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晋涛 《理论导报》2014,(10):15-15
正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逐渐兴起,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思维取向也在悄然改变,这对中国梦共识的形成和凝结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影响。这种传播特质是一柄双刃剑。从积极层面看,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的转发评论实现参与和互动,这种平等交流改变了人们的感知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公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然而,微传播在提高  相似文献   

2.
巩琳萌 《前线》2016,(6):45-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一些主流媒体作品在新语境下因表达"不对路"而传播乏力。思想通过表达来传递。思想再深刻,若缺少恰当表达也将是无桨  相似文献   

3.
有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和对外传播兵团形象,是推动兵团发展、构建兵团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兵团对外传播的能力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兵团的发展实践相比,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兵团必须在有效利用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传播的同时,在观念上进一步变"宣传"为"传播",强化受众意识,形成自身更优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杰 《先锋队》2011,(6):62
2010年是"微博元年",微博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信息表达和传播通道,并具有"秒互动"的传播优势,短短140个字的"微信息"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力和影  相似文献   

5.
媒体传播与恐怖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不自觉的"共生—互利关系"。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手机、微博、微信、网络等数字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恐怖主义的传播与肆虐;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恐怖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传播中介。新媒介对于恐怖主义传播活动的"共生论"与"工具论"一直以来也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应对恐怖主义传播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炳权  梅荣政 《求实》2005,1(11):81-83
社会思潮是重要社会意识现象,研究它的传播与控制对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重要意义;社会思潮的传播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社会思潮的传播具有周期性、继承性、组织性等特点;对社会思潮传播的控制要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传播的基本环节上展开。  相似文献   

7.
从政府形象的概念和内涵看,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政治信息、影响公共舆论、设置公众议题的功效,是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当前政府媒介形象被误读的原因很多,但要消除这种误读,就必须促使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发挥信息通道的作用,尊重新闻规律,善待媒体。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重时效、重鲜活、重标题、重博采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办得很"火"的原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该如何提高传播能力?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近几年,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媒体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了媒介融合道路。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开发维护成本大大低于客户端,成为多数传统媒体转型的首选。传统主流媒体以内容严肃著称,似乎很难吸引移动互联网用户关注。但我们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是一个过程,即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最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与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其由新近发生或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通道(新闻传播机构及其产品或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传媒之传播)和受众等环节运行完成。  相似文献   

10.
马滕 《理论学刊》2006,(9):89-90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隐私权、话语平等权、补偿权。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包括帮助传播者搜集、制作、传播信息义务;对大众传播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监督批判的义务;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反馈传播信息的义务;了解传媒、掌握传媒、充分利用和保护传媒的义务;选择积极有益的传播内容、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传播内容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京新 《党建》2014,(8):48-48
正近年来,北京市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探索运用微博、微信等新抓手,扩大政府声音、服务群众需求。2011年11月,北京市政务微博群——"北京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网开通。运行两年多来,该发布平台不断拓展,2013年8月在人民网、腾讯网上线,2014年1月整体入驻腾讯微信。目前,"北京微博发布厅"已覆盖全市各区县、委办局74家单位,二级成员超过2000个,总粉丝量超过85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正>据大数据分析,2014年,贵州省在互联网上的正面积极信息传播总量达1.26亿条,其中,微博、微信、微视频传播信息量达1亿条。省委网信办建设的"贵州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被中央网信办评为全国政务微信优秀公号,策划制作的"多娃彩妞看贵州"系列动漫时政报道荣获中央网信办评选的2015全国两会网络宣传创新奖。贵州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创新开展宣传工作主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信息传播革命正在兴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大众传播媒介走向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对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拟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现代化形式——因特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的影响作粗浅探索。一、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起积极的正强化作用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而言,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与大学生的特性决定的。从传播媒介看,我国大众传播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各个相对独立的传播机构及其媒体组成的,它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一元价值导向。它所包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等价值观念与原则蕴含在丰富的传播内容中,时刻向全社会传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从大学生方面看,其一,大学生年轻热情,关心  相似文献   

14.
正微信传播危机,是网络危机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它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冲突或公共危机事件,经由微信传播和发酵,进而使其更大规模上不断扩大直至爆发的情况。在微信危机传播过程中,微信实际上表现了两种功能:一方面它扮演了传播工具的角色,这是任何传播方式都带有的功能,是从工具所具有的中立意义上来说;另一方面,由于微信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5,(3):100-101,107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传播快速、信息交互便捷的网络时代,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微信网络信息平台正渗透进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正在从传统的上大课、开大会、发纸质文件、座谈交流向主体性凸显的微信叙事模式转型。正因为如此,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微叙事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微信在党建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利用微信平台,创建宣传教育的新阵地。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呈现纵深化趋势,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党建工作和新媒体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成为每一位党务工作者必修的功课。微信、客户端等移动终端的异军突起,使传播模式从点对点传播到点对面以及全面互融的转化,呈现裂变的态势。新老媒体的交叉、传播平台的叠加、  相似文献   

17.
农村选举信息传播是一种"叠状"模式下的效果失衡。笔者在对艾村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距离的概念,并从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剖解时空距离的远近和心理距离的亲疏对村民接受选举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催生了一批新型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手段。其中,微信平台等"微"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追崇。在新形势下,将高校传统党建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因时而进,探索大学生"微"党建工作模式,无疑是高校党建占领网络阵地的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党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党员的特点,立足于"微"媒体基本概况,探讨"微"媒体+党建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探索通过微信实现"微"党建工作模式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佳琛 《前线》2014,(12):102-104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创新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牢牢掌握网上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会"微"思考我们已经步入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微传播"信  相似文献   

20.
《理论导报》2014,(5):22-22
正微信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纸媒提供了又一线上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三级阅读界面及多媒体信息交互的特点,是纸媒公众平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宣传工作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纸媒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现状及特点1.人民日报公众平台。基本情况:设有导航栏,分三大版块——"热点聚焦""@人民日报""特色栏目",用户可选择任一版块获取信息。"热点聚焦"推送当日要闻精选,"@人民日报"会回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