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春丽 《法学》2015,(2):111-121
量化信息不足、信用信息模糊和资产支持证券信息错置凸显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规则的主要问题——风险揭示不健全和风险预警缺失。这两大问题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规则对资产证券化功能的不适应,其背后蕴含着信息披露规则对资产证券化风险发生机制和风险传导机制的偏离。量化资产证券化杠杆率、评估发起人和证券化主体的信用扩张维度、准确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风险定价,既是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要求的逻辑根源,也是对证券化风险发生机制与风险传导机制的回应。所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规则的完善应以证券化风险约束为目标,既要完善基础资产、流动性安排和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规则,也要针对发起人和证券化主体的信用扩张,建立以风险预警为核心的信息披露规则。  相似文献   

2.
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将间接融资直接化,打通了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但其系统性风险的放大功能对流行的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也提出了严重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即彰显了现有监管模式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缺陷和失败。反思次贷危机的根源,本质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的严重失范。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以信息监管为中心,以此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全程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亦平 《法学论坛》2008,23(3):140-144
美国"次债"危机缘于其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个链条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漏洞.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及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总结美国此次"次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实际运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从"规范银行放贷程序"、"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相比传统的证券信息披露,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无论是在特点、过程或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入,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息披露的特点、过程和相关主体的义务,并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纵主横辅”特性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时代法学》2006,4(3):38-43
资产证券化的独特的运作机制决定了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与传统的证券信息披露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证券信息披露侧重于披露证券发行人自身整体信用状态,而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而不在证券发行人本身,而是侧重于支撑发行资产证券的基础资产品质和证券化运作环节的信息披露(本文称之为纵向信息披露),并辅之于发行资产证券发行人自身信用的信息披露(本文称之为横向信息披露)。此文试图围绕探讨和构建资产证券化特有的“以纵向信息披露为主与横向信息披露为辅”特性进行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以特定资产支撑证券发行的现代融资新技术。由于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独特性,传统证券信息披露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在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和法定义务主体构建都大大超越了传统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的学理范围。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重点已经不在传统的证券发行人自身信用方面,而是侧重于支撑发行资产证券的基础资产品质和证券化各个运作环节的信息披露方面,因此传统证券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的理论对资产证券化运作中所包含的特殊法律关系和法定义务主体方面鞭长莫及,本文结合资产证券化特殊运作机理。重点对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定义务主体理论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银行客户金融信息被披露事件时有发生,金融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文中以银行对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为研究依据,基于银行对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进而介绍出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内容,提出新时期银行对客户金融隐私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证券化的基本涵义 从形式上看,证券化可以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相应地,房地产证券化包括房地产融资证券化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房地产融资证券化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筹资,这种意义上的证券化学者们称为“一级证券化”。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则是指将银行的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金融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加以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动收益比较稳定并且今后仍然保持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  相似文献   

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其在次贷危机中体现出的法律监管问题对于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应当确立SPV性质、制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浮动担保制度和程序、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违法犯罪行为处罚的规定,并注重对基础资产质量监管的增加、加强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以及对评级制度的完善、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其在次贷危机中体现出的法律监管问题对于构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监管,应当确立SPV性质、制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浮动担保制度和程序、加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违法犯罪行为处罚的规定,并注重对基础资产质量监管的增加、加强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以及对评级制度的完善、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永深 《河北法学》2008,26(6):102-106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尚属于创新的融资方式,其法律本质是债权在摆脱特定的身份色彩过程中,具有流通性的证券与作为信用担保的信贷资产的结合。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风险。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增强参与者的信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体系,要力图构建出风险隔离机制以实现融资的效率性与安全性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分析具体的法律关系,找出"利弊"之所在,并对权益易受侵害的主体给予特别保护,同时加强法律本身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王小萍 《法制与社会》2010,(21):113-113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既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提出了挑战,又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课题。本文以2005年出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为背景,结合现今金融法律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正改变着全球的金融结构和信用配置格局。随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亟需构建与之配套的完备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本文就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中重要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配套环境建设,提出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的基本框架和配套法律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赵吟 《政治与法律》2021,(2):92-107
开放银行模式下,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存在对象和内容两方面的特殊性,个人客户的知情权保障面临信息不对称与信息过载的双重困境。我国有关开放银行的规范将视线聚焦于技术标准,涉及信息披露之核心操作环节的规则处于空白状态。在我国,实践中,各家银行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必要对开放银行数据共享中的信息披露义务进行系统构建,这需要结合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在数据共享不同阶段承担的不同角色,对信息披露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形式予以明确,并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角度对各类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分别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5.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3,(14):245-246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交流的深层化和频繁化,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日显尖锐。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公共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及个人信息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要协调二者的冲突,需要明确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界限,在立法中对隐私权进行直接保护,在我国宪法及其它法律中明确规定知情权,并对两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做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竹君 《河北法学》2003,21(1):115-120
通过对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进行梳理和比较 ,发现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高度市场化的产物。其法律规制涉及物权、证券、公司或合伙、破产、信托、合同等许多方面 ,是众多具体法律制度的有机组合。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建立 ,实际是对涉及证券化的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阐释和应用 ,完善与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的具体法律制度是构建证券化法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袁晓东 《科技与法律》2007,(5):84-91,60
专利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出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两种操作模式。利用专利质押和专利许可等交易方式将专利权转化为债权,以专利衍生的债权为基础资产实现证券化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我国已基本具备专利质押贷款证券化和专利许可应收帐款证券化所必需要的专利债权化、特殊目的机构、资产转移、信用增级和资产支撑证券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为主导的银行系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以中国证监会为主导的券商系企业资产证券化。本文着重对我国现阶段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要素和过程进行分析,对比中国目前法律状况与商业环境,认为在国外尚未成为普遍金融实践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现行模式,在中国实施的可能性甚微.知识产权资产通常很难独立发挥作用,而需与企业、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紧密结合.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对可行的路径是以企业信用而非资产信用进行融资担保,以股权形式而不是以债权形式发行证券.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探索应避免形成对社会,特别是对政府和中小企业的误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分析及立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男 《河北法学》2004,22(12):27-3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近年来,在中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就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法律环境而言,在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转移、SPV的设立和定位、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上市以及信用增强等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诸多的法律障碍或者法律的空白。为消除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紧张,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既体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