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徐文钦 《学习导报》2012,(12):26-26
1914年,6岁的陶铸随全家迁居武汉就读于私塾。后在父亲陶铁铮创办并自任校长的潘家埠镇文昌阁小学就读。少年陶铸天资聪颖,接受力强,记忆过人,善独立思考,深得老师喜爱。陶铁铮因反对北洋军阀被杀害。母亲董唐姑留下血衣要儿女长大为父报仇。当时,陶铸只有10岁。家庭生计虽然十分艰难,但母亲千方百计让他去上学。次年春,在办新学的乡村进步教师申喧的关怀下,免除学费、膳食费,让陶铸去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有一点空闲,陶铸就孜孜不倦地读书。他把父亲的书读完了,又找亲友、师长借。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28):65
读书故事陶铸狱中"上大学"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幼时家境贫寒,9岁时方才入私塾读书。他13岁时过继到伯祖母家。伯祖母去世后,徐特立不得不中止读书。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一面在乡村当私塾老师,一面学习八股文。8年后,他参加了全省会试,在5000多名考生中,考了第19名,因而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3,(3):19-2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早年的学习经历"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  相似文献   

5.
《湘潮》1988,(2)
1908年 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今石洞源乡同心村)。 1914年-1617年在陶家湾私塾读书。 1918年就读于梅溪李清尘门下。农历6月14日父亲陶铁铮、叔父陶柏生,被当地土豪劣绅杀害于祁阳县城王府坪。 1919年上半年,由父亲的朋友申暄带至潘家埠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下半年辍学在家。  相似文献   

6.
韩光传略     
常好礼 《世纪桥》2008,(21):34-38
<正>韩光,汉族,祖籍山东曲阜,1912年3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当时称卜奎)一个贫苦之家,兄弟姐妹共9人。他在齐齐哈尔先念了一年私塾。十岁到卜魁商业小学读书。  相似文献   

7.
施国斌 《党史纵览》2006,(11):44-45
作为家乡人,笔者每次到南京雨花台,总忘不了去悼念安徽旌德籍革命烈士谭梓生的英灵. 谭梓生,原名德贵,学名谭栋,化名吴继先、王克萍等,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人(现属旌德白地镇辖区),1898年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书香世家.父亲谭韵南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仗义疏财.谭梓生的童年先后就读于私塾、下洋日新小学和县城凫山书院.除了读书之外,他在家中还学会了干各种农活.  相似文献   

8.
赵镝 《新长征》2011,(9):60-61
马仁兴,1904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富农家庭,家有良田百余亩,房屋十余间。马仁兴8岁入私塾就读,以后又到本村小学读书,直到小学毕业,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家乡度过的。他从少年始就好学上进,立志报国。  相似文献   

9.
1898年,高树勋出生在河北盐山县高金官村,自幼入私塾。由于家道衰落,他只读了四年书便先后到天津、北京等地靠打短工谋生,1916年投奔在冯玉祥部当兵的舅舅。1917年,冯玉祥率领第十六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树勋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手枪班班长,后来又成为冯玉祥的贴身卫士。  相似文献   

10.
马恩成 《湘潮》2008,(1):14-15
我是1962年11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调到陶铸身边当秘书的,于1966年春节后离开,前后共历时3年半时间。在陶铸身边,我深深体会到他是—位既有革命理想、干劲,又特别务实,讲究实事求是的领导干部。他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知识分子的命运,既讲原则又讲人性。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图书馆的情缘,我们不得不从他求学和革命活动的轨迹开始说起。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有5个对他人生发展影响极大的半年:1910秋到1911年春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半年;1911年春到秋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的半年;1911年秋到1912年春在长沙新军当兵的  相似文献   

12.
江华     
江华唐家波,郑启恒江华,原名虞尚聪,又名黄春圃,瑶族。1907年8月1日出生在江华县鹧鸪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才入私塾读书。1922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在县高小,他不但学习用功,而且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了学校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陶铸百年诞辰。欧阳友徽曾撰写《陶铸和他哥哥的故事》一书,现摘编如下:陶铸兄弟早年丧父,家境贫困。陶铸为支持哥哥陶自强读书,12岁就背柴卖苦力,哥哥吃白米饭,他喝萝卜缨子汤。在上世纪20年代,陶铸投考黄埔军校,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与他在青少年时代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培育是分不开的。老师们的思想、品格、学识对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求学首先是从入私塾开始的。从1902年起至1909年,先后从师过五位私塾老师。1902年春,毛泽东先入韶山南岸私塾,拜邹春培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年过半百的邹春培从《三字经》教起,再点读《论语》、《孟子》、《诗经》。毛泽东天资聪颖,读书常是过目不忘。邹春培执教两年后,深感自己的知识难以满足毛泽东的强烈求知欲望。1904年夏一天,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润之了不得,他的才学了不得。我不能再教他了。”  相似文献   

15.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刘大年,1915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小康的读书之家。父亲是师范毕业生,31岁便去世了。到了抗日战争前,他的家境已经衰落。刘大年6岁念私塾,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他从上小学直至湖南国学专修学校肄业,所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  相似文献   

17.
陶铸在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一直很关注乐昌。1958年,陶铸曾经视察乐昌九峰。当时他还有第二个计划,即视察九峰后到梅花。他说:“去梅花的目的是探索石灰岩地区如何发展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此时九峰到梅花有一段公路不好,有危险,经多次劝说,他才同意不去。五十年过去了,当时陶铸视察九峰的许多动人情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长兄领上革命路毛泽覃生于公元1905年9月25日,字润菊,比大哥小12岁,8岁入私塾,13岁跟随大哥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同年参加新民学会。在大哥的管教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名。小学毕业后,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期间,毛泽东经常借些政治书籍给他看,向他灌输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29):65-65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入本村的私塾读书后老师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忆力强,将来肯定是个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邓恩铭同志,原名恩明,又名仲尧、建勋、黄伯云,贵州荔波人,1901年1月5日出生于水族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靠父母磨豆腐、采集中草药维持生活。5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7岁进入荔波县桂花书院高等小学读书,1917年小学毕业后,投靠叔父到了济南,随即进入省立一中读书。17岁时即立志报国,以诗抒怀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