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并且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来保证该项权利的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都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于是实施异地高考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整体层面上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利于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切实落实好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2.
杨兰 《法制与社会》2010,(20):234-234
在我国,受教育权,不仅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从而引出教育平等权问题,并从法律保障机制角度提出如何完善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待遇的平等,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受教育状况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指出平等性是受教育权的本质属性,但在我国公民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对受教育权平等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熊轶 《法制与经济》2008,(14):76-77,114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待遇的平等,现实生活中公民的受教育状况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现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民受教育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继敏 《河北法学》2004,22(2):19-23
我国法院近年受理了多起公民受教育权被侵害案,并引起学术界对"宪法司法化"等问题的大讨论,学者的观点各异。受教育权存在多个层次的含义,包括宪法层次的受教育权、行政法层次的受教育权和民法层次的受教育权,不同层次受教育权被侵害应当采用不同的保护形式,违宪审查只应对宪法层次受教育权进行救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包括受义务教育权、平等受教育权、终生受教育权和恰当受教育权。公民受教育权的利益主体是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本人;公民应当享有不同层次择校权;在实践中不能将学生权等同于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平等实现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英  吕哲 《河北法学》2004,22(1):141-144
我国对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保护力度不够,这种情况不利于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和维护稳定的法制秩序,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教育水平和全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符合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国际化潮流。从造成这种情况大量存在的原因出发,完善宪法、宪法性法律、加强司法保护工作等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但归根结底,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入是加强对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纪宏 《法学家》2003,(3):45-54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作为宪法权利应当获得什么样性质的宪法保护却是被我国宪法学理论研究长期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其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立法机关在法律中有义务规定政府在公民受教育权实现方面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而在政府无法承担有效保障责任的领域,公民应当享有充分的受教育的自由.在受教育权上确立政府的最低限度的保障责任目的就是为了使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具有对抗政府权力的功能,可以建立宪法权利至上的法治观念.作者指出,当前,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关键是要求政府必须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提供完全和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中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认识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受教育权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作用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发展的动力,是其向上流动的前提。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都在包括宪法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中规定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以及政府为此所承担的义务,并把它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当然内容。我们应当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法角度看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成铭 《法学研究》2005,(5):125-132
国际人权法主要文书的内容和精神都表明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而不附带任何义务,战后各国的国内法的修改也表现出接受这种精神的趋向。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要求国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我国要顺应国际人权法发展的要求,在条件成熟时对宪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删除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按省分配高考名额的方式,使考生的出生地成为选择高校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有悖于宪法的平等原则。在循序渐进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高等教育制度,解决公民受教育权不平等的根源的同时,应采取以分数和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的招生标准,促进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潇潇 《法学杂志》2006,27(4):95-97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平等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深入探讨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理依据,透析我国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现状,进而寻求促进和保障实现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对策,对实现农村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也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实现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程小芹 《法制与经济》2013,(4):21-22,24
民生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受教育权平等问题又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作为宪法上的一个基本权利,我们必须从宪法的层面去考虑如何实现受教育权平等保护。文章拟从受教育平等权的比较研究出发,提出我国在实践中受教育权不平等的一些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能够让受教育者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宪法救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我国《宪政》有了较大的普及与发展,民主与法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有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齐玉苓案[1],平乐乡政府诉韦其明案[2],余亭亭诉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学院附属中学案,[3]又引起全社会对公民受教育权保护的极大关注,学术界、实务界、新闻媒体纷纷聚焦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问题,特别是法院能否直接适用宪法为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救济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对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的性质及实现和获得宪法救济的基本途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对上述问题得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 一、受教育权的涵义 受教育权的涵义也就是受教育权的主体享受什么样的受教育权以及如何享有。为此必须探明人们为什么享有受教育权,即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关于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有三种学说:“生存权说”、“人民主权说”、“学习权说”。综观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中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自由权性质和社会权性质的宪法权利属性。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要求完善教育法律体系,提高公民守法意识,加强受教育权被侵害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今天的受教育权是初始的受教育义务经“自由权形态”到“社会权形态”再到“发展权形态”历次演变的结果。在实证法上 ,受教育权也经历了一个从“受一般法律调整”到“作为人权入宪”到“进入国际人权法领域”的发展历程 ,目前受教育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已经确立。在法律意义上 ,受教育权平等不仅要求权利设定上的平等 ,而且要求将平等原则作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本文针对现在我国受教育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加强宪法保障,主要通过制度性保障和个别保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既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也是一项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确认的宪法权利。近年来,公民受教育权被侵害案频繁出现,引起我国法学界对受教育权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对受教育权施以平等保护是近现代教育领域大力提倡的重要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我国的现实情形与现行的公民受教育权的规定之间存在不相符的地方,尤其表现在高考录取制度方面。我国的高考录取采取地域差异的区别对待制度,这一制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