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6,(4):9-11
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4A):54-58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同时,25个专项预案、80个部门预案相继完成,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预案也基本完成,从而标志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正式运行。《总体预案》作为全国应急管理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它对健全和完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击     
我国农民人均减负将达120元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将大幅度减轻。与农村税费改革前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去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形成国务院于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公务员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  相似文献   

4.
王友海 《刑警与科技》2013,(Z2):250-252
<正>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我国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应急管理,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公共安全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也都对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作出了相应部署。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刑警与科技》2005,(3A):116-119
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辽宁阜新特大矿难214人死亡,国家去年下拨32亿救灾,江西建防汛预警系统,黎巴嫩前总理遇袭身亡,巴基斯坦雪崩致500人死亡2000人失踪,……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我局制定的《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确定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部门预案,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件:1.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2.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7.
《商务与法律》2006,(3):39-40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国务院2006年7月6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并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该意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纵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大规模上升趋势,仅今年就有海地地震、中国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中国青海玉树地震以及冰岛火山喷发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国家的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的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本文论述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及安全状况。具体来说,自然灾害可分为两类,事故灾难可分为四类,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两类,社会安全事件分为四类。当前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类主要侧重于事件的属性,符合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利于划定应急管理的范围、指导救灾工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亦有不同看法,本文没有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0.
四、关于卫生部门职责的规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为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部负有重要职责。《应急条例》明确规定:①卫生部要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②卫生部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报告系统;③卫生部要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立即向国务院报告;④卫生部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⑤卫生部要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及时宣布或提请国务院宣布…  相似文献   

11.
1.2011年4月18日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公布2.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  相似文献   

12.
张维平 《刑警与科技》2006,(3A):117-122
本文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系统的设想上有新意,又与当前国家发布多个应急预案相呼应,对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折喜芳 《河北法学》2011,29(5):184-188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我国已经进入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应急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管理中愈加凸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以法制化为基础和归宿,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为前提,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国际国内造成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完善紧急救援应急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危机管理紧急救援的原则,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机制;同时,要正确把握紧急救援应急管理系统的建构和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郎爱云 《法制与社会》2013,(16):189-190
地震灾害要求应急指挥权的高效运作,而现有地震法律法规对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地位定性不明,职能笼统不清,不利于抗震救灾。借助《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改契机,通过系统完善地震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和安排(包括防震减灾法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可明确地震部门在地震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机制中的主要职能、职能行使方式和程序,增加地震部门的话语分量,确保指挥科学、决策高效、应对迅速,尽可能将震灾的高度不确定性置于可控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部门对口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公共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性质,进而分析了这些突发事件的共同特征。通过对城市数字模型和城市监控网可行性的探讨,提出了基于二者的突发事件确认方案。该方案作为城市中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前期的信息确认之用。通过城市数字模型和城市监控网的结合,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确认更加及时准确。而准确的确认,不仅减少了误报,而且使得真正的突发事件得以第一时间的响应,应急处理措施得以快速的制定与执行。开展及时的救援不仅第一时间挽回损失,而且还可以尽量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还很有限。主要存在对应急预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应急预案内容可行性差;应急预案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等问题,因此,要从增强应急预案建设重要性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借鉴应急预案的国际经验等方面,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令)号]第16号令[公布日期]2007.6.12[类别]行政法.气象[施行日期]2007.6.12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务院“一案三制”建设工作的成就、国家应急预案体系的框架和特点、全国应急管理的分类分级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体系,对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今后发展重点提出了建议,强调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从预案编制转向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形成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领导指挥不够有力,应急反应不够迅速、应急处置不够及时等问题。本文拟采用例证的研究方法,以国外典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为例,试图深入剖析典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应急实践中的有益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应急领导和指挥能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