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在对法治国家公民诉讼权宪法化和国际化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公民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诉讼和司法制度之设计与改革应对公民诉讼权予以关注。文章对诉讼权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探讨了公民诉讼权宪法和司法保障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推进公民有序参与司法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相较"依靠群众"原则,"公民参与司法"这一表述更能体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主动性。公民参与司法具有参与主体的外部性、参与客体的公共性以及参与程度的实质性等特点,并呈现出社会参与、专家参与、由参与审判到参与整个诉讼活动的发展趋势。其功能则体现为协助司法、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等方面。公民参与司法对司法公正、司法民主、司法公信力以及司法能力都具有促进作用。推进公民参与司法应当注重参与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我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安排对公民参与司法重视不足,未来应当以参与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为基点,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领域全面推进公民参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参与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司法之主体性理念是人的主体性要求在法律和司法制度领域的具体落实。它又与民主、人权理念相互启发和论证。它要求我们在司法中以公民为主体,尊重公民和当事人的意志、尊严以及行动自由,它将对司法和诉讼制度均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加便利和有效,服务于公民,不辱使命。本文详尽分析了主体性理念的内涵、要求,揭示和论证了它成立的理由,考察了它在司法与诉讼中的演变以及在当今世界的现状。最后,以之为标准对中国司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以之为价值指导而进行的改革进路,希望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司法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部的有关部门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司法制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结合我国司法制度及基本国情,对各国的司法体制进行对照剖析,总结了国外司法制度的有益经验,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从本期开始、“域外司法”栏目将陆续刊登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司法体制的系列文章,供读者鉴赏。——编者  相似文献   

5.
司法改革的十大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卫民 《中国律师》2003,(11):34-37
党的十六大明确将司法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且还指出了改革所应多方解决的诸多问题。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司法现代化。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国司法改革应当以十大理念为指导。一、司法改革的十大理念(一)民“主”司法民“主”司法即让人民主导司法。“主权在民”的国家制度要求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直接或间接行使政治权力以管理国家。毋庸置疑,作为政治权力重要分支的司法权也要由人民决定或行使:首先,让公民成为司法权的行使主体。应当完善、充实陪审制度,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实践制度。其次,让公民成为司法制度的构建主体。…  相似文献   

6.
蒋惠岭 《现代法学》2023,(5):125-138
数字时代和智能社会是司法制度发展的新场景,而司法制度的理论支撑——司法规律(在法律范畴内体现为司法原则)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旧有问题依然存在,而新问题不断涌现。尽管司法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司法规律的内涵,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智慧法院”建设为研究场景,针对在线诉讼、司法智能化、互联网应用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审判独立、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司法民主、司法效率等主要原则受到的冲击,依托司法改革的成果,对上述原则在数字时代的内涵、表达、作用形式、困境及出路进行系统分析。即使在数字时代,传统司法规律的基本论断依然成立,但又需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的司法大厦当中,处于办案一线的基层法院无疑是大厦的根基,它不仅与公民距离最近、承担的诉讼事务最多,而且其运送正义的水准直接关联着国家司法水平的高低,任何一块基层司法的“短板”都将制约公民司法正义的获得。因此,处于司法末端的基层司法机关,是国家司法建设的根本环节,是运送正义的前台。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当云南永善法院收取“缓刑考察费”进入我们的视野,就成为我们反思和剖析基层司法环境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朱宏哲 《法制与社会》2013,(2):127-128,153
我国民事纠纷数量快速增长,其中由于微小权利受到侵害而需要救济的情形频繁,法院的民事审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试点的成功经验证明,小额诉讼程序是成功解决小额诉讼纠纷,实现司法公平,兼顾司法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司法制度完善不可或缺的部分。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案颁布,其中规定小额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体现了对小额案件的特殊关注。由于相关规定尚未作出,所以目前的小额诉讼程序尚不完善,运行也难以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本文在阐述我国司法现状的同时,对我国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冯艳昭 《法制与社会》2012,(15):112-113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微小权利受到侵害而需要救济的情形相当频繁,但民众由于种种原因放弃维权或权利得不到救济的情形却数不胜数,法院也面临着巨大的审判压力。当前我国民诉法修正案草案已确立了小额诉讼制度,小额诉讼程序成为了成功解决小额诉讼纠纷、实现司法公平、兼顾司法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司法制度完善不可或缺的部分。民事诉讼程序立法应当体现公正和效率并重的现代司法价值理念,小额诉讼不仅提供给公民平等的机会以"接近正义",而且有利于司法效益最大化、符合费用相当性原则,体现了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思想,使普通人更容易、简便、高效地保护自身权利,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发挥了法律的巨大功效。  相似文献   

10.
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漠视,被害人不能积极参与诉讼,诉讼成为了与自己无关的事实,从而致使被害人在受到犯罪侵害之后,又遭遇国家司法制度的冷落。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具有重大的重构意义,是对传统刑事司法的一种修正或补充。对被害人权利的尊重构成了该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司法成本太高,司法程序繁琐是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后不愿走司法诉讼之路的重要原因。即使走上诉讼之路.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也让农民工苦不堪言。为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在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司法制度也应作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12.
钱弘道 《法学杂志》2003,24(6):44-46
从制度变迁原理和交易成本理论出发,从分析司法制度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司法效率实现的途径看,司法改革是一个制度选择过程,重要的是降低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司法资源配置不当、诉讼和执行成本过高、诉讼和执行周期过长是司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提高司法效率,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减少司法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冯晶 《法学研究》2020,(1):27-51
传统研究重视“法的供给”视角,致力于创设“良法良制”。通过转向“对法的需求”视角,本研究基于支持理论和法律意识理论,访谈了142名四类常见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本研究发现,当事人对司法的信赖分为“特定支持”和“普遍支持”两个维度。负面的诉讼经历仅会降低当事人对主审法官(法院)的评价(特定支持),尚未削弱他们对法院系统及司法制度的评价(普遍支持)。此外,当事人可以被进一步分为“门外汉”和“入门者”。前者不信赖法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法律意识与司法制度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和矛盾;“入门者”的意识则限定于法律体系内,只在意法官的审判质量。随着司法系统的日渐完善,“入门者”对司法的信赖有望逐步提升。但“门外汉”则需要通过“知情(法)受益”这一过程先转化为“入门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在开展引进借鉴和实验探索的同时,必须厘清这一制度的构建理念。当来自体制内部的力量成为延缓这一制度建设的阻力之时,观念上的论辩便显得尤为重要。少年司法是区别于传统“成人司法”的一种制度,其理论基础和基础学科是由非法学学科与法学相整合的知识体系。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中,产生了“少年司法制度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由不同标准构建的四种一体化模式,体现了少年司法的本质特征。少年司法特殊定位折射出一个国家成人司法的现实状态,也预示着成人司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最终途径,宪法的法律属性决定了它的直接法律效力。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定可以适用于诉讼。我国虽未真正建立起对公民基本权利这一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但已呈现出了司法救济的雏形。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和对宪法实施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公民通过诉讼程序直接对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直接追究其违法责任,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公益诉讼制度: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新途径》一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参照国外的司法实践,较为细致地论述了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将对我国司法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由于提起公益诉讼的组织和个人的性质、地位不同,公益诉讼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代…  相似文献   

17.
“司法文明指数”2015年的调查报告,对“司法权力”和“当事人诉讼权利”两个一级指标及其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展现司法权力运行和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现状.由此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司法权力运行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现状既有进展,也有不足.数据对于了解实践现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同时要客观看待其中的局限.司法权力运行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周正毅案管辖冲突看区际刑诉移管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移管作为移交逃犯制度的替代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挥协调和缓解区际刑事司法管辖冲突的作用。以周正毅案为例,如果香港特区和内地有关方面能够达成诉讼移管的协议,香港方面就可以把周正毅在港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上海司法机关,让上海司法机关对其在香港的犯罪行为进行审判。建立区际刑事诉讼移管制度不仅可以拓宽“两岸四地”刑事司法合作的领域,同时也有助于各法域间加深相互了解对方的司法制度,推动其他司法合作事项向纵深发展,从而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系统、务实和有效的刑事司法合作体系,以维护“两岸四地”司法合作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的出现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具有特殊的运行机理,而司法能动是司法实践推动下司法运作观念的自然变革。司法能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公益诉讼的扩展,但公益诉讼与司法能动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可以在没有司法能动的情况下主动开展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0.
林小兵 《法制与社会》2010,(36):152-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开辟了司法审查权制约行政权的先河。行政诉讼作为监控行政权的一种司法制度,从实施以来行政诉讼的发展与其他诉讼相比,仍显得步履维艰。本文简要阐述下造成其困境的原因及其缓解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