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2.
敬酒     
县里某单位有一位张局长,背地里人们叫他"老张"。老张喜欢喝酒,但酒量一般。老张的那些下属,酒量都比他好。但他们陪老张喝酒,老张总喝不醉,而他们往往就醉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了。每次下属来敬酒,老张都是眼一瞪,说:"你喝了!"下属一口把杯中酒给喝完,老张却抿一小口,或是干脆沾一下嘴唇。有的下属不干了,说:"张局,我这都干了,您……"老张一瞪眼,说:  相似文献   

3.
杨志在电话中让戒酒的人边喝边聊,他说:“酒不是好东西,既伤身,又丧志。喝酒的当时很舒服.让人产生兴奋和依赖。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吧,你去倒上酒,要喝兴奋,喝痛快,边喝边想,想想你醉酒后出过的事、丢过的丑,想想你的父母亲人为你留过的眼泪……”  相似文献   

4.
坐的特权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10,(13):68-68
鲁迅在《孔乙己》中说,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穿着长衫,自认为属于有权利坐下喝酒阶层的读书人孔乙己,却也只有和做工的一样,站着喝。这正是孔乙己没落的尴尬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做人最失败的地方是不会喝酒。酒席宴上,人家要与我喝酒,我说喝不了,人家就说我不实在。更要命的是,我是个不愿为酒卖命的人,别人劝酒的时候,我咬紧牙关,誓死不喝,因此,就得罪了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味轩     
《廉政瞭望》2012,(18):55-55
布鲁尔说,友情不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是使得这一距离充满活力。她是懂得友情的人。我和刘军是总角之交。他在老家教书,我们一年只得见三五次。罩些年,我们每次见面,都喝很多酒,不吐不快。现在不再闹酒,常常喝六七个小时.也不过四五两白酒。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8.
盘点幸福     
宾炜 《党课》2008,(9):107-108
有一位老同学,似乎上辈子跟酒有仇,滴酒不沾,不论是谁劝酒敬酒,一概以饮料代之。所以我们聚会的时候,都会预先照顾他一瓶饮料。他爱人是个教师,两人结婚后七八年,一直怀不上孩子。后来终于千辛万苦地怀上了,在医院生了个女儿,把孩子抱回家的当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非要约我出去喝酒。我去了,他果然真喝酒,而且是一人一瓶“对吹”。我劝他少喝点,他不干,说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这事,他已经把这种幸福憋了好几天了,一心就想着好好喝一顿酒。  相似文献   

9.
正小林和小张是大学同学,还是酒友,俩人都能喝,一人喝上一瓶白酒也没啥事儿。毕业后,两人都考入某局。这天,局长让办公室主任老王叫小林和小张一起吃顿饭。老王心里明白局长的意思。局长喜欢喝酒,年轻时一顿能喝一斤高度酒,现在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喝个七八两酒仍不成问题。局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于南京。正寝入棺时,家人执意把两瓶茅台酒作为陪葬,以示他对酒的喜爱。一生之中嗜酒如命的许世友留下了许多喝酒佳话。美酒抵雄兵许世友一喝成名许世友爱喝酒,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那时正值军阀混战,他的故乡大别山区常遭兵燹之灾,因此极盛行喝酒、练武之风。许世友所在的童子团,教他们练武的是何票玉师傅。何师傅爱喝酒,屁股后面常挂个酒葫芦,有时也让孩子们尝尝鲜,这样一来二往,许世友才知道酒为何物。后来,许世友到少林学艺时,其师高义老僧又是少林法师中有名的“酒罐子”,于是练功、喝酒成了师徒的真正嗜好…  相似文献   

11.
名实新篇     
我是不会喝酒的人,只是在兴来的时候偶尔喝那么一口两口。记得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路过贵阳时买了一瓶茅台,准备回家孝敬老人。都已经到了家乡小城的街上,离家门不远了,谁知一不小心,把手提包落到地上,茅台酒瓶碰破了,酒只剩下半瓶。回到家里,父亲喝着这剩下的茅台,连声称赞好酒。我也高兴地喝了  相似文献   

12.
郭之纯 《党建文汇》2006,(11):36-36
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饭桌上,酒喝多少,不仅是个人酒量的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双方投入感情多少和交情深浅的砝码。酒,在有些人眼中已经不再是宴请应酬中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3.
矩绝冷茶     
公元前575年,楚、晋两国的大军在鄢陵那个地方决战,楚军首战失败了。楚军的统帅芈(音米)侧坐在军营中,苦苦地在那里想退敌之策,可是,还没等他想出来,酒瘾却上来了。但是,他想起走前楚王有令,谁也不许喝酒。所以在军中是找不到一点酒的。这时,他的一个亲信谷阳来了,聪明的谷阳一眼就看出了芈侧想酒喝的心事。于是,谷阳就把私下里藏的一瓶酒拿来了,给芈侧倒了一杯。  相似文献   

14.
说相声有逗哏的有捧哏的,喝酒时角色就分得不这么清楚,可劝酒人动的脑子一点都不比逗哏捧哏少,倒了,递过去一句"干",还要盯住了对方杯中见底。为此增进了亲情友情也罢,像小李和小刘那样惹出了官司赔了钱可就不值了。还在读大学的小王期末拿了奖学金,叫上同宿舍的小刘和小李去喝酒。三个年轻人越喝兴致越高,小王酒量不大,起身去洗手间时已步履蹒跚了。可小刘和小李觉着今儿喝酒的由头是小王考了好成绩,又是他做东,得让好朋友尽兴。于是,他俩左一句"不喝不够哥儿们",右一句"给他面子也得给我面子",还在劝。又喝了几杯小王一头趴在了桌上,那哥儿俩打车把他带  相似文献   

15.
技穷     
<正>赵康在局里干了近30年,从司机小赵变成了办公室主任老赵,干得可谓顺风顺水。他总结自己的"成长"之路,主要就是一条,揣摩领导心思。赵康当司机时给一位副局长开车,这位副局长是远近闻名的"酒仙",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小赵本来不爱喝酒,他经过无数次"破坏性实验",终于成就了"半仙之体",应付一般场合也够用了。赵康车的后备厢里永远装着各种白酒红酒,副局长什么场合喝什么酒,他都了如指掌。很快,随着副  相似文献   

16.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局长批条     
打油诗局长八点上了班,困难申请名一串。好多人都把礼送,左看右看好作难。老张送的高级烟,按价也值百十元。大笔一挥好慷慨,照顾老张五百元。老王送的茅台酒,给他八百算酒钱。小李送件皮大衣,也不能让他白花钱。司机虽然没送礼,鞍前马后已多年,给他批上二百元,算做今年压岁钱。礼尚往来是门面,权钱交易是要点。一沓批条钱分光,礼重自然最困难。局长批条@贾文科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临近春节之时,王某和四个好友按照风俗在聚贤楼一起吃团年饭。由于大家平时忙于工作见面较少,因此年关聚会热闹异常。无酒不成席,几个老朋友免不了喝酒划拳。席间,王某喝了3大杯白酒(每杯2.5两)后,便开始觉得不舒服。于是王某提出实在不能喝了,便准备回家。  相似文献   

19.
歇脚地     
正帮朋友校对一本书稿时,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农民特别爱喝酒。一天,老婆叫他去刨地,他说得给点酒。知夫莫如妻。老婆取出一瓶酒,递给他时,觉得多了点儿,又将这瓶酒倒出了大约二两,交到他手里。这位老兄怀揣着酒瓶上了山。刨地前,他先喝上两口,然后将酒瓶用力往前一扔,举起镢头,眼盯酒瓶,动作麻利地开始忙活。待刨到酒瓶处,再喝上两口,歇息一会儿,又将酒瓶用力往前一扔,动作麻利地往  相似文献   

20.
尚志发 《奋斗》2006,(5):59-59
酒,嗜酒,狂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俄罗斯人那样钟爱饮酒,那样淋漓尽致地张扬自己酒神式的人生风格。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对前来劝他信奉伊斯兰教的使者说:“喝酒是俄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活不下去”。伊斯兰教不许酗酒.于是大公选择了可以喝酒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