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12):63-63
谢昱航在10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时下有些“人才”很抢手,各单位高薪争夺。这类“人才”,才不在博学,不在超人智商,而在于其背后的特殊关系。地产商刘军因一手创建“泰跃系”而闻名资本市场,他的北京泰跃房地产公司之所以一时能“呼风唤雨”,关键在于他重用“能人”皇甫炳君。皇甫炳君原在北京朝阳建委任职。与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过从甚密,刘军得知这一消息,就以200万年薪、一套住房,外加800万安家费的条件,将皇甫炳君招至麾下担任副总,专事公关周良洛。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人才比喻成一块璞玉,那么育人者就是雕塑家。前不久,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在就职演讲中称,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他提出,大学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笔者以为,所谓学生为本,核心是把人才当作精品雕塑,而不是把人才当作"速生林"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尤其是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没有经过长期淬火难成好钢,没有经过耐心打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7日,一则爆炸性新闻在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鸳鸯村"炸"开了,任旭平再次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他荣获第四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并且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一提到"君明臣直",今人看来,恐怕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两个人是当之无愧的样板。李世民是"明君",被誉为"千古一帝",魏征是"直臣",被唐太宗称作"镜子",在他们君臣之间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一不成了"君明臣直"的有力佐证。《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六年(632年),一次罢朝后,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魏征总是当众顶撞侮辱我,我迟早要杀了  相似文献   

5.
《江淮》2010,(3)
<正>在某市的一次"两会"分组讨论会上,人大代表方某因为领导不在而"发飙",一位女代表笑着打断他的发言说"我只代表我个人",而方某却坚持,"不,代表一部分人是我们的职责,如果我们的发言相关的部门或领导没听到,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声音未能很好地传达"。方代表的这一席话掷地有声,表现出了一个人民代表应有的  相似文献   

6.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12,(12):35-37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北京市努力把握海外人才发展规律,抓住人才工作关键环节,坚持"知寻引用"的人才工作方法,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首都发展亟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知"——知道北京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使用,"知"是前提。北京市注重掌握经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作为明清政治文化中心,为《四库全书》的编修和保藏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丛书也给京师风华添以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代乾隆中期,财库充盈,国强文盛。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之君自命,组织学者儒臣校刊"十三经""二十一史"等经典,"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乾隆皇帝认为皇家经典已"荟萃略备",下一步是搜访民间藏书,以补内府不足。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清廷下旨征集收藏在民间的古今著述。此时,乾隆皇帝的本意仅在收集,对编纂大型丛书尚无明确设想。真正促使他萌发编修《四库全书》想法的,是一个叫朱筠的北京籍官员。  相似文献   

9.
<正>1986年6月24日,中央军委决定对隐姓埋名28年的邓稼先解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长篇报道。而这时,这位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已经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35天后,62岁的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他临终留下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是时任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中,有一人曾被贺龙、刘伯承视为"国家未来军事全局指挥人才",被原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誉为"能征善战的虎将",历任团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旅长、副军长、总参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就是身经百战、威名赫赫的王尚荣中将。21岁担任红军师长,在战斗中子弹嵌入腹肌,他咬牙自行取出后继续指挥战斗  相似文献   

11.
罗美元 《湘潮》2010,(5):50-56
<正>贺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陷害,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罪名是说他曾"通蒋",向蒋"说情""乞降"。而进行如此恶毒陷害的关键人物,是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李仲公。那么,李仲公为什么要陷害贺龙呢?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吴江国税局原局长李福生私下曾对人说:"当了‘一把手',感觉就像进了保险箱!"因为有了这种感觉,所以他在国税局大搞"一言堂",钱物由他一支笔审批,人事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全局上下谁也不敢对他说"不",从而助长了他的贪欲.其实,"一把手"的"保险箱感觉"并非始于李福生.沈阳市原中院院长贾永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当上‘一把手'就像进了保险箱,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重庆市九龙坡区民政局原局长陈是善则说:"当正职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13.
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是他在山西的大地上最早播下革命的火种!是他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团组织!即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他肩负使命!从北京回到太原!创建了山西共产党组织"他就是我党早期 的革命活动家高君宇"他虽然像一颗璀灿的巨星般过早地陨落了!但他所创建的感天动地的业绩却永彪史册"  相似文献   

14.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主持了秦国的变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变法与人才思想紧密相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靠立法解决选拔人才,是他人才思想的独到之处。商鞅提出假贤问题,他认为不少已获得“贤”的名望和地位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靠花言巧计迎合君主骗取得来的名望。他说:“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臣则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做臣子的是按君主的喜好来为君主服务的。君主重视法治,那些端直的贤才就靠近他,君主…  相似文献   

15.
孟盛 《廉政瞭望》2007,(12):15-17
他因在网上发帖"殴打情妇的副市长",19天把云南个旧原副市长拉下马而声名大噪;他风尘仆仆、居无定所,长年随身携带双截棍;他粗衣粝食隐迹于是非江湖,又西装笔挺走进央视白岩松的新闻会客厅……  相似文献   

16.
正曾黄麟发现基建工程对承建商来说是块"唐僧肉",对自己来说更是座"金矿",便将基建委员会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亲自担任基建委员会主任职务,规定任何具体事务都要由他最终决策。曾黄麟,原四川理工学院院长,全国突出贡献专家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四川省教学名师,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0项,被列入全国"百万人才工程库"。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指出,廖俊波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以"背石头上山"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朴实而深邃,反映出廖俊波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反映出他与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干一起干"的优良作风。他不愧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开会、下发文件、领导讲话是党政机关运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幅漫画,题目叫作"会上作报告,会后戴手铐",内容是某领导台上刚做完清正廉洁、惩治腐败的报告,走下台就被逮捕了。原来他就是一个大贪官。在干部队伍中,像这样骨子里腐败堕落、表面上却大唱廉政之歌的贪官不乏其人,他们于大庭广众之下,说起腐败来义愤填膺,廉语连珠,但往往"台上他讲,台下讲他",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口头上"唱"廉,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倡廉"。"唱"与"倡"相去甚远,难以划等号。原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曾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6,(4)
正一个人、一个组织,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也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戏弄历史的人,终究将被历史所戏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太史为了真实地记录"崔杼弑其君",不惜牺牲  相似文献   

20.
潜贪秀勤廉     
江苏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煞费苦心,既要收钱,又想获取好名声,于是把自己包装成清廉的为政者,还"创造"出受贿"三不"原则。可他忘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训。他想鱼和熊掌兼得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被南京市纪委"两规"审查时,在县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清官",在5年内13次上交所收现金。在他妻子眼里,他也是个"廉官",曾把胸脯拍得响亮,说保证不受贿,还当着妻子的面将送上门的"礼"退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