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我们在单位里负责专利管理工作,经常接到一些关于有人侵犯本单位专利权的所谓“侵权行为”的举报。我们在处理该类信息的时候,一般都比较谨慎。请问,在实践中判断专利侵权行为应当如何进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你们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专利侵权的判断规则,即如何判断他人的使用某项技术是否构成对自己享有专利权的专利技术的侵犯。对专利侵权的初步判断,是专利权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的基本前提。实践中,专利侵权的判断根据专利权类型的不同,即针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其判断步骤和判断规则也有所不同。一、发明专…  相似文献   

2.
二、专利侵权的判断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确定之后,就可以着手判断专利侵权了。下面分别讨论一些和侵权判断有关的问题。1.侵权行为判断是否侵害了某项专利权,首先要确认侵权行为是否存在。根据专利法和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可以为侵权行为作出如下定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剽窃、篡改、假冒等非法方式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的行为。发生侵权行为后,专利权人称为受害人,侵害专利权的人称为侵害人(侵权人)。受  相似文献   

3.
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工作是判定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这项工作需要依据原告的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及附图的解释,公正地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分析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主要技术特征,比较两者的技术特征,运用等同原则...  相似文献   

4.
试论专利侵权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专利权的保护是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而对专利侵权的正确认定,是对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前提。如果对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准确,就不能有效地制裁窃取他人智力成果、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不能维护整个社会的科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起统一、准确的专利侵权认定标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主张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的学者主张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笔者认为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此前提下,笔者就专利侵权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的专利权是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利专利,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常规的专利侵权行为规定的较为明确和详尽,本文不再赘述,而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专利侵权问题比较复杂,本文试从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对该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有助于明确司法实践中建设工程中专利侵权行为的性质认定,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利权保护工作有所闭俾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专利侵权中的间接侵权问题孙战龙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利技术的经济价值也随之不断升高。这就使得一些不法之徒把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更多地转到了专利侵权上。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不受侵犯是专利法的功能之一,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必然会...  相似文献   

7.
应该加强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飞 《知识产权》1995,5(3):34-35
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对专利权的保护。而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有效处罚,是加强对专利保护的基本一环。如果对专利侵权行为处罚不力,就不能狠狠打击窃取他人成果、侵犯他人权益的非法活动,对社会也就起不到警戒作用。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维护社会科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专利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建立起必要的、强有力的专利侵权惩罚制度,以确保专利制度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首先要判断什么行为是侵权,什么行为不是侵权。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正确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本文根据中国专利法和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下讨论仅限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一、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判断专利侵权的前提,因此必须首先研究专利法中有关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享有专利权的发明创造,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就构成专利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诉请人民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怎样理解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含义,怎样具体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不同认识。如何正确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以保护专利权人与非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所谓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是指因专利权被侵犯,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保护著作权,是著作权法的核心问题。而处罚著作权侵权行为人,使受到侵害的著作权得到救济,是著作权保护的核心。处罚和救济的前提,是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正确地认定。与其他种类的侵权行为相比,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许多国家,不少著作权侵权案的二审与一审法院的判决截然相反。在我国近几年的著作权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从发展趋势来看,显而易见的侵权行为将可能减少,处于“模糊地带”的侵权案例将会增多。我国著作权法目前只是对侵权行为进行了列举,而没有给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提供侵权认定的明确标准。各国著作权法及有关国际条约也无此类规定。与此不同,专利法与商标法都对侵权认定标准有相应的规定。譬如,我国专利法明文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他国家专利法也规定了相应的专利侵权判断的方法和主要标准或准则。我国专利主管机关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专利侵权判断的方法和原则。相比之下,在著作权保护领域,缺乏具体的法律准则,致使有些侵权行为难以认定。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分析,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及著作权法的基本规定,结合著作权侵权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杨建成,杜传杰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财产保全的必要性有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扩大。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在被侵害人向法院起诉时,侵权行为一般巳经停止。而专利侵权行为在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后仍在持续,特别是一些故意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侵权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专利法的深入实施,受法律保护的发明创造专利日益增多,专利侵权纠纷也不断发生,由于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对专利权的侵犯与对有形财产权的侵犯就有许多不尽相同之处.本文试就认定专利侵权和处理专利侵权等问题作一探讨.一、专利侵权构成要件所谓专利侵权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者制造、销售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对专利权人的实施权和标记权的侵害.那么,构成专利侵权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新产品是指专利申请日之前在国内外未公开出现过的,与已有产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产品;判断是否"同样产品"应由原告举证,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被告举证;判定是否侵犯专利权,应坚持专利有效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等进行分析判断,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物(行为)的相应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比;侵权产品的利润一般是指营业利润,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赔偿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于是否应当移植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流意见是认为这一制度并不必要.从历史起源来看,专利间接侵权完全是利益平衡的产物,其一方面明确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扩张到专用品上;另一方面将那些非专用品型的专利侵权责任限制于积极引诱的情形.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历史传统,无法针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提供充分的救济,因而,其基于专利权保护的角度另行建立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而我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当前的共同侵权理论可以规制相应的专利间接侵权行为,无需照搬他国之经验.实际上,问题在于这一共同侵权理论造成了非专用品型侵权情形下的侵权责任的泛化以及司法实践"分裂"的做法.因此,我们应当基于权利限制的视角移植具体的间接侵权规则,并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相应的条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称技术鉴定,是指在专利侵权诉讼过程中,鉴定机构受法院或有关部门的委托,对被指控侵犯专利权的标的物与专利技术方案是否构成相同或等同的技术判断。技术鉴定过程判断的客体同是技术,但它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成果技术鉴定,也不同于对科研成果的技术评估。因为成果鉴定和技术评估是对单一的技术客体进行水平价值的评定,而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技术鉴定是对两件或两件以上客体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比较和判断。相同或等同判断的基础是专利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权利范围,这种权利范围往往不单是技术本身的客观体现,更多的是代表着专利权人…  相似文献   

16.
朱莉 《法制与经济》2008,(10):20-22
等同原则的适用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等同侵权的认定不仅涉及到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而且还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尽快制定适合于我国的等同判断标准及认定程序,提高专利侵权案件司法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专利技术的"实质性部分"是发明创造者智力劳动成果的精华所在,放任该部分技术的利用将使专利权的授予和保护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构建是完善我国专利立法的必经之路,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加以规制不仅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而且也有助于维护技术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在构建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时应当在确保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侵权行为对象、行为方式等要件."假设法"的判断方式为合理地确立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止审理问题的认识李中圣专利侵权诉讼中因侵权人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而中止审理的问题,是法院审理专利侵权纠纷工作的一个难点,这一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影响到法院的结案率,而且会使专利权的司法保护打折扣。本文拟就合理解决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在科研机构与工厂企业建立科研协作关系中,研究部门伤害企业利益的现象也有,但比较多的是企业侵犯研究部门的权益,因专利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少。因此,怎样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行为,探讨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一所谓专利侵权行为就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间内,未经专利权人同意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仿制了该专利产品,或销售、使用了未经  相似文献   

20.
李蕊 《人民司法》2012,(2):93-97
【裁判要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已经就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应再受理专利权人就同一专利侵权纠纷请求行政处理的申请。当事人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请求时效,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时效来计算,即侵权行为处于继续状态的,请求时效不受2年的期限限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作出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充分地考虑被请求人提出的抗辩事由,对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能仅以涉嫌侵权产品系被请求人生产、且其未与专利权人签订书面授权许可合同为由,认定侵犯专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