expressive cultur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9.
10.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乃是法治中国建设应予施行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与策略选择。认识和把握文化传统对于区域法治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无疑是我们打开区域法治发展现象奥秘的一把钥匙。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历史惯性力量,深深地嵌入广大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行为方式及其日常生活过程之中,与社会共同体内在关联,无法分割。文化有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区别,无论是文化大传统,还是文化小传统,都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对于区域法治发展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迅速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当下中国及其各个区域社会,需要我们重建文化传统在区域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这里,重要的是要把文化传统之重建有机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过程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1.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市场大潮的兴起是其产生的最重要背景,对此变化,我们不能改变也不能回避,而只能正视和分析,指出其正面的负面的东西。本文循此思路指出学界对精英文化衰落的远虑近忧,探讨大众文化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概括其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平面性、复制性、虚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论素质教育的文化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教育是现代精神的产物,同时又是化的历史延伸。传统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化起点和发展轨迹,传统具有化的规范权力和统治力量,但又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精神品质。素质教育以中国化的精神传统奠基自己独特的价值内涵,西方人哲学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但永远不能成为决定素质教育的内在依据。素质教育必须保持自己的化尊严和鲜明的个性品质,必须考虑化和传统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必须创生不同于西方人哲学的特有价值,这是决定素质教育之前景和命运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范围内兴起ADR运动之际,我国国内仲裁机构也正纷纷进行改革、改制以求发展。但是,仲裁机构管理文化的缺位却成为困扰我国仲裁机构完成实质性转型的重要原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精神和深层动力,它对仲裁机构的管理非常有借鉴意义。笔者结合仲裁机构本身的角色定位,引入企业文化的概念,提出了在仲裁机构内部构筑仲裁机构管理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搞好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一个重要启迪就是必须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一定要大力提高公安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用先进文化武装公安民警的头脑,努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清除障碍,开辟道路,破浪导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力量的日益增强,被称作“第四种权力”的媒体对警察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媒体监督的功能被不恰当地运用后,就变成了“媒体审判”,处理好警察与媒体的关系,对警察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分析了警察与媒体的基本关系和冲突,从文化价值融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警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执行力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其对政府执行力的发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行政文化视角探讨政府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对策,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执行力文化,是促进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权”论与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经达权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思想.用现在的话说,经是原则性;权是灵活性;执经达权就是要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守常与应变的关系.经、权方法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立法、司法都打上了经、权论的烙印.特别是中国古代例以辅律并发展入律的法律有机生长模式,更是经、权方法论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9.
政府文化有别于行政文化,政府文化创新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从改变政府理念、建设现代行政法律制度、打造公务员队伍、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探求我国政府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法的定位、原则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建立公民文化权利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联性,确立和维护产业文化与事业文化形态,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加强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应当遵循文化权利保障、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结合、市场化与政府规制协调以及综合效益原则,构建由宪法文化权利与宪法文化政策两块坚实基石、文化事业法制与文化产业法制两个基本侧面、中央文化立法与地方文化立法两个对应层面、文化政策与文化法律两个互动方面有机构成的文化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