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沙飞被称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1936年10月8日,在上海,沙飞第一次见到了他十分敬仰的鲁迅,并藉此为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一组经典照片,也是鲁迅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组照片。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的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和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5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鲁迅是谁?》,并以此为演讲稿,多次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演讲:“在鲁迅走后70年来第一次说出我们的想法,发出我们的声音。第一次表达我们作为鲁迅的儿子和孙子对父亲和祖父的理解和认识”。周海婴先生和周令飞先生认为,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现在要“还原历史中的鲁迅”,把鲁迅重新归位于文学家、思想家,在真实还原的基础上,重估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让鲁迅精神真正地活进21…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书信中,有一封是1936年8月18日给王正朔的,信中说已收到他14日的来信“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这些拓片拓的都是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不过因为水患,南阳北关魏公桥的桥基石刻未能拓出,鲁迅于是嘱他“于水消后拓出,迟团无妨也”,鲁迅太喜欢这些文物拓片了。这封信,鲁迅用的是“周工材”这个名字,因为他的名字“鲁迅”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是很犯忌的,而鲁迅原名就是“周豫才”,他取了谐音来保障书信的平安传达。鲁迅夙喜古代美术,曾倾力于搜集和整理,他编有《汉画像》的图集,可惜在他生前未能问世,只是…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也感人至深。去年岁末,我因去北京征集文物有机会再次接触周恩来的侄儿、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钧将军,周恩来侄媳、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女士,同时就此照片的拍摄情况采访了他们夫妇。周将军和邓…  相似文献   

6.
据我们查阅资料,最早将“七一”定为党的生日来纪念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文章。 1938年 5月 26日至 6月 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时提出:“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又正当抗战的一周年。”不过,在 1938年时,除了毛泽东同志外,其他同志在撰文纪念党诞生十七周年时,还都没有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来纪念。例如,洛甫 (张闻天 )同志在 1938年 8月 1日的《新华日报》上,为纪念党诞生十七周年发表的文章里,只提到党成立于 1921年而未写明成立的具体日期。又如,吴克坚同志也在《…  相似文献   

7.
一九一八年九月,鲁迅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杂文——《随感录》二十五。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对他的杂文的反响和评论。一九一九年五月,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卷第五号上发表了《随感录》一文,指出“唐俟先生是能做内涵的文章的”,“实在是《新青年》里一位健者”。唐俟,是鲁迅初期写杂文时用的笔名。从这以后,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8.
乐朋 《唯实》2009,(6):93-93
“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杂文家难得,因此我要保护一些杂文家。”(河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与鲁迅》)以上的话,系1957年6月30日,毛泽东邀《新民晚报》总编、杂文家赵超构赴中南海共进午餐、席间谈杂文时所说。初见这番话,我颇为感动,想不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会这么喜爱杂文,对做杂文家情有独钟,又对杂文家如此呵护备至,真是太难得。  相似文献   

9.
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余政委。他象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我昨天在日记本里还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 ——摘自《雷锋日记》  相似文献   

10.
慧冰 《广东党史》2003,(3):22-25,21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对自己名字的诠释。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经典照片,如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孤女、白求恩大夫抢救  相似文献   

11.
我的相册中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1993年我在李淑一老人家里采访时拍摄的。照片中间的老人是杨开慧在湖南长沙的同学、好友李淑一,左边是李淑一的儿子柳晓昂,右边的是我。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李淑一的名字随着这首诗词为亿万人民所知。1993年,为拍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电视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拍摄《雷锋》,至现在已是35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可现在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人了。但说实话,“雷锋”这个名字,还有这个名字带给我这35年的感触和思考,却并没有随着当年拍摄的结束而离我远去。举个例子吧,丰台文化馆每年都会邀请我作为嘉宾,与雷锋当年的战友和领导,一起去参加”3·5”的活动,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个纪念雷锋的展览,展览上绝大多数的展品,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也感人至深。去年岁未,因去北京征集文物有机会再次接触周恩来的侄儿、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钧将军,周恩来侄媳、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女士,同时就此照片的拍摄情况采访了她们夫妇。周将军和邓导在拍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在纪念百团大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由阳泉市市委办公厅、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编纂了一部《百团大战光耀千秋》的纪念文集。在校对书稿时,我发现题为《我们参加了百团大战》的一篇文章中有一首《百团大战》的歌词。2005年5月,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晚报》记者章一平,采访该市离休老干部刘亮平。此歌就是刘亮平在回忆参加“百团大战”时动情而唱的一首歌曲。歌词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16.
夏瑜的自觉     
余杰 《唯实》2003,(7):88-89
191 9年 4月 2 5日的鲁迅日记写道 :“夜成小说一篇 ,约三千字。”这就是短篇小说《药》。就在写完这篇小说之后的一个多星期 ,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也许不是一个巧合。历史强大的脉搏从遥远的地层下传来 ,被敏感的鲁迅先生感觉到了、捕捉到了。《药》是为了纪念那场已经逝去的革命 ,以及在革命中殒身不恤的先驱。而鲁迅选择这个特殊的时刻进行自己的纪念 ,显然是“别有用心”的。有人说 ,《药》是鲁迅为作为同乡的“鉴湖女侠”秋瑾而写的———从汉字本身复杂的影射功能来分析 ,“秋”对“夏”、“瑜”对“瑾” ,简单而明了 ,无须再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3,(18):58-59
8月,四川广元一名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摄影师的镜头里,官员在微笑。随后.该官员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其实当时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名官员在处理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他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笑,我也没办法。”“拍新闻照难,给官员拍照更难。”这是10余年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某市党报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领导无技巧,关键在于“讲政治”。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魅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也感人至深。去年岁末,因去北京征集文物有机会再次接触周恩来的侄儿、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真伪     
舒展 《唯实》2001,(5):69-70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说他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  相似文献   

20.
猴票的故事 猴票发行于1980年,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张左右。清楚地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天邻居来找我,要卖我点邮票。邻居从黄挎包里掏出一沓邮票来,说:“都给你,共是10版。”我吓了一跳,这一版邮票80张,每张8分,10版就是64元。我当时每月工资才23元钱啊。如果全部买下来的话.是我三个月工资的总和!那我在这三个月里拿什么来吃饭?我于是婉转而坚决地回绝了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