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构建低碳环境、实践低碳建筑、带活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考察了佛山市的绿道建设,发现启动绿道建设一年多来,佛山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效应立竿见影。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率先起动绿道建设,可以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北京等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成为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设立碳基金,鼓励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等措施,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城市低碳化,不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石家庄市低碳城市建设受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低碳技术水平等阻力因素制约,从总体上看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提高能效与优化能源构成双策并举,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与低碳建筑系统,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等举措,破除阻力因素,加快石家庄市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城市,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对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建设绿色城市正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方向。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重要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化利  相似文献   

5.
低碳社会的建设与能源利用方式直接相关。内蒙古作为能源大区,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困境重重: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内蒙古低碳化的一大制约: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能源科技落后,高消耗、高排放的局面难以扭转;低碳生活方式尚需长期适应。必须加快内蒙古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加速低碳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防止投资向煤炭行业集中的“锁定效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变革煤炭使用技术.使之转化为清洁能源;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构建低碳视域下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建设对于推进桂林生态文明,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具有重要意义。桂林需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市民崇尚低碳化生活方式、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桂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和能源短缺带来的经济增长危机,以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足迹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多个城市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哈尔滨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城市低碳化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哈尔滨城市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低碳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或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发展理念生态化、发展方式低碳化、低碳生活风尚化.低碳社会的价值趋向,不能脱离生态文明自然价值观演进的大趋势,即正经历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又从内在价值到生命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低碳发展的困境。一方面,大型城市发展陷入"高碳锁定"困境;另一方面,中小型城市发展面临"优先选择"难题。城镇化与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原因既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导致出现的"低碳转型悖论",也在于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偏差,还在于当前阶段低碳技术与相应资金支持的不足。面对上述挑战,未来需要合理制定低碳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低碳领域技术创新;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空间规划、文化民生、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和住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以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这些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应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包括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优化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制定和创新政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高耗能以及高碳排放量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自从低碳经济观念的提出,世界各国都开始注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寻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桂林作为我国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尤其重要,应对其经济结构进行重整和调整,将桂林建设成为一个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模式和方向的城市,将桂林市民的理念改变成为一种全新的低碳生活理念与行为是目前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国铁路发展的态势,宁夏铁路未来的发展应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规划路网布局,以高起点进行铁路干线的规划与建设,以干支线协调和区域平衡的举措完善铁路运输网络,以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加大铁路建设力度,以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格局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泛娱乐化"把"娱乐"作为衡量一切文化形态的最高标准,从而遮蔽了文化涵养审美情趣、构建价值理念、行塑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这是网络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网络文化"泛娱乐化"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造成了剧烈冲击,消解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性、丰富性和美好性。由此,应从培育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加强主流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等多种方式,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晋江始终把拉框架、拓空间、强功能、提品质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始终,做到"四个注重",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构建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注重规划先导。把以人为本、环湾向湾、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在"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下,将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作为一座城来规划建设,遵循"规划先行、品位至上""生态宜居、田园晋江""为民建城、以城建城"  相似文献   

16.
陆小成 《前线》2023,(3):68-7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指引。破解京津冀城市群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大、传统能源和产业转型滞后等难题,是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全面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化发展,通过加强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能源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能源活动现状分析入手,得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呈现增速明显、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等三大特征。文章对辽宁省重点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了剖析,提出通过建立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引导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创建城市建设低碳化模式、提高公众低碳意识等途径,来加快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对低碳经济专门的基础性立法,加之低碳技术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城市低碳生活立法缺失等,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应制定以《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法》为纲领的立法体系,制定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低碳立法,通过城市低碳生活立法构建低碳社会,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发展体制和法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建设低碳城市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山东省建设低碳城市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山东省应完善低碳政策、构建制度体系,增加低碳资金投入、发展碳交易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生活,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