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龙科 《法学评论》2012,(1):127-132
非刑事规范补充空白罪状,一般认为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通说的主张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非刑事的补充规范发生变更可以在实质上改变行为的刑法评价,以及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补充规范如何可以具有上述功能。实际上,补充规范的刑法存在依据在于其对应的空白罪状为"授权立法形式"。在补充规范变更的场合,是否发生刑法条文的变更?我国大陆在立法及学理上均回避了该问题的探讨,这一现象导致了在讨论补充规范变更的效力时的逻辑矛盾。因此,应当在立法上完善刑法中溯及力制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何泽宏  庄劲 《河北法学》2001,19(6):47-49
空白刑法的补充规范,对构成要件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是刑法的间接渊源;补充规范的变更.属于刑事法律的变更;由此而产生的溯及力问题,如果该变更是评价性变更,应适用轻法;如果该变更是技术性变更。应适用行为时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准备全面系统地修改、补充刑法。本文试就刑法分则规范条文表述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分则条文的表述形式问题 刑法分则条文的表述形式,综观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和补充规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六)》修正了刑法分则的12个条文,并增加8个条文规定了若干新罪,这些修正与当前打击犯罪的要求密切相关。本文从司法适用的角度分析了该修正案对刑法分则的主要修改、补充以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限时刑法是对为适应一时的或特殊的情事而在一定时期禁止为某一行为或命令为某一行为的刑法规范的总称。通常应根据法规的目的与实质来考察限时刑法失效后是否还存在适用的合理性。委任行政规范虽不具有限时刑法之形式,但因其与空白刑法相结合即可以成为空白构成要件的禁止内容从而影响到行为的可罚性范围。如果仅仅是作为空白刑法的补充规范发生变更,那么仍应适用行为时之补充规范。  相似文献   

6.
法律修改技术分为补充修改法、变更修改法、删除修改法三种.其中,补充修改法可分为指明单一条款补充修改法与概括性补充修改法,变更修改法可分为指明单一条款变更修改法与概括性变更修改法,删除修改法只有指明条款删除修改法.1979年刑法的历次修改以概括性补充修改法为主.1997年刑法的历次修改,除第一次、第三次修改外,其余的修改...  相似文献   

7.
一言 《中国法律》2006,(4):18-21,75-79
2006年6月29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修改、补充了《刑法》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公众投资者利益、商业贿赂、洗钱、虚假破产、枉法仲裁等犯罪的规定,涉及《刑法》二十个条文。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刑法》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修改补充。  相似文献   

8.
黄明儒 《时代法学》2007,5(6):22-26,39
刑事司法解释的目的就在于对将来发生的实际案件可能适用的刑法规范内容尽可能精确化,其作用日趋重要。无论司法解释是对刑法条文的补充还是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不违背刑法基本原则及刑法条文立法旨意的基础上,而非一种所谓的创制性立法。刑事司法解释的溯及力应当以所解释的刑法条文本身的溯及力为基准,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的思想,当然具体适用还应考虑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9.
法条竞合互见适用法条原则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条文的竞合关系有特别关系、吸收关系、部分法关系、狭义法关系、补充关系、择一关系及重法轻法关系等七种,相应的适用法条原则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吸收法优于被吸收法、全部法优于部分法、狭义法优于广义法、个别法优于补充法、择一适用原则和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对199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49个条文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与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关联的修改共涉及10个条文。  相似文献   

11.
矿难有多重科学内涵,其具有综合性、社会性、科学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等诸多属性。我国现行刑法对矿难遏制的刑法资源捉襟见肘,日益显现出其内容的不完整性和缺乏及时应对能力的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刑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正和补充,以遏制矿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颁布实施后,为了适应形势,弥补《刑法》的不足,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了一系列单行刑事法律,对《刑法》许多条文作了重要修改、补充。本文仅就其中十大犯罪的修改补充情况及其法律适用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刑法典中“根据宪法”的规定,明确了刑法的权威源自宪法。只有刑法立法符合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刑法司法没有代行刑法立法权,才能实现刑法权威。由此,须划清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后者应限于对刑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础性规范之外的规范的补充和修改。刑法修正案经过一次或二次审议后又新增条文的,应对该新增条文重新进行三次审议。刑法司法解释容易产生争议的是罪量标准、类推解释抑或扩大解释、是否直接造法三类情形。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基于自由主义思想提出法益保护原则也与我国宪法不符。特定行为只有侵犯宪法上具有基本性的社会关系,才能将之规定为犯罪,现行刑法将妨害兴奋剂管理行为犯罪化存在疑问。宪法中的权利规范是刑法解释的主要根据,因而刑法的合宪性解释的基本性质是保障人权的出罪解释。要实现刑事制裁的合宪化,须完善剥夺政治权利刑,废除没收财产刑。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宪法与刑法的关系,是形成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继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颁布实行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暂行条例》、《决定》、《补充规定》的方式先后制定了20余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行刑事实体法律,对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补充。这种单行刑事实体法律,理论界一般称其为“特别刑法”。特别刑法中属于对刑法分则内容进行修改、补充的就达23个之多。其中,除《军职罪暂行条例》之外,其余的22个单行刑事实体法律,基本内容上均属于对刑法分则的修改、补充。其范围涉及到除分则第七章妨害婚姻家庭罪之外的各章罪。其内容除创制新的罪与刑之外,对刑法分则原有罪与刑的修改、补充所涉及的条文约有50余条,占刑法分则条文的一半。而且,这还不包括有些先颁布的单行刑事法律的某些条款,被后颁布的单行刑事法律再次修改、补充的情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刑法改变了原刑法对渎职罪规定过于笼统的做法,把十几年来经济、民事、行政等法律、法规中依照或者比照原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玩忽职守罪或者第一百八十八条徇私舞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改为刑法中的具体条文。同时还针对现实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增加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渎职犯罪行为。这些有益的修改、补充,使得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规定更加具体化、明细化,有助于司法机关依法严肃惩治渎职犯罪。但是,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我国刑法中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因此.无论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死刑的存废去留以及死刑条文的增加或减少.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我国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一应该说是一部较轻缓的刑法典。规定的死刑条文只有17条.可适用死刑的罪名只有28个,在整个刑法典和罪名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但是.在刑法颁布后的16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的23个关于刑法修改、补充的《决定》和《补充规定》中.有14个规定了死刑,增加死刑条文33条,使我国刑法中适用死刑的罪名达到80余个…  相似文献   

17.
新《刑法》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余知越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称新《刑法》)。新《刑法》条文比1979年《刑法》增加260条,其中分则部分从原来的103条增加到350条,分则部分章...  相似文献   

18.
刑法分则立法形式的选择与协调技术高一飞我国刑法分则的存在形态是以刑法典分则为轴心,以特别刑法为补充的模式。现有模式是适应刑法初创时立法水平和立法经验以及我国转型时期刑法变更较快而出现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但因其缺乏较为明确统一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9.
周其华 《法学家》2002,(5):53-58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分别在总则和分则条文中作了规定。刑法总则第15条规定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负刑事责任的原则;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某种过失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分则中,另外一些刑法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没有作明确规定,不论在刑法理论研……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在审判工作中,经常要引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文。我们发现,有的判决书、裁定书在引用条文时,还写了第×款,第×项。条文下面是否有款、项之分;条、款、项是怎样区分的?对这一问题我们搞不清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明文规定。为了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