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理念的回应性行政与党提出的和谐执政理念在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现实层面上具有某种内在契合。可以说,回应性行政是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功能是弥合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由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方式是政党控制、驾驭国家并协调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执政方式,不能仅从政党自身中寻找逻辑,必须到现代政治生活——政党、国家和社会中寻找。为此,文章从三者关系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逻辑,认为完善和改革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限制国家权力、培育社会力量并使政党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我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再造”运动是为了挽救政府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而兴起的,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的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其共同的旨趣在于获得政治认同。一个民主、高效、负责的政府既是“政府再造”的目标所在,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旨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有的路径是:一方面建立党政之间的法理性关系;另一方面在借鉴西方政府变革理论的基础上确立我国政府再造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党及时恢复了与人民群众沟通的各种渠道,发扬了民主革命时期党沟通民众的优良作风,期望以党群关系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但党群沟通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使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不稳定的原因表面上体现在机制的结构要素中,实际上受潜在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这一客观现象,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QIUSHI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提高执政能力和领…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理念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 ,体现了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具有总体性和抽象性 ,虽然反映了普适价值 ,但在现实中与民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一定距离。必须寻找有效的实施载体、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 ,去承载党的主张和执政意志 ,使党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实现与普适价值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是党执政的合法性得以维持的条件。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从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执政为民、建立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对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进行了开发,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维持补充开发了新的资源。一、合法性与合法性资源合法性是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的特性,尽管不同的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其合法性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表现实质都是一样的,即都表现为民众对政治组织和政治体系的“同意”和认同。具体说来,所谓政治合法性,就…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①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就必须夯实党执政的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组织基础和民众基础等,其中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居于重要地位.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对于塑造和培养政治精英、奠定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基础、促进执政党的经济社会建设、树立和彰显执政党形象、增强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凭借着雄厚的政治资本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印度国大党主导的联合进步联盟取得了2004到2014年10年的执政地位。但是在第二个执政周期内(2009年至2014年),由于经济发展缺乏绩效、印度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和国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腐败盛行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再加上家族政治吸引力的下降和国大党组织建设的不健全,使得国大党在2014年的印度大选中惨败而归。作为一个在印度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百年老党,国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因而可以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务实党执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国际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使命与执政能力是党创造政绩的内在缘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严抓党建则构成新时代政绩的主要内涵,且成为党政绩创造的实践导向。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则为党创造政绩提供了坚实的领导制度保障。为进一步创造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执政方式即执政党领导、执掌政权的方式,本质上是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的配置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转模式。执政党执政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类型:党政职权分开型、党政职权混合型及党政职权合一型。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方式有党政职权混合型执政模式的某些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向党政职权分开型执政模式方向转变,要处理好执政党、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执政党与政权两者职权关系的科学配置及其职权运行的法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和目标.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党进一步探索一党执政条件下所特有的执政规律,树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确立党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掌控国家政权的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建设政治文明,其实质和主要途径是建设民主政治。作为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为本质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完善。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有关制度,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以发挥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和司法工作应有的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当今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所要面临的难题。究其内在关系来说,党对现代化建设的科学领导内在地要求在司法工作中实行司法独立的原则,司法独立原则的实现则要求党的领导方式体现现代化的要求,而要从根本上理顺党的现代化领导同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实现二者关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张志明 《理论学刊》2006,(10):72-76
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国革命到局部执政、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从善于革命到善于执政的历史实践中得出了“三个执政”的科学结论,这对于我党长期执政具有重大意义。坚持“三个执政”,必须不断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处理好党和人大之间的关系,科学规范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改善党管干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跨入互联网时代后,执政党的建设将面临着各种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党应当以正确的策略和建设性的努力,积极地予以回应。既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的有利方面,支持其有益于政治生活健康发展的方面,也要把握好政治生活的主导权,坚决抵制网络技术产生危害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能力是实践主体的内在能量的外在表现力。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一种系统能量的外在表现力,是以各级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为基础的党的有机组织系统的对外反映能力。政党的执政能力具有系统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19.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重要思想,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主要群众观。认真总结、深刻认识和努力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快宁夏邮政事业的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把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用邮需求上,以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促进宁夏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巩固党在通信事业中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