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态度和看法,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道德信念和理想信念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完善学生的个人品质。本文为了更好的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效性,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在高校全面开始的"两课"已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承担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为此高校应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程诗淇 《法制与社会》2013,(33):224-225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概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章从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定位三个方面,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深入领会“基础”课程性质,提高教师自身责任意识;明确“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完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4):224-225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运用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促进该课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孙志明 《法制与社会》2011,(23):232-2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改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视角进行研讨,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本文从大一新生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寻求增强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首开课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合该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则在于合理选择案例、深入开展讨论、科学有效评析三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张本顺 《法制与经济》2009,(10):135-136
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缺失严重及法律素养急需提升的现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在深化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之上,努力开拓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推进基础课核心价值取向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关键,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育学生法律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做到——深刻领悟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及意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抓好第一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学校应关注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行为上。人人均有不足之处,人人需要修养。修养就是要人们不断的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水平,并最终落实到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上来。高校修养课考评应重在考评学生课内外不断自控和日益改进的行为上,以促进学生不断修养提高,从而实现以考评促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风华 《法制与社会》2013,(33):222-2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情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反映了课程的性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税宗瑜 《法制与社会》2012,(11):226-2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多年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对该课程的设置普遍认可,但对实效不高的教学现状也存在共识,因此各方在该课程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及相关制度配套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以回应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做足课前探究式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好课内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工作,完善课后探究式教学的后续工作,有助于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授课质量的问题,是一个老话题,本文仅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授课质量问题,从拓展知识面、提高授课能力、打动学生这三个方面,进行浅显探讨,以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律")课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于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要讲授好这门课程必须对教材、教学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要配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改革考试测评手段,使思修与法律课真正达到转变学生思想、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邬宗国  于虹 《法制与社会》2012,(36):220-221
本文以爱国主义教学实际处理为例,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和问题导向;钻研教材,精心做好教材内容的重构和延伸拓展;必须实施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必须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艺术、加强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知行转化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由于该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过分功利的求学心态等原因造成学生知行脱节,影响该课教学实效。教师应肯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需要,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使课程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外学时,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引导大学生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律观点的重要课程,对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形式的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这门课的讲授,本文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与思考,以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缺失严重及法律素养急需提升的现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在深化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之上,努力开拓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推进基础课核心价值取向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