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统筹兼顾是指在工作指导上要统一筹划,平衡各个发展环节,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统筹兼顾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2.
统筹兼顾是指在工作指导上要统一筹划,平衡各个发展环节,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统筹兼顾方法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统筹兼顾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3.
李军(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学习和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强调又好又快地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兼顾,所有这些,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探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就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毛泽东首先从事物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方针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其次,他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一个根本问题;其三,他认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军果 《唯实》2008,6(3):8-13
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坚持统筹兼顾,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培育养老保险"增收节支"机制,是促进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7.
统筹兼顾方法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统筹兼顾以实事求是为基石,它的产生、发展和最终形成证明了这一点;它的本质是唯物辩证法,它在整体性、全面性和差异性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特色;而它的中心是以人为本,它的出发点、实现的主体、判断标准以及最终目标,都离不开这一中心.总之,统筹兼顾方法是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论断,其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科学厘清共产主义是运动、理想、思想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总和,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长期主持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比如,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等等.实事求是,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综合平衡,就是研究比例关系,坚持有计划按比例的原则,综合协调和平衡各要素、结构之间的比例,保持新中国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统筹兼顾,就是从全局出发,坚持全面、发展、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稳中求进,就是开展经济建设不能盲目冒进,应脚踏实地,稳中有进.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对今天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时时处处都有矛盾。统筹兼顾目的在于平衡和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发展观论域中,人的创构逻辑是科学的逻辑、思想的逻辑、生态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四位一体的合成。它们分别与自然—社会文明中的科学人、思想—制度文明中的文化人、全球文明中的世界人创构以及未来文明中的未来人的创构相互适应。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创构逻辑的重大创新,是对全球文明的宝贵贡献、对未来文明的重要开启。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必须构建涵盖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空间集约、统筹城乡七个方面指标的城镇化科学发展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化质量差异,以期针对各自差距与不同类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推进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提升,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独立自主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理论创新等是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探索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道路的可能性需要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两个条件,并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分层性原则、民主自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肇始于我国对于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传统发展观的根源表征于人们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失衡;其认识误区表现在以经济增长取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漠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从而引发了生态和环境的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就是要体现其根本要求,采取多种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生态和环境等问题,体现对于人类自身的终极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人类发展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就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是顺天应人的务实举措,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党校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将其纳入教育培训内容,使之内化于心;将其融入党校学员生活,使之外化于行;使其进入师生研究视野,使之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仅是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需要,也是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反腐倡廉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当前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积极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体制机制、人口动态管理体制机制、社会公众参与体制机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方面使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对实现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美丽中国强调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和谐性,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目标和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