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法律文书上,常会看到对某犯罪嫌疑人"另案处理"的标注。其是指侦查机关对某个或某几个涉嫌共同犯罪的嫌疑人,因在逃、犯罪事实尚未查清、移送管辖、不构成犯罪等原因,在本案对其暂不追究或不追究刑事责任而另行处理的情况。实践中,由于另案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另案处理成为了检察监督的"死角",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借另案处理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检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46条第4款规定:"共同犯罪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另案移送审查起诉,对在案的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胡彬 《法制与社会》2010,(35):357-358
“另案处理”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另案处理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结案率、避免超期羁押、实现诉讼经济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监督环节的薄弱性,“另案处理”容易蜕变成“另案不理”,成为司法腐败的黑洞。本文对“另案处理”存在的原因、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论对“另案处理”案件的监督机制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谈谈“另案处理”编辑同志:在法律文书中,常见到对同案的有关人犯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另案处理”即指另作他案处理,叙述案件使用这一词显得简洁、明确。但是,笔者认为使用“另案处理”一词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使用“另案处理”应有依据。有的判决书使用“另案...  相似文献   

5.
彭晔 《法制与社会》2011,(24):116-117
在我国,“另案处理”虽没有明确的刑事法律规定,但其在司法实践广泛存在。由于其操作随意性较大,监督机制较为薄弱,容易变“另案处理”为“另案不理”,滋生更多的司法腐败。本文从检察机关角度出发,对产生“另案处理”之原因进行分析并区分类别,针对目前公安机关“另案处理”之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监督建议。  相似文献   

6.
“另案处理”是侦查机关对未立案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共同犯罪嫌疑人适用的一种工作方式,但由于其适用条件宽泛,随意性很大,实践中往往会形成监督的死角。因此,应当强化对“另案处理”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标为"另案处理"的不在少数,但最终案件"另案处理"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在办案实践中,在对某些案件进行"另案处理"上,常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涉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借对"另案处理"而逍遥法外:如2002年,广东省江门市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地下钱庄  相似文献   

8.
李松 《法治纵横》2011,(13):14-15
在有效监督缺失的情况下,有些“另案处理”变成了“另案不理”。或降格处理。这是司法腐败中的又一新黑洞。  相似文献   

9.
另案处理是指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中只将部分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而将其余的犯罪嫌疑人或涉案人作另外处理。采取另案处理的方法是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和诉讼效率的必然要求。另案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共同犯罪或涉及多人犯罪的案件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在逃,但不影响其他在案犯罪嫌疑人正常诉讼的;二是有的涉案人不构成犯罪,而作其他处理的;三是案件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因涉及其他犯罪而单独处理的;四是有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一时难以查清,证据不足,需要继续侦查后再另行诉讼的。上述情况作另案处理是完全正常…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在提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共同犯罪案件时,对同案犯标注"另案处理"是常见现象。但"另案处理"人员是否得到处理,处理是否适当,历来是侦查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而且,即使在修改后刑诉法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