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信明,1909年3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乔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地主嫌他力气小,经常凌辱、打骂他。乔信明 16岁的时候,被送到三、四里外的但松山家学木匠,因不堪忍受打  相似文献   

2.
从挑煤工到红军团长 1911年1月1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的一户贫苦铁匠家庭。由于生活困难,他只读过几天《三字经》《百家姓》后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打铁谋生。11岁时母亲去世,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他不得不到地主家放牛为生。14岁那年,随哥哥到江西安源煤矿做挑煤工,但累死累活忙了大半年,  相似文献   

3.
<正>一1909年阴历正月初八,张贻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南湾村吴家湾一户贫苦农家。全家9口人,仅有3亩薄田、3间草房,全年收获粮食仅够全家生活3个月,其余时间只能靠野菜度过饥荒。他的父亲张良瑛与母亲张汪氏共养育了4个儿子、3个女儿,张贻祥是老三。由于灾荒和外债增加,念了两年私塾的张贻祥很快就辍学在家,帮助家里干一些拾柴、放牛等  相似文献   

4.
战火中成长 韩振江,1914年8月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名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原有几亩薄田,后来因还地主的债抵押了出去,迫于生计,韩振江12岁时就跟人到外地给地主放牛.他1928年8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连长、营长、团长、海军万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川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原福建基地副司令等职.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相似文献   

5.
陈光同志,江两瑞金人,1914年生。他7岁时父亲病故,受生活所迫只好给地主家放牛,9岁又去学木匠手艺。那时的他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家人拚命地干活,日子还过得这样穷苦。  相似文献   

6.
晓农 《党史文汇》2002,(3):31-34
中国革命的第一代元戎、我军的杰出战将当中,有的十四五岁就辞别父母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他们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了功勋。他们为国尽了忠,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然他们也有着“儿女情长,柔情似水”的情怀,戎马倥偬间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慈母。他们那种思念母亲的强烈情愫和动人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陈锡联与慈母的几次离别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7年临近年末,已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竟在山西前线接到母亲的来信。信是托人写的,只十余行字,而陈锡…  相似文献   

7.
正在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会议旧址旁,一栋不起眼的青砖瓦房里住着一位96岁高龄的黔籍老红军李光,他的名字在当地家喻户晓。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四面山的一户农家。后来,双亲去世,4岁的李光成了孤儿。8岁那年,李光流浪到团溪附近,为地主家放牛谋生。1934年隆冬,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驻遵义城。14岁的放牛娃李光听说红军是替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就跟着红军队伍要求入伍。红军战士说他年纪小,李光说自己是孤儿,就要跟着红军走。最终,他如愿  相似文献   

8.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时代,他帮助家里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里穷,无钱供他上学,每天路过私塾,他就偷偷靠近窗口看老师教书。父亲见他这么喜欢念书,就在他9岁时,挑着全家吃杂粮省下的一担大米,又借了几块大洋,  相似文献   

9.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谢松柏 倾听歌唱家郭兰英的《南泥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奋斗精神;聆听92岁高龄的老红军谢松柏讲述南泥湾大生产中那段难忘岁月,能体会出老人对往事回忆中的那份激动心情.谢松柏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来凤县漫水乡丰乡坪村一个土家族雇农家庭,13岁就给地主家放牛,不仅没有工钱,还要忍饥挨饿.1934年5月初,18岁的谢松柏动员了做苦工的15名老乡,来到湖南省龙山县招头寨参加了红军.  相似文献   

10.
丁振愈,又名丁利,1917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兴同县社富乡桂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家贫无钱上学,自幼就给地主放牛、砍柴,受尽剥削和凌辱。7岁时,他的父亲病逝,家里更加贫困。1931年,年仅14岁的丁振愈投身革命,在乡苏维埃政府当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1915年9月的一天,一个男婴在凄风苦雨中降临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桃花乡的一个贫农家中,父亲给他取名王文善。如果上溯族谱,王文善的父亲还是成吉思汉的后裔,但是这种“贵族”血统并没有给小文善带来幸福和快乐。王文善的童年饱尝着饥饿和寒冷。到了9岁那年,文善不得不为生计去给人家放牛,13岁时当了地主家的长工。王文善自小性子刚烈,仇恨土豪劣绅对穷人的压榨。他常常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出去干一番事业,为穷苦人出口气。1930年,赤色风暴势不可挡。王文善的家乡来了红军。一名姓詹的中共地下党员给他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开国上将陈锡联,原名锡廉,1915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乡徒山彭家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出世之月,恰遇陈氏族谱名录编修截止之时,因此他的名字赶上了入谱的末班车。为表庆贺,长辈们给他取了个乳名“谱庆”。参加红军后,登记的人把他的名字写成了锡联,他年纪小又不识字,当然弄不清“廉”与“联”的区别,后来有了文化,也没有去考究,便将错就错,一直以锡联为名。陈锡联的母亲雷敏是黄安庙咀湾附近的雷家洼村人,生于1886年11月18日。她嫁到陈家后,生育了两女、两儿,陈锡联排行老三。陈锡联的父…  相似文献   

13.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的向秀丽公园,层层翠色中掩映着一座扑救烈火的浮雕,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向秀丽的故事. 向秀丽,祖籍广东清远,1933年出生在广州一个贫苦家庭.由于生活困难,幼年的向秀丽被迫当了地主家的婢女,担水、煮饭、放牛、下田……累死累活不说,还常常挨打受骂.有一天,她脚趾受伤发炎,因为得不到救治,病情加重.地主家看她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就把她赶出了大门.家人想方设法为她治疗,最后截掉了半个脚趾才保住了性命.  相似文献   

14.
正高富岭少年闹革命1914年,周赤萍出生在宜春县(现为袁州区)新坊乡高富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原名邹迪,家谱上的名字叫邹域九。高富岭山高地少,地瘠民贫,贫穷山民往往一年缺粮三四个月,以南瓜野菜糊口。遇到荒年,就要吃观音土了。周赤萍家即是这样。在周赤萍记忆里,16岁参加红军之前,他从来没有穿过鞋子、穿过棉衣,很少知道肉是什么味道。有一年春节,母亲把仅有的一只鸡杀了,家里找不到一粒盐,白水煮鸡,一人一口也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5.
钱江 《党史文苑》2014,(11):40-42
高富岭少年闹革命1914年,周赤萍出生在宜春县(现为袁州区)新坊乡高富岭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原名邹迪,家谱上的名字叫邹域九。高富岭山高地少,地瘠民贫,贫穷山民往往一年缺粮三四个月,以南瓜野菜糊口。遇到荒年,就要吃观音土了。周赤萍家即是这样。在周赤萍记忆里,16岁参加红军之前,他从来没有穿过鞋子、穿过棉衣,很少知道肉是什么味道。有一年春节,母亲把仅有的一只鸡杀了,家里找不到一粒盐,白水煮鸡,一人一口也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6.
再道之勇     
一 1909年1月24日,陈再道出生于湖北麻城程家冲的一个贫农家庭。在这个20来户人家的村子里,陈再道家是最穷的。3岁时,父亲得痨病而死。此后7年中,姐姐与母亲相继去世。11岁,陈再道就与叔父相依为命,他为人家放牛,下田干活,学篾匠手艺,在苦熬苦挣中,陈再道长成了17岁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908年4月16日是卢冬生诞生人世的日子。他的家在湘潭七部一甲(今良湖乡史家坳材),虽世代务农.却无田土,全靠帮工.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寒之家,卢冬生不能上学,给一户姓陈的地主放牛.但是,东家的二少爷陈里很同情这个比他小五岁的放牛妇.他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卢冬生常去送衣物。每逢寒暑假回家,陈戾都要卢冬生“伴读”。使他免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并能读书识字,加之,得到陈良的教益,他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1916年冬,陈庆因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毅然离家出走,投湘军鲁涤平部当兵。卢冬生失去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4日,在北京西三环边上一个宁静的院落里,老将军吕正操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是迄今为止惟一的百岁上将。在健在的三位开国上将中,和97岁的萧克、92岁的洪学智相比,吕正操是最年长的。张学良身边的爱国青年军官1905年1月4日,在日俄战争的硝烟中,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吕正操刚出生时,由于战火纷飞,为避免遭遇不测,母亲有时不得不把他藏在柴草垛里。上了四年小学后,由于家境贫寒,穷得连铅笔也买不起的吕正操失学了,先后当学徒、种地。1922年,17岁的吕正操终于走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我有点"风骨"我出生在一个半边户家庭(指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自己家里无牛无羊,所以尽是在帮人家放牛,很自然地也就东家吃西家喝。1998年家中失火,房屋财产化为灰烬,开始寄人篱下。2003年家父因病罹  相似文献   

20.
刘桂清,原名刘雅芝,又名刘雅杰。1910年农历10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料甸子连(凹)浑河屯(现在料甸子满族乡永胜村)。刘桂清很小给地主放猪。到12岁,地主家让她给少爷背书包,这使她有机会每天能在学校教室的窗外听老师讲课,认识几个字。时间长了.老师发现刘桂清爱学习,就叫她到教室里坐在后边听课。有时候,刘桂清偷偷地跑到老师家里,让他教自己认字。老师还给她讲穷人为什么穷.地主老财是怎么富起来的道理。1927年,因刘桂清的父亲还不起地主的债,就把刘桂清卖给了哈尔滨市一个叫赵喜的无业游民。当刘桂清知道这个不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