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银川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因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被视为塞上天府。早在秦汉时期,京都的达官贵人们就在这里圈占土地,修建了许多“苑囿园池”。南北朝时期,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今宁夏全境皆隶属于赫连夏国。  相似文献   

2.
金点强 《党员文摘》2008,(11):12-13
丝绸之路:打通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外传的通道西汉时期,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虽然没能完成汉武帝最初交予他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却无意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从这里第一次大规模地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杨也 《党建文汇》2011,(1):40-40
西汉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究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苏武牧羊”的“北海”,其实并非浩瀚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安乐之州     
鲁人勇 《共产党人》2005,(21):47-47
今同心县东北、罗山东麓,有座古老的城镇——韦州。自古以来。这里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汉代至南北朝是匈奴族,唐代是吐谷浑,五代至西夏是党项族,近现代是回族。当地的一位百岁老人回忆说,从清末到民国年间,这里的居民都不靠种田度日,而是以“拉骆驼”谋生:“要吃隔省粮,必得买高帮。”隔省粮是甘肃陇东及陕西关中之粮;高帮本是宁夏黄河中行驶的一种木帆船,因船帮较高,故名,这里用来借指沙漠之舟骆驼。  相似文献   

5.
范震威 《奋斗》2008,(3):62-63
在秦代前后,今河北、内蒙与辽宁相接的一带被一个叫东胡的族人统治着。据专家们研究,东胡是山戎人的后裔。东胡的西邻是赫赫有名的匈奴,在同匈奴的战争中.东胡被击败。匈奴人将东胡灭掉并将之掠为奴隶之日.正是溃散的东胡人北逃之时。  相似文献   

6.
清风慕竹 《党课》2011,(22):106-106
汉高祖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  相似文献   

7.
秦朝时候,大将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地区,使得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无力南下。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的时候,匈奴才又逐渐地强盛起来。在冒顿(音墨读)当单于的时候,匈奴向东灭掉了东胡族,势力发展到今内蒙  相似文献   

8.
《党风建设》2000,(11):18-18
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公元前215年,汉大将蒙恬抗击匈奴胜利,收复了河套地区,并向那里大量移民。汉人很快将占领的匈奴人的牧场变成农田。汉武帝先是开垦河套地区。接着开垦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9.
章林 《前线》2020,(10)
正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这期间既有汉将投降匈奴的,也有匈奴人降汉的。这些降者在辅佐新主人时,往往得不到重用。不过,有一个被俘的匈奴人却是例外。他不仅受到汉武帝的重用,最后还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这个人就是金日磾。  相似文献   

10.
缘何不封李将军李宇涛,彭玉堂《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征战至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所到之处“皆以力战为名”,且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居上郡时曾率百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在远离大本营,敌我力量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4,(4):42-42
河西走廊南北两侧皆是大山,南侧的祁连群峰绵延千里,北侧的山脉则随地段变化而各有其名:张掖境内叫合黎山,东边山丹境内叫龙首山,再向西又名马鬃山。 走廊北侧最高峰在合黎山东端,海拔达3000多米,因位于张掖的东北方向,当地称之为东大山。 在大西北的自然环境中,东大山可以说是一座奇山。山上树木繁茂,多有珍禽异兽,风光绮丽。东大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王朝和匈奴就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2.
中原与西域从联系发展到联合最终发展到联合一体即统一,有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必然因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域与中原的紧密联系;其次,匈奴的扩张政策迫使中原与西域各汗国在抵御匈奴的斗争中联合;第三,东汉时期西域诸国有要求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管理的迫切愿望;第四,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政策对西域形成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说汉匈     
范震威 《奋斗》2007,(10):62-63
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此说已逐渐得到方家的共识。我之所以说“逐渐地取得共识”。也源于另有别说.但难以将司马氏的说法推倒。在20世纪的学者中。王国维先生认为。匈奴就是夏代的荤粥(即獯鬻),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以后称戎狄、胡。  相似文献   

14.
刘运动 《世纪桥》2007,(2):97-99
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以“和亲”为主的民族政策是为了安边保境、争取发展的机会,虽然有妥协退让的一面,但亦有进攻的性质。通过与匈奴“和索”,输送给匈奴地区大量的汉族物资,“派辩士风喻以礼节”,对匈奴进行经济文化渗透,达到“毋战而渐臣”的目的。这种渗透是建立在汉匈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这一基础之上的,渗透匈奴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开疆拓土,或巩固已开拓的疆土,实现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4)
<正>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至少有160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柔然、乌桓、东胡、回纥(鹘)、突厥、蒙古、契丹、党项、女真等,绝大多数不存在于现有的56个民族之中。首先说匈奴。匈奴王国在秦汉时统治中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势力十分强大。当时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入侵的工事。  相似文献   

16.
清风慕竹 《党课》2011,(16):101-101
汉高帝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当他快马加鞭地逃回广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监狱里把一个叫娄敬的人放出来,然后满怀懊悔地当面向他道歉说:“我不听先生的话,以至被困于平城,惭愧啊!”随后封他为关内侯。  相似文献   

17.
寇研 《廉政瞭望》2012,(19):74-74
王昭君和宫廷画师毛延寿的故事,杜撰的成分多,但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入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入宫时少不更事。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故意丑化她的画像,致其数年无缘面君。后来王昭君请求出塞,临行汉元帝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汉元帝喜悲交加,“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王昭君这样的绝世美女本该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享用,却阴差阳错,便宜了匈奴那小子,皇帝觉得吃了个大亏。  相似文献   

18.
在阿拉善这片亘古雄浑的高原上,在古老的弱水河两岸,久远的岁月镌刻着世事的沧桑,大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时留下的城池和烽火台迎风而立,诉说着这块曾经金戈铁马的土地,在抵御侵略时的战略地位。如今,17万蒙汉各族人民与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兰州军区某部、内蒙古军区边防部队、阿拉善军分区、武警等诸多军警部队一道,共同守卫着7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这里驻军部队规格之高、兵员数量之多、与驻地人口比例之大,在全国也属罕见。多年来,他们携手走过风雨,共筑新的长城。祖国高于一切“中国神箭”的摇篮──额济纳旗有着光荣的拥军传统。…  相似文献   

19.
刘秉承 《实践》2010,(3):53-53
<正>曾活跃于阴山南北的匈奴民族,虽然在经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后最终消失,但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匈奴曾盛极一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8)
正车出呼和浩特市一路向西,约4个小时车程便进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从车窗向外望去,便可看到公路两旁的广阔土地上,有绵延起伏的金黄色沙丘。这便是横亘杭锦旗东西的库布其沙漠。相比几年前,这里的绿色又有了新的蔓延。公路近旁的沙丘上,网格状的沙障整齐排列,沙障上的绿色星罗棋布,沿着穿沙公路串成一条长长的绿色防护带。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的第七大沙漠。2000年前,这里也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在此设立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