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四川地下党先后领导工农兵群众发动了数十次武装暴动与革命兵变。"遂蓬兵变"是其中规模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也较大的一场地方军阀部队集体起义事件,是四川区域红军武装与革命政权创建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四川地方党史与革命史上具有重要与典型的意义。虽然此次兵变很快就失败了,但其中呈现出的一些既有自身特点也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我们了解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斗争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颇有助益。与此同时,这些问题的暴露也推动了之后中共四川地下党对此展开的针对性改进,并且为以后中共在抗战时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继续进行兵运工作,推动革命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重庆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在艰难的环境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还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播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4.
正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重庆党组织遵循这一方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向军阀、土豪劣绅展开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从1928年到1934年间,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  相似文献   

5.
红军时期,漳州地方党组织的建设为红军的武装斗争提供了支持,红军的军事斗争也为地方党的建设提供了帮助,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互为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80周年。这两支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直接领导组织创建的,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山西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闽东的呼应     
一、中央来信与福州市委紧急决议1932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红军主力会攻漳泉给厦门、福州两市委的信”,要求:“火速派遣大批干部到那些农民斗争特别发展的地方去(如长乐、福清、连江、莆田、仙游等),发展这些地方的农民斗争与游击战争”。4月22日,福州中心市委作出“对于红军占领漳州的紧急决议”。决议提出福州及邻县的紧急任务应该是:“动员福州及各邻县千百万的工农劳苦群众拥护红军的伟大胜利,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斗争,农村的游击战争,士兵的兵变,加紧领导反帝运动的发展,以响应红军争取全省苏维埃的胜利”。在具体工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各地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相继完成了由以根据地为依托的阵地战到以游击区为依托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的转变。这是三年游击战争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正如陈毅同志在《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说的那样:“这一段是个过渡时期,是个转折点。是由过去的大规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3,(9):65-65
<正>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红军必须避免单纯的军事行动,而应积极与群众斗争取得密切联系,把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帮助群众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政权,发展武装。肃反、筹款等工作要经过群众组织来做,"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1,(7):19-19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是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面时军阀的反动统治。重庆地方党组织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先后发动30多次武装起义.打出了“四川红军”的旗帜,支援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这一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跟反动军阀展开鏖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道路,后来被概括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找到中国革命的这条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探索和确立这条道路的时期,大约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前后.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周恩来是中共实际的主要负责人.他和毛泽东一个作为中共全国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一个作为最重要的地方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主要开创者;周恩来提出和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观念,形成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思想,引导全党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实现了工作中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他的贡献仅次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盖世之功.  相似文献   

12.
谢京帅 《党建》2015,(2):40-41
<正>陕北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从1925年入党到1935年光荣牺牲,革命烈士谢子长抛头颅洒热血,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伟大事业。他积极创办农民讲习所,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他奔走西北、华北各地,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斗争的烈火;随后又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发动渭华起义、靖远起义和西华池起义等,领导和创建了陕北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说陕北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较为薄弱,武装斗争只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才广泛展开,经验极度缺乏。而在这时,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已形成新局面,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实践中,东北地区的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学习、运用朱毛红军的经验。杨靖宇在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小册子"传入东北在联络不畅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千方百计收集有关朱毛红军的资料。经过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对于军事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先建立工农群众武装,然后发动起义,从中生成正式军队。由于军事准备不足,这一军事策略导致中共早期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特别是本来军事准备不足的广州起义,却被广东省委认为是"偏重军事"的"军事投机",这引起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深刻反思与检讨。同时,随着各地武装斗争实践的深入,中共中央对正式军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实际的认识,逐步改变了起义成功后再创建正式红军的策略,转而强调群众武装和红军要同时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共"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三结合武装力量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斗争中经历了斗争方式的转变过程:从以强调"群众工作优先性"为特点的苏联经典斗争方式"宣传鼓动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武装起义",到赋予红军"三大任务",以军事力量"建党、建政、做群众工作"中国特色方式的转变。这种斗争方式的转变适合了中国国情,为土地革命新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29年底,中共四川省委为了进一步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根据党中央在各地组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精神,决定在全省成立一、二、三、四路红军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为了开辟涪陵、武隆、丰都、石柱、彭水、  相似文献   

18.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19.
正1929年底,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驻涪陵国民党20军(军长郭汝栋)奉命出川到鄂西"剿共"。当时士兵已6个月未发饷,官兵思想混乱,大多不愿出川。1930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抓住时机,在涪陵特区(以涪陵为中心,包括丰都、南川、彭水3县)发动兵变,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此,省委派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特区主持工作。李鸣珂到达涪陵后,建  相似文献   

20.
正杨克明,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重庆市长寿区)。早在学生时代,他便从事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受中共四川省委军委派遣,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他参加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组建工作,先后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