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治的根基在基层,兵团农牧团场领导干部是兵团现代治理的主体力量。贯彻和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兵团农牧团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的工作实践中,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是兵团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和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重视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以严格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法律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主要是围绕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两大维度来展开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3.
"法治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法治中国"既要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去建设,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又要吸收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顺应当今世界法治建设的历史潮流。"法治中国"与"法治兵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法治兵团"建设的推进还存在个别领导不重视、兵团内部各师发展不平衡、个别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行政法律地位不明确等困难,需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实行法律知识资格任职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执法检查、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国家之创造性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它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基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基于中华民族持久发展繁荣而具体展开的。它内容丰富、观点深邃、逻辑严谨、智慧卓越、意蕴深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是中国 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实践认识的逻辑集成,是人类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它成功开辟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领会和学习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式,对于法治南昌的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并且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法的关键是要实现科学立法;执法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必严;司法的灵魂是公正;守法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前,兵团的法治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要从推进兵团立法工作、规范执法体系、提升司法公信力、运用法治思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深化兵团法治建设,为新时期兵团发挥好"三大功能"和"四大作用"筑牢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卓泽渊 《前线》2021,(1):4-9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出多方面实践价值,是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理论指导,是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思想先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法治动力。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努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任总书记对法治有过多次重要论述,本文试从习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特点、体系和目标三个方面加以探讨,尤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分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两大维度给予全面分析,最终总结出中国法治发展的总目标,即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系列讲话,法治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其法治思想对推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构架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总体目标是法治中国,基本方略是整体推进,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权,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重点突破是法律实施,率先改革是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1.
法律原则是具体法律规则赖以成立的核心,是构筑具体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法律规则是一定法律原则诉求的应然结果,法律规则应遵从法律原则,应确保法律原则的贯彻及顺利实现.行政法治原则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地位获得了学界高度认同,行政法治原则是一个开放的、高涵盖体系.现代行政法治原则内容的变化必然诉求行政法律规则与之呼应.研讨现代行政法治原则诉求的行政法律规则之具体内容是一个宏观而重大的理论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治:金融危机之全球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法视角观之,此次金融危机实为非主权者的国际力量之理性行为所导致的非理性结果,是多中心的国际立法缺少协调机制之体现;此次金融危机也在规则创制、司法审查、执行力等方面对国际法形成挑战.在国际法视野中,面对金融危机的最佳对策为建立国际法治,对于国际法治中存在之不足.可以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在加强国际立法民主、提高国际法院之地位、强化国际法院之强制管辖权、培养国际法之强制执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其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但是,与新闻媒体有关的法律纠纷也随之大量出现,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推进我国舆论监督法制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府是政府法治建设的难点所在,基层政府时常处于立法不足与政府法治、传统势力与法治理念、发展速度和应急措施与程序法治的“二难”矛盾中。应当增强良法为治,恶法非法的理念;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环境;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权力控制:预防职务犯罪的法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职务犯罪的“社会本位”之假定,我们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野,认为职务犯罪是“权力——权利”结构性失范情况下的权力“异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在于权力的控制,这可以通过人治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和社会二元化互动关系使法治模式成为最可靠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两条路径达至对权力的控制:一是实现社会自治,以权利制约权力;二是建立法治国家,以法律约束权力。本文最后,基于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较为具体的法制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商分立”优于“民商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典的出现与其说是“逻辑”的产物,还不如说是“政策”的产物。我国现阶段《民法通则》统辖单行法的法律模式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还是“民商分立”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法治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是政府与人民合作下的"依良法而善治"的政府。法治分为实体法治和程序法治,相对来说,程序法治特别是行政程序法治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要实现行政程序法治,首先必须要有行政程序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典化方面作出努力,同时,要强化公民的程序意识,以求突破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瓶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强化法律意识,建设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意识是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文章就1994年以来学术界关于执政意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理性梳理和系统综述,以期把握它的研究动向并资学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重要的民事权利。我国法律对此的规定还存在缺陷。研究解决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现实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