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有其特殊性,在任何单位犯罪中,均以犯罪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为被告人;在犯罪单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要注意被告范围的特殊性。诉讼代表人属于被告一方的当事人,但又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不同于证人、辩护人和委托代理人。单位犯罪案件实行个人被告随单位被告由同一法院一共管辖。在起诉制度方面,对单位被告和个人被告实行一并起诉或一并不起诉的原则。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强制措施,应根据强制措施的不同对象和客体分别设置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
申君贵 《河北法学》2006,24(3):18-21
自我国刑法明确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以来,单位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追究单位犯罪行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更没有明确单位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而要追究单位犯罪,首先就应当解决管辖问题.根据单位犯罪的特点,就单位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单位犯罪案件的管辖分工.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 ,犯罪单位的追诉时效已被纳入刑事诉讼程序 ,但在司法实践中实施难度较大。本文论述了怎样认定才较为符合刑事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单位犯罪在我国现阶段呈现出明显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单位犯罪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国现实情况下要正确的处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单位犯罪案件,就必须对单位犯罪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霞 《政法论丛》2011,(4):79-85
环境犯罪与单位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单位环境犯罪案件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追究单位环境犯罪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韩国率先成为发展经济与环保先进国家之一,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完善的环境刑事立法、特别是有关"环境犯罪控制特别措施法案"显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环控法案"的突出特点是引入法人刑事责任的双罚制,通过对法人加重刑罚处罚来威慑环境犯罪。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对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趋势,是司法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过程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政法学刊》2015,(5):87-9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特别程序单独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被正式写入法条,检察机关也适时提出了"少捕、慎诉、少监禁"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政策,体现了国家不断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保障的趋势。然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新刑诉法和刑事政策背道而驰的问题,需要检察机关在执法理念上适时更新、在执法方式上大胆突破,理性的构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应然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过分的追逐经济利益,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犯罪案件,其中以单位为主体的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和立法的不完善性,对单位犯罪能否成立自首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就此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刑事工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误区,未能很好地把握恰当的尺度.本文指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一定要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握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11.
杨宏亮 《中国检察官》2005,11(4):18-19,76
单位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及单位犯罪案件中区分主犯、从犯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颇有争议,本文试就此类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这一问题的司法理论研究有所裨益。一、不同观点关于单位犯罪案件中是否存在共同犯罪及可否区分主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因其严重危害性远非自然人犯罪可比,在新刑法修订时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本文根据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并结合我国刑法规定以及各国刑法理论,按照学理条理分析了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和处罚原则等基本问题,继而结合刑事法规和司法实践对个别单位犯罪的具体问题给予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杨晓静 《河北法学》2000,(5):141-143
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定罪及处罚原则、具体犯罪类型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刑事诉讼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刑事诉讼程序却未予涉及。本文针对单位犯罪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点,详细阐明了单位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具体确认,并对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方式的理论分歧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确立了诉讼代表人说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平 《河北法学》2002,20(3):91-93
对单位犯罪在刑事诉讼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探讨和触及 ,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友祥  王聿连 《法学杂志》2012,33(2):99-104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催生出了更多的单位犯罪,我国1997年《刑法》正式将单位确定为犯罪主体,这对于打击单位犯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由于立法层面上没有兼顾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逻辑平衡,加之刑法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匮乏,导致在司法层面上对单位犯罪的认定各行其是,以致使得刑事司法难以应对诸多的新型单位犯罪。因此,针对单位犯罪研究与司法操作的混乱局面,深入探究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关系,进而全面思索刑事立法对于单位犯罪加以干预范围的明确化和视角转换问题,对于完善单位犯罪刑法规制体系具有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尉琳 《法学杂志》2016,(6):81-91
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未能提供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判断标准,司法解释和判例也无实质上的实践判断依据.我国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实质上基于刑事政策的影响,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认定正是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司法表现;从“利益”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国外法人犯罪的理念和立法流变以及我国立法、司法实践来看,“独立的利益”都应成为当下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实践标准;与自然人主体一体化是解决单位犯罪主体资格问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在校生犯罪作为切入点,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应然与实然两方面进行了抛砖引玉性的探讨,以期在理论与实务上能对在校生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李志柳 《法制与社会》2011,(11):67-68,70
我国刑法将机关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从单位的本质及单位刑事责任的历史可看出,包括机关在内的所谓单位犯罪主体,与存在独立的犯罪意思和行为的自然人犯罪有着本质的不同,单位刑事责任是刑事政策考量的结果,是一种拟制的刑事责任。与公司法人不同,对机关拟制刑事责任既无必要同时弊端丛生,立法上应尽早删除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位环境使走私犯罪形成自身的特点,作者以多年的反走私犯罪工作经验,介绍西南地区走私犯罪案件的特点和文件物证收集方法,阐述关区刑事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思考,意在通过交流探讨提升刑事技术在整个关区反走私案件中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十二)》强化对非国有民办、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为单位缓刑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单位作为与自然人同样的刑事责任主体,在单位犯罪中其当然适用缓刑制度。单位构建缓刑制度能够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合规所能激励的范围以及延长单位可实施企业合规的考察期,实现推动企业刑事合规发展。现行缓刑制度的构建是以自然人作为刑事责任主体所构建,其与刑事合规基础上构建的单位缓刑在适用原则以及考察标准上并不兼容。基于合规激励的特殊性以及现有考察标准,对单位实现特殊预防存在冲突,须另设单位缓刑制度。针对现有理论困境,单位缓刑制度的构建应当以严格区分单位与自然人在单位犯罪中的刑事责任为前提,坚持缓刑与刑事合规结合的特殊预防目的,并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现有的缓刑制度中,应当构建独立于自然人缓刑的适用前提条件以及考察标准,以实现单位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