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弄清伊军的情况,只是美国泄露作战计划的一个原因。而美国敢于把自己暴露出来,说白了还是因为它的强大,和伊拉克比,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如果双方力量比较均衡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采取这种措施了。冷战期间,美苏两家力量旗鼓相当。为了夺得世界霸权,二者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军事对峙。双方一面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对方知道己方的底细,另一面又通过各种手段“摸”对方的情况。即使像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剑拔弩张的状态下,双方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对手实力和自己相当,是冷战时期美国没有暴露自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初期,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遏制美国扩大战争的趋势,中国通过多种途径向美国传递威慑信息,对其实行威慑。然而,中国的威慑最终由于美国对中国能力和决心的误判而失败。由此,中美双方在朝鲜战场展开了三年的流血较量。  相似文献   

3.
徐占伟 《党课》2012,(9):77-80
近来,美国与阿富汗之间波澜不断,焚烧古兰经、滥杀平民等事件接踵而至,导致阿国内反美运动愈演愈烈,驻阿美军一度成为攻击目标,双方关系也达到空前低落水平。分析指出,美阿关系裂痕凸显,必将影响美国的阿富汗战略。  相似文献   

4.
赵凤欣 《世纪桥》2013,(9):12-13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但交往策略却是复杂多变。从“中立美国”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双方关系的不断破裂,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及其策略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华期间与中国军方高层的会谈,被海内外媒体解读为直言不讳的对话,双方都没有回避敏感问题,其开诚布公程度在近年来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1969年3月,苏联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美国情报部门最初认为这场冲突是由中苏双方长期以来角逐对珍宝岛的控制权所致,并且判断是由中方引发了最初的冲突。但随着中苏边界冲突的加剧,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刘德喜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之间却发生了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中共边区政府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  相似文献   

8.
段永富 《世纪桥》2013,(11):66-67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间的区域性事件,美国插手其中,以维护《非战公约》为旗号,广泛联合其他国家,向中苏双方施加外交压力,为中东路事件的最后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既是美国长期对东北的利益需求使然,同时也为了避免废除其在中国治外法权,从而有利于美国操纵和利用南京政府,使其为美国在华和在东亚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徐占伟 《党课》2010,(21):82-84
2010年10月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府发言人纳比勒·鲁代纳表示,如果以色列继续建设犹太人定居点,巴方将不参加与以方的直接和谈。此前的9月2日,在埃及、沙特特别是美国的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正式重启。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雄心勃勃,希望双方在一年内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0.
杨艳新 《党课》2009,(8):80-83
6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埃及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美国同伊斯兰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政策,呼吁彻底摆脱不信任与敌视的恶性循环,开启双方关系的新篇章。奥巴马集中梳理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包括极端主义、中东问题、伊朗核危机等,并表达了一些创新观点。奥巴马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表示,希望演讲能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东特使退役将军津尼和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于2001年11月26日抵达以色列,开始他们的和平斡旋行动。在之后的27日和28日他们分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会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试图说服巴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同时实施美国促成的和平计划。 这两位中东特使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派出的。鲍威尔11月1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全力推动并督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他还呼吁双方应该面对现实,结束紧张气氛并友好相处。在讲演中他首次明确指出以色列“…  相似文献   

12.
1946年 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命令,时任冀察热辽军参谋长的李聚奎被调入北平军调部工作。   1月 15日,北平军调部中方交通处处长耿飚奉命乘军调部美国方面提供的军用飞机,专程赶往张家口和承德接罗瑞卿和李聚奎。 在赴北平的飞机上,耿飚向李聚奎介绍了军调部的情况。他说:“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关于停止 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设在北平,由国共双方和美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其中,美方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我方代表是叶剑英。”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我方在军调 部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6):32-32
日前,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也将从13%提高到25%。  相似文献   

14.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3):10-10
[大势] 中国崛起不意味着战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崛起不意味着战争》的文章。文中称,中美在金融安全、网络犯罪、核扩散和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共同的挑战,合作对双方而言都利益重大。而且,中国要在军事、经济和软实力方面赶上美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杨艳新 《党课》2009,(11):80-84
9月17日,美国和古巴在哈瓦那就恢复两国直接通邮问题举行会谈,美方对首轮会谈的举行表示满意,并邀请古巴代表团对美国进行访问。1963年,美古直接通邮中断,往来两国间的邮件需经第三国中转。奥巴马入主白宫后,表示希望开启美古关系“新开端”,准备与古方就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双方持续半个世纪的紧张关系出现了些许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孟红 《世纪桥》2009,(8):38-42
1979年伊始,中国与美国结束了近30年的敌对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中美双方互设大使馆、互换大使的日子里,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世界上很受人瞩目。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柴泽民,一位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7.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美双方讨论的议题之一是气候变化合作。中国外交部2月15日在网站上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称.双方将在汽车减排等五个领域实施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底以来,围绕着伊朗核问题,美国与伊朗间的军事对垒呈螺旋状态势上升,双方都在玩弄危险的"边缘游戏"。美军三个航母战斗群高调齐集海湾,伊朗则在2011年12月24日、2012年2月19日连续举行大规模军演。美伊双方都在冒险试探对方,美国意在告诫伊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两国元首在会谈中达成多项共识,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是两国继1997年确立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时隔12年后再谈“伙伴”。但双方在北京一团火热,回国仅一周,美国商务部就裁决对中国油井管实施反补贴关税制裁。就目前来看,既互利共生又磨擦竞争的中美两国,想说“伙伴”实在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