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今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从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破产制度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破产法的局面,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已经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它的颁布,对维护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秩序,促进国营企业自主权的落实,增强企业活力,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企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的30多年,破产问题一直是个禁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不可能破产的这种观念,在许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赢亏的经济实体,同时相应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为破产法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但这部《破产法》只适用于…  相似文献   

4.
新《破产法》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系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是在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1986年《破产法》)试行整整20年后面世的。一部法律试行20年并不常见,事实上,新《破产法》的起草工作于1995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6,(10):88-8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施行;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共同构成我国市场主体的法律体系,规范着我国企  相似文献   

6.
关于重新修订《破产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实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石和法律保障,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企业深化改革取向,构筑整个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时期的需要,规范企业破产处理运行规则,笔者认为修订《破产法》势在必行。 本文拟就现行《破产法》实施中的问题、成因及重新修订《破产法》应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谈点粗浅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自86年12月2日公布、88年11月1日起  相似文献   

7.
刍议《破产法(试行)》对国家金融机构的权益保护张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通过,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试行以来,对于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8.
破产别除权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3个司法解释(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已于2007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配合企业破产法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企业破产法的司法解释起草工作最近业已展开。本期邀请几位资深法官对破产法适用中一些新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发表个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下称破产法)产生于80年代中期,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破产立法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一)《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太窄,不符合市场主体平等原则。《破产法》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全民所有制的破产还债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不是法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不适用本章规定。”现阶段,我国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与取得法人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已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亟待需要修改和完善.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吸收和借鉴外国破产法中有益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破产立法完善提出如下若干法律思考,并企盼《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早日出台实施,以统一规范破产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新《破产法》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破产程序,对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效的法律依据,填补了市场经济规则体系中关于企业退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于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专家总结了新法的6大亮点:第一,它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5次会议通过2007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7]10号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法施行前受理的、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5次会议通过2007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7]10号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法施行前受理的、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破产法的现状。中国的破产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6年12月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是与改革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法。说它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破产法》只涉及国有企业的破产,有较多政府的介入行为。该破产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1]22号《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以下简称破产法司法解释(一))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7次会议通过,已于2011年9月9日公布,自2011年9月26日起施行。现就该司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破产法体系是由198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199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章节所组成的。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和经济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处于成长中的破产制度也产生了新的课题,与外国破产法律体系机能比较,我国的破产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在制度方面,有以下值得探讨的地方:适用上.试行的破产法指明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民诉法第十九…  相似文献   

18.
吕冰心 《法人》2006,(10):54-55
新《企业破产法》对民营企业最大的影响是把民营企业纳入破产法的调整范围中;该破产法实施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性对待取消了历经“三审”、持续12年的《企业破产法》终于在2006年8月27日出台了,针对这部为众人所关注的《企业破产法》,我们于9月4日采访了破产法专家、新《破产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的李永军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47条规定:“企业法人组织解散,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企业法人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当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2007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7]9号为公正、高效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规范人民法院确定管理人报酬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条管理人履行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职责,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