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42-146
目的研究不同数值低电压对家兔皮肤电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皮肤电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家兔35只,随机分为36V、110V、220V生前和死后电击组各3组及正常对照组,共7组,每组5只。应用自制电击装置对家兔进行生前不同数值电压电击和死后不同时间电击,然后对电击处皮肤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及HE染色制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 36V生前和死后电击皮肤组织学未见改变;110V、220V生前和死后不同时间予以电击均出现电流斑改变;220V和110V生前与死后电流斑形态无差异;220V较110V电击皮肤电流斑明显。结论电流斑与电压的数值大小存在相关性,电压越高电流斑越明显,36V交流电不能形成电流斑;相同数值电压下电击,生前和死后组电流斑无明显形态学差异,电流斑在36V、110V、220V电压时不能用于区分电击损伤是否为生前或死后所致。  相似文献   

2.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巾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8只,分为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各1组,典型电流斑组、正常对照组、死后电击组、死后水中、油污中电击各1组共7组。采用肉眼、光镜及投射电镜观察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与其它各组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生前水中、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未见明显电流斑。普通光镜观察,可见电击中心部位表皮变性坏死、脱落,表皮细胞变薄、致密,表皮细胞或/和毛囊、汗腺、皮脂腺发生极性化改变。电镜观察,透明层和角质层分离脱落,基底细胞肿胀、细胞器减少、核固缩,汗腺导管上皮肿胀,棘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扩张融合成泡状,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但光镜与电镜的变化与生前电击死比较不明显、典型。而死后电击组皮肤则无明显病理学改变。实验各组大鼠心肌的改变与皮肤改变类同。结论采用光镜和投透射电镜观察在潮湿环境中电击死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可为无电流斑电击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5.
意外电击死21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国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1998,14(2):89-89,91
皮肤电流损伤是诊断电击死的主要依据。经对21例意外电击死案例进行系统法医病理学检查后发现:肉眼具典型电流斑者仅6例(29%),光镜下形态改变与其他学者描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电流斑形态多样化,以单纯性表皮剥脱多见。体内器官病理学变化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无电流斑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及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即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对照组。电击死组,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死后电击组,从耳缘静脉注射50ml空气致死,于死后即刻用220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3min。对照组直接从耳缘静脉注射50ml空气致死,不进行电击。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白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il-6mRNA)表达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击死兔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死后即刻电击者(P〈0.05);电击死兔对称肢体中通电肢体骨骼肌il-6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P〈0.05)。结论骨骼肌il-6mRNA表达变化可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il-6mRNA表达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法,对32只 Hartly 豚鼠的实验性损伤以及8例人体损伤的皮肤组织中的酯酶,进行定位、定量研究。发现生前损伤后,创壁0.4mm 以内真皮胶原纤维等间质即刻出现酯酶着色,存活时间越长,着色就越深、范围越大。生前各时间组互相间有显著差异。所有的生前损伤组创缘酯酶含量及平均单位面积酶含量与正常皮肤及死后损伤组差别均极显著。人体损伤皮肤组织酯酶定位及含量变化与豚鼠所见一致。因此,作者认为损伤皮肤酯酶定位定量分析以推断损伤后存活时间,已可应用于法医实际案例鉴定中。作者还根据对抑制剂的反应认为创缘真皮胶原纤维上所显示的酯酶为 B-酯酶。  相似文献   

8.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机械性损伤皮肤创缘EGFR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1例人体尸检材料及40只SD大白鼠不同损伤时间组标本进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酶标染色,结果发现:生前不同方式损伤类型,EGFR阳性染色率在不同损伤时间表达不同。刀伤、枪伤EGFR阳性染色率为70.0%-80.0%,而挫伤和索沟皮损的EGFR阳性染色率较低,仅为4.0%-10.0%左右。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损伤5分钟至30分钟;EDFR阳性率较低,仅为400%,从0.5小时至2小时、阳性染色率明显提高,为60.0%~100.0%,我们实验还发现,EGFR在人体和动物死后伤均为阴性染色。故此,可用其作为法医生前和死后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用改良MASSON三色法鉴别生前死后的皮肤压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改良masson三色染新技术,即固绿FCF-丽春红S酸性品红一铁苏木素染色对60只小白鼠的生前和死后颈部皮肤压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组30只小白鼠均显示压痕处皮下肌肉呈深红染而死后组30只小鼠深红染阴性23只,可疑4只,假阳性3只。结果表明用固绿FCF-丽春红S酸性品红一铁苏木素染色,以光学显微镜检查鉴别生前和死后的皮肤压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