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全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信访案件都是涉法涉诉案件。涉法涉诉上访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预防及应对机制,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金豹 《唯实》2007,2(1):38-40
现阶段我们党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定势,肯定了以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手段作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途径;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了对群体性事件的事前积极预防和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从涉军群体反应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涉军群体信访维稳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涉军群体的各种诉求,在处理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变成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检警关系是刑事诉讼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检察机关在履行刑事诉讼职能过程中与从事刑事侦查职权的警察机关为查清犯罪事实、确定当事人刑事责任所发生的职权职责关系。合理的检警关系应当具备能够迅速及时地查清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功能;能够有效衔接起诉,保证公诉的质量和效果,准确追究刑事责任的功能;能够有效规制侦查权力、保障人权的功能。我国检警关系存在着配合不足、监督不力等问题,仅仅引进检警一体化模式不足以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借鉴检警一体化模式的合理制度,建立检察指导侦查模式,以优化我国的检警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育警旨在通过制度优势、道德品质、物质丰富、精神理念等全方位培养优秀干警,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推动公安事业稳步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育警的重要环节,文化育警可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落地见效。新时代公安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通过构建制度文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机制保障;通过执行高标准的行为文化,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氛围;通过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孕育。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反映,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视矛盾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前提;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来,汕头市涉及民生上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前些年还出现过涉及部分群众围攻镇政府、县政府机关,砸坏、烧毁办公设施和工厂设备等严重事件。近一段时间以来,比较大的涉访事件有:农村征地问题、反映农村干部作风及腐败问题、涉法涉诉问题、机构改革遗留问题等等;另外,还有城市拆迁、退伍老兵、城市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问题。反映的诉求大体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求解决“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反映,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视矛盾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前提;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需求日益递增。国家需求与农民利益的矛盾相互交错,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爆发,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基层是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活跃地带,地方政府防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开始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切实提高地方政府防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政府处置事件的效益,也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地方政府防控失地农民群体性一件能力缺失的现状(一)事前顸警能力不足。第一,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敏锐度不高,关于失地农民民意的信息较为繁琐,且变化性大,基层政府的获取渠道有限,同时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不强,导致其不能准确的把握农民动态,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第二,政府在听到群众的呼声之后,并未迅速处置,而是置若罔闻,不能切实解决农民的问题。第1,发现的事件的端倪之后,采取“鸵鸟政策”,对事件谎报或不报,一拖再拖:另有部分官员突遇事件时,思绪混乱,手足无措,不能及时遏制。进而导致“雪球效应”的发生,事情愈演愈魁,最终酿成事件的质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特别是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而且规模扩大,行为趋烈,已严重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如何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重大课题。 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如下几个特点:从人数上看,群体性事件具有聚众性;从形成过程看,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从行为性质看,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违法性;从社会后果看,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从表…  相似文献   

11.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农民闹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群体性事件。为稳定国内局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把群体性事件纳入人民内部矛盾之中;辩证地看待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体性事件须从干部作风入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刘少奇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警示我们对于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只有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获得实践上的正确应对和理论思考上的有益突破。  相似文献   

12.
李俊俊 《唯实》2011,(2):49-51
当前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认清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了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积极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具有群体性、利益性、组织性、复杂性、过激性、公开性等特点。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规范公共参与行为;完善司法保障机制,使冲突在司法渠道内解决;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使群体性事件处置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发展生产力,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群体性事件;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处理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和舆论平台是一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能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反之则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向恶性发展。为此,政府要科学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弘扬主流旋律。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区别于一般群体性事件的新特征及产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要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关键是要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观测与引导,促进政府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宏观环境、具体刺激事项、信息传播和参与者的社会心理三大要素相互作用、互相联系的结果.社会宏观环境是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它决定了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化的必然性;具体刺激事项是直接的刺激物,是诱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信息传播和群体心理因素,是使事件的根本原因起作用而引发危机的条件.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形成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与演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法治思维和方法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治理模式,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基层社会的开放性和流行性越来越大;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存在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社会治理法律制度不健全;涉法涉诉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自治、群众参与等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社会法律制度,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规模也有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化解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让其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二是政府要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确保司法公正,强化司法权威;四是公民应依法行事,理性对待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已进入了一个相对高发阶段,能否恰当处理农村群体性事件,事关民心向背和社会稳定.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广播和电视这两大农村主流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化解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