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前,我国审判实践对于名誉权以及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平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困境。在名誉侵权案件中现行诉讼规则和司法解释并没有将同样重要的言论自由权纳入保护的范围。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在权利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紧张关系,其冲突的诉讼规则必须在举证责任分配、权利配置方式等方面平衡宪法性的言论自由与民法视野中的名誉权。  相似文献   

2.
王瑾 《实事求是》2012,(3):85-87
微博等新兴媒体是目前国内言论自由的主要网络平台,微博作为信息传递平台,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平台。微博等新媒体的言论自由该如何管控,是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我国必须在完善相关微博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公民对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行使的自觉性,从而,改善网络环境,让我国公民的宪法言论自由权利行使更加和谐自由。  相似文献   

3.
网络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受宪法保护的重要权利。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网络言论自由也是如此。公民在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时,不得侵害其他私主体的隐私权、名誉权、知识产权等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也不得损害公正审判、公序良俗以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等受法律保护的权益价值。实践中,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这些不同的权益价值进行协调,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以营造清朗、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体现了言论自由并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官员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上逐渐成为或已经成为一种宪法性权利。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和矛盾。需要从明确官员隐私权范围、加强立法保护和增强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三个层面加强对官员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赵宁佳 《唯实》2010,(5):85-88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名誉侵权案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但由于立法滞后带来执法上的混乱,使得公众人物与普通公民名誉权司法保护偏重人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人的本身价值,审判结果往往造成公众人物与普通公民名誉权司法保护差距过大,这不仅与宪法精神不符,容易使名誉权商品化,同时也损害了公共利益。因此,针对公众人物与普通公民名誉权司法保护出现的差别,应对有关法律的立法缺陷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在当事人名誉受到侵害时能够有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款进行保护,让公众人物和普通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6.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构建的重要基础,其完善的制度构建与高效的数据利用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立法实践中公民参与权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公民参与权权利范围模糊、程序性权能单薄致使实质效能受限、权利救济不足等,其原因是权利立法层面的基础逻辑不适用、权利内容不充分及救济意识与制度的缺位。政府数据开放中公民参与权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多重价值,其公民视角可为当下政府数据开放提供民主的制度引导、高效的治理路径与公正的法治价值。公民参与权的落实与发展亟待更多的立法关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制度应当构建公民参与充分的数据开放秩序与相应管理机制,在转变传统立法逻辑、细化公民参与的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规则及构建充分的救济制度上作出立法层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许霆案"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量刑是否过重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可以说,许霆案让中国公民充分行使了"言论自由"和"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是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诉讼中,究竟是以起诉停止执行作为原则,还是以起诉不停止执行作为原则,是行政法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之一,也是《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关系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我国现行立法对此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依然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对相关制度未来的立法设计可以超越不必要的原则与例外之争,将起诉是否停止执行的判断立足于法院对诉讼结果与利益衡量的综合考察,以此进一步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保护机制,为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有效及时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的这一权利已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和保障。然而相对于国际人权公约的条款规定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权利保护的需求而言,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保障体系,以确保公民体育权利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这一规定精神,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指导思想或立法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制定行政诉讼法的首要宗旨。在现代社会中,人民是否享有充分的权利,这种权利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建立真正的  相似文献   

11.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但是,对于宪法的这一项规定,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执行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禁锢人们的思想,践踏了宪法赋予人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近几年来,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12.
张帆  陆艺 《求实》2010,(11)
网络实名制争议事件本身反映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反对网络实名制是对言论自由权、公民监督权和隐私权的明确主张和积极维护。权利意识与道德责任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应当积极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在权利意识觉醒、增强的同时不忘道德责任自律,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人民“言论自由”及“请愿的权利”,保障了公民或组织进行游说的权利,但同时各利益集团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权钱交易,也由此被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政冶说客”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杜卉卉 《唯实》2006,(8):105-107
胎儿的权利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应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在健康权、继承权、抚养、损害赔偿、受遗赠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等方面予以确认。同时,立法上应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作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两种权利的合称,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生命不受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对公民健康权的侵犯也是对其生命权的侵犯,因为危害健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切实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它们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保护…  相似文献   

17.
立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保证。立法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立法应当体现一种时代精神,特别是法律规范的设计,应当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要体现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和人的命运的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指立法要对人的权利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加以必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立法在处理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时候,应当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作为设计国家机关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依…  相似文献   

18.
言论自由是指将内心想法以不同形式表现于外的自由,具体表现就是公民有自由地表达自己意见的充分权利,包括随意交谈、公开讲演以及发表书面著作等等。法律既保障言论自由又进行言论限制,保障自由是法律的价值体现,而言论限制的法理基础又在哪里?言论限制的限度又应该如何把  相似文献   

19.
公民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主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予以实现。由于我国行政信息公开制度现存的法规、规章在信息持有人范围和申请人资格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公民知情权得不到有效实现。结合我国理论及实践现状,只有在立法中明确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和知情权的内容范围,并尽量减少对权利主体行使权利的限制,才能有效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0.
才英浩 《世纪桥》2012,(11):46-47
正当防卫是在公力救助不济的紧急情况下,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是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准确界定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理清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及必要限度,对于保障广大公民充分行使权利,防止防卫行为被滥用.保护公民、国家权利、公共利益免受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