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律师》2007,(11):50-50
作为全国律协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中国律师》杂志的总编,刘桂明曾经为律师界奉献了12年,为此,他对律师事业倾注了一片深情。最近,他将自己对律师这个行业的深情款款、忧思绻绻全部倾注到了他刚刚出版的新作《律师中国》。  相似文献   

2.
《天津律师》2007,(3):64-64
跟大多数人—样。刘桂明并不是职业法律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像法律家—样思考.并将其思考外化为《法治天下》一书出版。同样地。跟大多数法律人一样,刘桂明也不是执业律师,但却丝毫无碍于他先律师之忧而忧.同时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情款款、忧思绻绻全部倾注到其新作《律师中国》。  相似文献   

3.
又到了岁末年头的动情时刻。在每期《中国律师》的扉页上;有一个人每月面对广大读者朋友咧嘴微笑,头上却只顶着几根稀疏的头发看看那张喜形于色的笑脸,就知道他多想把人生所有的喜悦和幸福奉送给每一位读者朋友;看看那些“地方支援中央”的头发,就知道他对《中国律师》付出了多大的热情和心血……那个人其实就是我本人。的确,作为主编,我始终视《中国律师》为自己的孩子、爱人乃至整个生命。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国律师》越来越洛阳纸贵,让人爱不释手,哪怕我的头发已全部奉献而成了光头,我也心甘情愿、今生无悔……其实,像我一样…  相似文献   

4.
刘桂明 《法人》2009,(12):71-71
说起张思之先生,早就进入律师行业与现在还在律师行业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对我来说,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律师界前辈,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师,作为《中国律师》杂志的创始人(他也曾经是北京市律师协会筹建成员之一及《北京律师》的创办人),他给了我这个第四任主编太多的帮助与扶持。于是,在贪婪地享用他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的同时,无法企及的我们,只有埋头追赶、卖力追寻、用心追求。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随着一部名叫《我在美国当律师》的纪实文学的问世,一股“律师热”在南疆北国悄然兴起。现在的中国人对律师已经不怎么陌生了,然而,人们对书中主人公美籍华人张晓武律师的关注却显现得异乎寻常的热烈。全国三十多家报刊杂志连载或选载了此书的部分章节,《南方周末》两次刊登了专访文章。今年6月8日,《经济日报》新辟《企业法律顾问》专栏,张晓武律师第一个亮相,他告诫国人:投资美国,不必靠关系,不必买“假护照”。  相似文献   

6.
蒋敏 《中国律师》2007,(12):21-21
作为一名执业18年的律师,对即将开始实施的新《律师法》,我的感触良多,撷取一二与大家分享。一、中国法治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律师的发展和律师立法的进步自1980年律师暂行条例颁布到今天《律师法》的再次修订.仅仅27个春秋,中国律师业的发展和快速的进步,应该说得到了中国立法机构的充分注意。不到30年的时间,从一部法律来看,有四次变化和修订,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中国立法技术的薄弱或缺少了法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扩大信息的容量,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国律师》经过紧张的筹备及精心地策划,其网站于2000年11月15日15时正式开通。《中国律师》网站(www.chineselawyer.com.cn)的开通将使律师业务交流简洁化,了解信息动态快捷化,并增加了杂志本身的时效性及信息量。 司法部律公司副司长、全国律协秘书长吴明德出席了网站开通仪式.他肯定了《中国律师》的这一大胆尝试,并提出了殷切希望。然后,他按下了网站的开启钮,宣布《中国律师》网站正式开通。 《中国律师》自创刊之日起,就…  相似文献   

8.
亲历和见证北京律师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的律师来说,贾午光是再熟悉不过了,他1984年开始从事律师管理工作至今,虽然职务从一般工作人员到政府官员又到行业管理机关的秘书长;任职单位从丰台区司法局到北京市司法局又到司法部再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但万变不离律师管理,也没有离开北京的地界。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5周之际,贾午光作为北京律师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应《中国律师》之邀,向读者述说当年改革的前前后后,使人们对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3,(12):F0002-F0002
庞红兵律师,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代理过大量民事和刑事案件。他代理的这些普通案件,对每位当事人和其家庭来说都是"重大事件"。作为律师,他为当事人提供了哪些法律帮助?《律师庞红兵,从海漂到北漂》一文(详见本期P28~31页)详细地记录了一名普通律师和他的当事人的命运故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律师责任赔偿制度作为律师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第一次用立法形式确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制度,这是我国律师制度的一大发展,但是,相关规范却过于简单、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就此制度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一、建立律师责任赔偿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从理论上讲,建立律师责任赔偿制度,是公平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体现。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意味着他对当事人发出要约的承诺,也就意味着他与当事人之间建立了委托代理合同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日,修改后的《律师法》实施一周年。一年间,困扰刑事辩护律师多年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三大难题是否破解?这部法律中首次确立的我国律师的“刑事豁免权”是否深入人心?《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冲突”是否改观?作为刑事法律专家的中国政治大学教授李宝岳,同时也是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刑事法律援助部一名公益律师。因而,他有机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见证新规则之下的检察官和辩护人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原本以为,在网上搜索一些山西省律师协会会长李飞的资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找来找去,只找到两条有用的信息。一条直接的,是他所在的山西黄河律师事务所的网站上,有一个区区300余字的简历。一条间接的,是《新闻周刊》第27期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律师蒙冤第一案12年未白》。文中提及李飞,是他作为山西蒙冤律师张军的辩护律师,在1991年为张军辩护时,因坚持履行律师的职责而遭到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公然围殴。事实上,作为山西律协第一任民选会长,李飞确实是三晋大地上的名律师,大律师。1954年,李飞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上一个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二十及冠。《中国律师》杂志的20年的历程证明她作为中国律师的门面与喉舌是适格的,当可及冠。及冠者。以为加冠、弱冠,是以示成年。汉时,男子满20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作为中国律师的一员,巧的是执业年龄与《中国律师》的年龄相同,如今也是及冠之年了。而且我从《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到读者兼作者的20年经历,不仅有着同龄人经历上的相同感受,而且深感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自司法部《中国律师业发展政策报告》提出“要把建设先进的律师文化作为推进律师工作发展的重大举措”后,全国律师协会接着发布了《中国律师文化建设纲要》。于是,什么是律师文化在律师界热议起来,律师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5.
惠宁宁 《法人》2023,(10):71-73
<正>张铁雁做刑辩律师近30年了。作为律师,他的工作忙碌而紧张,一年的三分之二时间都奔波在路上。作为律所创始人,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所里的年轻律师。国庆前夕,《法人》记者在北京张铁雁律师事务所,见到了风尘仆仆刚出差回来的张铁雁。  相似文献   

16.
平静  德红 《检察风云》2001,(6):56-59
《南方周末》在2001年4月12日法治专版上,刊登了一篇《“中原第一大律师”蒙难记》,在大律师的头像旁是一个通栏标题,大黑体字,十分醒目。该文主人公是位名叫李奎生的律师,文章倾向性很明显:对李奎生同情和为他打抱不平。在著名的《三联生活周刊》杂志上,也以很大篇幅刊登了《酷刑专家体验酷刑》的文章,文章主人公仍是李奎生,报道内容与《“中原第一大律师”蒙难记》如出一辙。可以说,李奎生现在是中国不少媒体的焦点人物,他之所以成为各家报章关注的对象,是因为这位“中原第一大律师”曾经吃过  相似文献   

17.
陈秋兰 《中国律师》2012,(10):32-35
他欣赏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句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他认为,这其中的真谛在于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中,都应该有创新的精神,有开拓的勇气。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成就了徐永前律师,使他走在了法律服务的前沿。不论是在中国国资法治高峰论坛上,还是作为评审专家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家标准的制定评审中;不论是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国资委《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法律支撑与保障研究》的课题组中,还是在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一系列律师办理业务操作指引的主持、主笔人中,都有徐永前的声音和名字。特别是他在国务院《关于规范国有  相似文献   

18.
律师职业和劳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始终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并作为研究对象之一。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从马歇尔到萨缪尔森,都从不同角度对律师做了经济学上的研究。最近,我将这些经济学家有关律师的论述整理成本文,仅供大家在研究律师职业和制度时参考。一、律师劳动是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亚当·斯密(1723-1790)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奠定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基础,对现代西方国家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界的经典,西方国家市场理论基本是以其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劳…  相似文献   

19.
王义 《中国律师》2006,(2):41-42
2005年10月11日,本人在中国律师网论坛发表《评律师事务所的提成分配制》一文,10月20日《法制日报》以《律所提成分配模式亟需变革》为题转载本文。作为“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激情论辩的反方,我继续与我方阵营的两位同行与正方三位同行,就“提成制”的利弊进行了辩论。“论坛”闭幕后,《中国青年报》以《律师不应“数钱论英雄”》报道了本人在论坛上发表的主要观点,之后,新浪、雅虎及许多省市的律师协会网站、《杭州日报》均作了相关报道。本人的文章及有关报道见诸媒体后,不少热心的律师朋友发表了许多看法,有支持有反对。出于对中国律师…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律师》创刊20周年。我是《中国律师》的忠实读者,210期,几乎没有拉下一期。我也是《中国律师》的作者,从1990年起,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在《中国律师》陆续刊登了10多篇文章,如果算上《中国律师网》,那就更多了。《中国律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不过,仅仅说《中国律师》是律师的良师益友似乎还不够,应当说《中国律师》正担当着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