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就应该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坚持执法为民,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完善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2.
公正执法是检察理念的核心要素,维护人权是检察执法的本质要求,保障发展是检察执法的重要使命,程序正当是检察执法的基本路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检察执法中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建光 《法制与社会》2013,(29):157-158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要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理性,就是要求检察人员有很高的法律意识,又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群众工作能力强,能够理性的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平和,就是要求检察人员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文明,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精良素质。规范,就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规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这不仅为基层检察院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为全国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做好新形势下检察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确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和司法规律的检察执法思想,是坚持检察工作职能定位、实现检察价值功能和职责使命的迫切要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公正执法、维护人权、保障发展、程序正当、政策指导等五个方面,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执法中的具体化,是检察执法中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重点和难点是执法。公正执法是检察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是衡量检察工作最重要的标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和干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洁和公正执法。只要做到清正兼洁和公正执法,才能有效地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护国家及人民的利益。公正执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检察机关是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能否通过履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能否通过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法治形象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就检察机关公正执法这一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6.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观集中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执法方法和执法艺术的全面升华。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观并以之指导办案,是新形势对检察机关的新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做好检察工作的现实需要。作为基层检察院,只有准确理解、把握并深入践行这一执法观,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执法理念建设,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要确立执法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其次加强执法理念建设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第三要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总体要求下,使之不断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提升执法公信力是检验检察工作是否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支持和是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要以过硬的执法行为、规范的执法过程、高效的执法业绩以及健全的服务质量提升执法公信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的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来源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目前,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司法工作者与公众认识存在冲突;其次,就是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没有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性;再次,检察工作公开、透明程度不够;最后,检察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钱永庚 《法制与社会》2011,(22):154-154,161
政治建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检察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检察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作风纪律与廉政建设,确保检察队伍永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夯实执法为民理念,使检察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的愿望、适应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理念找准工作定位,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生司法。引导检察干警自觉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检察》2005,(3):1-1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立捡为公、执法为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规范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集中整改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荔县人民俭察院新一届党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检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高捡院和省政法委关于进一步深化脸务公开的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建立健全了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强势推行网上办案办公,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先后被省院授予“全省检察机关先进基层院”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荣誉称号”他们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胡玉 《检察纵横》2012,(9):30-31
这次刑诉法修改,就检察工作而言,涉及到公诉的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影响广泛而深刻。这既给公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公诉部门的执法观念、执法能力、执法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全省公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今年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三者之中,公正廉洁执法是关键和根本,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中国检察官杂志社邀请第25期基层检察长轮训班部分学员代表.以“公正廉洁执法的检察践行”为主题.举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系列研讨第3次小型讨论,.研讨内容涵盖两个问题:(1)基层检察长如何践行公正的执法要求,以此带动全院干警身体力行,维护公平正义,提升执法公信力;(2)基层检察长在工作中如何把好廉洁关,以此带动全院干警践行廉洁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下文节选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是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职责所在。当前,要抓好以人为本、在检察工作中体现和贯彻人民利益至上,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作为一种科学的执法理念,在检察工作中如何用以指导办案实践、更好地发挥这一理论的实践价值,东海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通过以下路径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在思想层面主动确立新的科学的执法理念理念决定认识,理念端正态度,理念指导实践。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更新执法理念,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中,我们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开言路,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扎实查摆近年来检察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存在突出问题的根源,认真议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检察工作发展思路,立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目的,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拓展检察工作视野,不断转变工作方式与执法观念,使检察工作扎根人民群众,发展群众基础,由孤军奋战转变为全民参战,从而大胆提出了实行检察联络员制度.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开展,为营造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蔡明璇  宗栩晗  舒振亮 《法制与社会》2010,(34):163-163,165
如何转变思路,规范和确立检察机关执法理念,是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本文拟从执法理念的渊源及含义入手,分析论证转变执法理念必要性,借鉴部分检察机关的改革经验,从而探讨转变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