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法改革有数十次之多,成为推动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活跃的因素。而历次变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强政治吏,即通过法律手段强化中央集权下的官吏体系,提高官吏素质,惩贪治弊,促进吏治清廉,强化和巩固国家政权。历代政权的兴衰更证明,变法治吏直接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反贪防贪的经验及借鉴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理明从制度创新的视角来说,中国古代的惩贪制度、监察制度、考核制度、科举制度,无论从创立时间之早,内容之完备,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之健全程度,在当时世界各国都是“举世无双”的。这四大制度创新及其对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政治化惩贪例析——以唐前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星 《北方法学》2013,(6):124-134
传统中国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在政治斗争的需要下,政治化惩贪应运而生。政治化惩贪是以惩贪为名,行打击政敌之实。专制政体下政治权力制衡的缺失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根本原因,官员多贪贿的事实及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直接原因。政治化惩贪对传统中国惩贪实践整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表现出选择性办案、选择性不办案、用刑畸轻畸重等特点,惩贪的效果由此大打折扣,而传统中国的政治斗争也因此更趋激烈复杂。  相似文献   

4.
贪污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自从文明社会诞生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不例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们都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倡廉惩贪,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腐败的经验。本文从中国古代惩治贪官的法律规定入手,探讨了古代廉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及教训,以求对当今反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明初廉政特点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开国之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竭力倡导下,推行了一场规模宏大、颇具特色的惩贪倡廉法制建设。一、强化监察在国家政权中,监察机构是既“防贪于未然”,又“惩贪于已然”的保障廉政的最重要机构。朱元璋认为:“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  相似文献   

6.
<正> 赵宋王朝曾开展了长时期的惩治犯赃官吏的斗争,然而效果极不平衡,得失系乎时君。治效显著者,“士大夫皆知饬簠簋而厉廉隅”,治效低劣者,“赂相浊乱,贪焰烁天,奸尹贪焚,聚敛成市。”相互悬殊的得失,恰好把惩贪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留给了后人。 (一)“徒善不能以为治,徒宽不能以为惩”。赵宋王朝留给后人的第一个教训是:徒善不能以为治,徒宽不能以为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惩贪治吏的历史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廉政建设是当前加强政府机关工作,密切政群关系,克服腐败现象的重要环节,因而成为举国上下所关心的政事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古代惩贪治吏的若干措施及其作用,稍作分析,以期为廉政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在惩贪与治吏上,乾降的严厉比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9.
纵观有明一代,治吏的重点又在于重点惩治贪官污吏,其法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从立法方面看,惩贪法制在整个明代法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条文繁多,法网严密,刑罚酷烈,预防措施也非常得力。从执法方面看,一是大量法外用刑,刑罚手段残酷;二是做到了有贪必肃,不避亲贵;三是借助民众力量,建立了民拿害民官吏制度。但由于封建社会自身的局限性,惩贪法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根除贪污。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赵匡胤惩贪治吏的启示左连壁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以后己进入衰落时期,宋朝从建国到灭亡,始终没有摆脱外患侵扰的被动局面,长期“积贫积弱”.是封建社会由高度发展时期跌进衰落时期的起点。尽管如此,宋太祖赵匡岚在全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吸取以往贪...  相似文献   

11.
惩贪治吏是唐律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它是唐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因为它与唐朝初期的强盛有着密切关联。因而,官吏的奉法守职,清廉执政是盛世的重要标志。从而,本文从唐代法制上对官吏的管理入手,浅析中国法制与国之福祉经济繁荣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主题是提倡把行政处分这一惩戒手段作为“依法惩贪”的优先策略选择。在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已蔓延到各个领域,天下几无一块净土的情况下,提出运用行政处分,发挥其惩戒作用,以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可能会被人们视为是一种愚腐之见。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撰...  相似文献   

13.
清朝前期的惩贪立法及其特点孙玉荣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末各种积弊已经根深,官吏中的贪污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有鉴于此,清代前四朝(顺、康、雍、乾)皇帝一直把惩贪作为整饬内外官员的中心和重点内容。康熙曾说过:“治国莫要于惩贪。”雍正说:“...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说,古代的惩贪不过是屡惩屡贪,"养廉"实质上也是养而难廉。然而,历代许多统治者的倡廉惩贪措施,毕竟是超出自己营垒中那些贪得无厌的蠢虫们的一种"善政",在减轻对人民的剥削,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因而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宋代的税收比前代大为增长,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贪污(时称"赃罪")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邻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那么,是哪些因素使得北宋时期官员贪污者相对减少呢?  相似文献   

15.
瞭望台     
《检察风云》2015,(5):6
违纪所得上缴国库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依纪依法严惩腐败分子。遵照相关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对于在查办腐败案件中暂扣的涉案款物的处理原则是:一、属于涉嫌犯罪所得的,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同时,相关款物一  相似文献   

16.
实现廉政最重要的在于制度保障。如惩贪的立法、慎选贤才的遴选制度以及考课、监察等各项制度相互为用.共同以廉政为目标。在历史上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各朝都把完善各项制度作为廉政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以唐律中的惩贪立法为例.其中关于官吏犯赃罪认定及处理合理、严谨与详密。反映了立法的完善与法律从重惩治官吏犯赃罪的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令人振奋:新的一年里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从严治政务必取得新进展。 腐败与反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条轨迹,它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矛盾都聚焦于此,使人们从这个横断面观察到社会的盛衰更替。“官贪刚政危,官廉则政举”。历史证明,惩腐兴廉,整肃吏治,是国家兴亡之所系。欲为政以廉,必从严治政。当今,我们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关键是抓好从严治政,这亦是今年政府机关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8.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9.
包公不怕办案难,铁面无私辨忠奸。为国为民除奸霸,流芳百世一清官。百姓爱看清官戏,清官应学包青天。自律纠风查大案,深入持久反腐贪。党的卫士任尤艰,无私何惧惩腐难!满怀豪情去征战,横扫污吏与贪官。改革大业逢春天,抓住机遇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好,黎民寒士尽开颜。看电视剧《包青天》有感@李彦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正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重温一下我国古代帝王惩腐肃贪、巩固政权、振兴国家的若干事例,对于我们以史为镜,“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江泽民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辑录几个史例,供大家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