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王海打假行动”受到传媒及公众的瞩目.王海打假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果是应予以肯定的,并且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也有人提出王海打假虽然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但其知假买假、索取双倍赔偿的行为也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某些具体规定.《试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几点修改》一文试就此观点作一分析,同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试图为“王海们”的打假行为找到法律上的依据,用法律来调动消费者打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大名鼎鼎的“打假英雄”王海最近在南京又遇到了麻烦。他状告小有名气的某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庭长李春海侵犯名誉权一案,被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判决败诉。案件的起因是李春海接受南京《服务导报》记者采访时,称王海的打假行为是“知假购假,购假索赔”,“目的是赚钱开公司”,王海是“假冒消费者”,故不能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王海认为,李春海在没有任何证据与依据的情况下,擅自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称他是“假冒消费者”,严重诋毁了他的声誉,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请求法院判令李春海在《服务导报》头版刊发道歉声明,为其…  相似文献   

3.
最近,传媒不断报道自称“刁民”的“打假英雄”王海“运气不佳”,在其“知假买假”后,由于与商家协商双倍返还不成,于是,鸣冤叫屈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判令商家双倍返还其损失。而法院审理后,均判决驳回王海要求商家双倍赔偿的请求,仅判令商家返还购物款。对此,社会议论纷纷,消费者很多不理解,也有一些传媒载文指责法院判决不公,认为法院的判决变相纵容和支持商家售假。其实,人民法院对于王海们“知假买假”的所谓“打假行为”不予支持,判决驳回其“双倍返还”的请求是完全正确的。首先,我国《…  相似文献   

4.
也谈知假买假索赔的“王海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向市民征求意见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不予“知假打假”者消费者待遇。本文从“王海”现象深入其核心,从法律方面阐述支持“知假打假”的合理性,为立法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范静 《法庭内外》2006,(8):35-36
有国内第一职业打假人之称的王海,曾发表言论称自己被“假王海”黑了—把。孰料,王海的这些言论却让一直以原告身份出现在法院的其自己站到了被告席上。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了这起名誉权纠纷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1.被告大海公司、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南京新闻媒体热炒了一起名誉侵权诉讼案件:原告是自称“刁民”的全国打假第一人王海,被告则是全国首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的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庭庭长李春海法官。本案起因是:南京某报在今年3月15日头版刊登了题为《“红脸”法官李春海》的专访。该专访中,李春海对王海知假买假行为及王海行为  相似文献   

7.
“王海现象”律师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出了个知假、买假、打假的青年王海,迅速在全社会的商业与消费者间卷起了一种“王海现象”。不少人拍手称快,也有人怀疑王海的个人经济情况与行为动机,一时间众说纷纭。不少高层人士也纷纷给王海一个说法。那么,王海行为作为一种以法律为导向的行为,作为律师,其看法应最为接近规范,以下便是我们请到的几位律师,请他们谈一谈对“王海现象”的看法。张德荣(张涌涛律师事务所)王海现象源自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对这一规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  相似文献   

8.
薛华 《检察风云》2012,(18):56-57
提起王海和方舟子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之所以声名远扬,因为中国消费者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市场。虽然他们“打假”的方式被质疑有炒作之嫌,也惹来众多非议,但从实际效果来说,也确实为普通消费者拨开了伪劣假冒的乌云,普及了维护自我权益的方法。“打假”为老百姓打出了一条相对童叟无欺的消费路。但在这起发生在本市普陀区的售假案里,“打假斗士”并不受待见,更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这些买家是一群时髦“精明”的知假买假者。  相似文献   

9.
鲍艳 《中国律师》2014,(8):52-54
2014年6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半年之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沈某诉永辉超市销售过期食品一案作出终审判决,明确支持了沈某提出的10倍惩罚性赔偿请求。事实上,在1995年“王海打假”事件以后,知假买假现象目益频现,但在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中一直面临诸多争议。国家立法机关则一直对此采取回避态度,希望通过各地方的审判实践来探索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1995年到2015年,职业打假人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刑事风险和舆论争议下,作为第一代职业打假人,王海、刘殿林等人已经完成了从个人打假到公司化运营的转变. 王海:要建立互助基金 王海是职业打假的代表人物.他的喜怒哀乐,是这一群体生存境遇的“晴雨表”. 2015年12月5日8时,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海戴着标志性的墨镜走进人民大会堂宾馆5楼的一间会议室参加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举办的有关职业打假20年的论坛.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最邻近主席台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近日,正在征求意见的上海市消法修订草案,对“打假英雄“王海式的“知假买假“行为作出了新的解释:消费者是指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而以打假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则不属于消费者行为,因而不受立法支持(2002.7.17<文摘报>).……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1995年2月的一天,当时22岁的山东小伙子王海在位于北京宽街的法律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买下了一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有关“加倍赔偿”的规定吸引了他。他产生了买假索赔以此来验证这项规定的想法并实践之后,石破天惊。他作为一个业务员的人生之路从此被改写。 他当年买假索赔的行动在京城掀起了一道旋风,也使自己一夜之间名扬天下。但从出名那天起,他就一直被人争议着。这一切在当时被称为“王海现象”。 转年,为配合“3.15”宣传活动,《法律与生活》在第三期刊登了《提醒了上帝——王海现象冲击波》一文。在文中王海被称为“敢吃螃蟹第一人“,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王海因打假一举成名,与政府部门和新闻单位的支持密不可分。如果王海得不到强有力的后援,那么他这个平头百姓肯定是孤掌难鸣,很可能在碰一两次壁后,也沦为‘顺民’中的一员。那样的话,对国家、对广大消费者,损失可谓大矣!愿中华大地的‘王海们’多起来!愿王海现象不再成为新闻!” 诚如作者和我们希望的那样,不久,一批“王海”站了出来。但是,王海现象并未消失。我们认为,2000年初爆发的王海事件正是王海现象的延续。这时的王海已经不是在单枪匹马地买假索赔了,  相似文献   

13.
高明的法律     
关于“王海现象”迄今仍有一些议论,包括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那条规定颇有微词,所以有必要对此老问题谈点新想法。法律规定了加倍索赔的权利使打假者有利可得,王海因此有了打假积极性。按照批评者的逻辑,王海的动机至少是不纯的。那么,法律在规定权利的时候为什么不同时规定──行使权利的动机必须是“纯”或“善”的?法律不是道德,它总是以利益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利导性。如果法律与道德错位,只以义务的形式规定“打击假货,人人有责”,在实际操作上缺乏利导机制,爱打的打,没空就不打,法律因此失去实效。那些持道德口…  相似文献   

14.
自王海开了购假索赔先河,引发打假冲击波之后,知假售假与知假买假已呈现两军对垒、刀光剑影之势。售假者经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仍在铤而走险,干着耍招设套、瞒天过海、欺诈消费者的勾当;打假者则凭着手中一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一双识假慧眼,见假就打,毫不留情,致使购假索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搞得商家风声鹤唳,草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这个司法解释之后,你以后打假就更有底气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曹三明笑着对王海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王海知假买假,双倍索赠的行为,经新闻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王海的行为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全国其他地方先后出现了一批效仿者,从而引发出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王海现象”。对王海现象,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从法院司法审判的立场来看,是否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予以支持,做法极不统一,同一类型案件出现不同的判决。王海现象引发的法律问题亟待分析、研究,最高法院应及时做出司法解释。一、消费者的基本含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本意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司法保护,争论的…  相似文献   

17.
    
王海是消费者推崇的打假英雄,消费者自身权益的合理保护是他奋斗的目标。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王海忠告”专栏,请王海以朋友的身份告诉大家作为消费者应注意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知假买假的现象自1995牟“王海打假事件”出现以来已有16年了,但对于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于惩罚性赔偿,学术界、司法界仍然没有定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对相关概念界定模糊,导致司法实践中对知假买假行为的处理态度由支持转向否定,以至于司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遭到严重质疑。本文对《消法》49条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分析,从而认定知假买假者为消费者,应该对其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6,(12):1-1
海淀区法院首次拍卖商品房;八达岭特大交通事故案审结;“大中”欺诈赔双倍;小保安杀害百度女员工;李厚霖诉邹当荣名誉权案调解结案;打假英雄王海败诉“王海在线”名誉案……  相似文献   

20.
王海二题     
王海是一位非常热门的新闻人物。那天在电视上又看见了他。似乎是个座谈会,几个人与王海问答,看上去没有经过精心“排练”,与会者即兴而谈,显得很自然。一个老者忽然问王海为什么“打假”。他答:“为了赚钱。”老者一听,大惊失色,几乎要捶胸顿足声泪俱下了。不过还好,还没到那一步,只是摇头浩叹道:“王海啊王海,你太叫我失望了!”怎样才能使老者不致“失望”,而是欢欣鼓舞充满“希望”呢?其实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