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学的故事,注定要比一些为壮丽事业献身的著名人物平凡得多,可在这平凡中凸显出的感人温情,使我们看到了这个普通农民并不普通的故事。"有了山药要拿给别人吃一截.不要光顾自己"杨学走的那一天,村里一只眼睛失明的杨连金,硬是要人牵着他到杨学的基地上。老人流着泪嘶哑着嗓子哭喊着:"杨学,你不能走啊!苍天为什么不用我这条老命来换你呀!"杨连金家有7口人,全家的吃穿全靠他来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一天,杨学给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摘自《雷锋日记》"见义勇为的好集体,学习雷锋的好榜样""过硬的领导,精干的团队""家一样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真诚服务,爱心奉献""全心全意,为民解忧""尽心尽力,泊车楷模"……每一块牌匾、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份动人的情怀。是职工寒冷时的"一团火",是车主需要时的"及时  相似文献   

3.
正"老人家,你的情况我都记录下来了,有结果了我就给你儿子打电话,你有事也可以给我打电话,别再辛苦地来回跑了。"9月2日,记者在双流区法院立案庭见到了周仁山。当时,他正在接待一位从外地来法院的老人,由于老人听力不好,他举起右手比划出一个"电话手势",又用左手递给对方一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名片。老人感激不尽地连声说道:"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1月30日这天,我按照组织安排党员干部结对认亲。结对的是一位回族人。我向单位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打了一个电话过去,问问他是否在家,他接到电话,对方传来亲切的声音:"你好,我是杨明,我在家,请问你找谁?""我就找你,一会到你家去与你认亲。""好啊!我等着你。"他家在五师八十六团幸福社区,距我家不是很远。  相似文献   

5.
正见到葛江洋,是在他作的一次公益讲座上,地点在沈阳新华购书中心。"讲的是关于长征的故事,题目就叫《你所不知道的长征》。"脱掉军装已经10年,可他那军人的洒脱和英气依然不减当年。"如果我们的后代遗忘了长征,将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作为长征亲历者的后代,他对长征有着天然的亲情;作为一位退役大校、一名作家,他对传承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隆汉 《廉政瞭望》2006,(11):23-23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令人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也许你会顿觉豁然。  相似文献   

7.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见到力群,你会首先想到这句话. 这位出生于1912年的人民艺术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老态.在采访他之前,我们读过相关资料,大致了解了这位老人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是我们在机关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次,办公室小王给我送来一份外部门征求我们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看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他说:"既然你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他就说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常用联系人""喂,王金凤,你好!""吕书记,您好!您怎么知道是我呀?""我手机里有你的号码呀,当然知道是你!"……这样的"电话故事"天天都有发生。平时群众给我打电话,我基本都知道来电的是谁,每次说出来电人姓名的时候,对方都要激动一番,一般讲了正事儿还要拉家常,一讲就是10来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奇葩证明"这个词火了,红遍了大江南北。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讲了这个故事。"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5日下午,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相似文献   

12.
<正>周恩来同志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精神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人们对周恩来同志有着各种各样的敬称,包括"一代伟人""一代天骄""一代明相、万世楷模"等等,但其中最深刻也最质朴的称谓是"全党楷模"。2009年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瞻仰淮安周恩来故居时就曾充满深情地说,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要坚持学习他的崇高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6)
<正>他只干过泥瓦匠的活儿,却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不懂股票,却让村民们人人拥有股份,家家笑逐颜开;他开过废品收购站、经营过饭店,当过"三位一体"的村值班主任,深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曾抱住一位因想不开而打算跳楼的老人说:"叔,要跳我陪你一起跳!"老人推开了他说:"支书,咱村发展得这么好,可全靠你呀,这事儿不能让你陪着啊!"——他,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刘屯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成贵。  相似文献   

14.
正"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深刻阐释了长征精神,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长征时期,红一军团主力部队路过剑河城郊一个苗寨时,看到一位老人和小孩,身穿破烂单衣,倒在路旁奄奄一息,毛主席随即从身上脱下一件毛线衣送给老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目前记载较少。为理清"毛主席送毛衣"承载的革命精神、历史意义、现实教育意义以及当前研究情况等,  相似文献   

15.
晚上翻书,看到关于彭德怀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于是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  相似文献   

16.
<正>"冯管家,俺家没电了,麻烦你来俺家给瞧瞧!""冯管家,陈永珍两口子又吵架了,你赶紧去看看。""冯管家,我的摩托车轮胎被扎了,你来帮忙补一下嘛!"……自2005年冯小平来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二连任工会主席后,连队上谁家有个什么事,只要他能办得到,都热心帮忙,大家都说"冯小平真是个热心肠!"身为连队工会主席,他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初,笔者走访了原中共重庆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88岁的老革命柯琼。老人向我们讲起他参加革命的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蔼可亲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8.
丹噶尔古城     
正也许是你千年沧桑的容颜,深烙梦境;也许是你灿烂的历史文化蕴涵,吸引中外游客前往遨游古城丹噶尔,一探究竟。六月清晨,熏风拂面,一颗悠爽自得的心早已飞越车窗,去追寻丹噶尔多元变迁的沧桑历史及丰厚的地域文化。"丹噶尔",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白海螺,这个浪漫传奇的名字,使得湟源这座县城显得更加神秘无比。"海藏咽喉""环海商都""小北京""茶马互市"诸多美誉厚重着丹噶尔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向台下反问:"你们看,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一代抗日名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而李哑巴用生命保护彭雪枫遗骨的动人故事,却鲜为人知。岁月匆匆,抹不掉历史老人的记忆;往事悠悠,掩不去时光老人的见证。今天,我们深切怀念当年彭师长的马夫——这位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李哑巴。"李哑巴"是当年淮北军民对他的称呼。因为他一生有姓无名,"李哑巴"就成了他的名字。李哑巴,祖籍河南。1915年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