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整农业结构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发展高效产业,增加收入,尽快富裕,农民岂有不高兴之理,尤其是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到基层,帮助签合同。找市场,更让农民拍手称快。但经调查了解,广大农民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心态并不稳,喜中有忧。有盼。农民忧的是:结构调整后,新产业、新产品如果无市场将会‘读难”;面对名目繁多的特色产业品种“选项难”;市场经济条件下假货。水货、冒牌货多,“买好种难”;特色产业一上,不管收入如何,你收税,他收费,“挣钱难”。农民盼的是:有关部门能全面准确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形势,把市场信息及时送…  相似文献   

2.
威县从简政放权人手,构建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站、农村便民服务站为网点的服务体系,聚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把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着眼于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打造面向基层、方便群众的服务体系,推进服务窗口“前移”。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采》2009,(1):F0002-F0002,I0001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西距北京158公里,西南距天津175公里,南距唐山75公里,北距承德175公里。市域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648个行政村,27个居委。总人口70.9万,其中农业人口60.2万,城镇人口10.7万。五、六十年代的“穷棒子”精神和“当代愚公”精神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陈刚 《廉政瞭望》2014,(7):41-41
政府改革,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简政放权。今天谈简政放权,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什么是“最后一公里”?就是权力应减必减,能保留的权力事项必须要有总的“清单”。  相似文献   

5.
“新三个农业”是兴安县委、政府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出的“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的简称。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兴安主要加速发展葡萄、白果、柑桔、毛竹、食用菌、甜玉米种植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种养大户作为“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主体地位的确立,走出一条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和农户共同发展的特色农业的增效增收之路。  相似文献   

6.
孟祥生 《学习月刊》2014,(24):123-124
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农业经营主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技术服务需求。2008年,鹤峰县农业局借“616”工程机遇,在省农科院支持下,率先在恩施州创建“鹤峰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鹤峰专家大院)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七年以来通过院县共建,省农科院帮扶鹤峰专家大院资金300万元,完成了4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7.
为民服务,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新时期,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增多,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阿城电业局党委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要求所属党支部完成“三个转变”,扎实走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投入少、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是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而当前农民增收难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慢有关。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成为今后农民增收工作的主线,延长农业产业链是其首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凡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听得最多和说得最多的字恐怕就是“难”字,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难、县乡财政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民收入增长难等等。但从上到下一致认为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增收难。那么,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之难,究竟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4,(9):23-23
近年来,围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办事难、出门办事远、办事成本高、办事效率低等“末梢堵塞”等问题,高台县创新服务模式,在村委会、居委会延伸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把便民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在村一级实现了“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办事,搭起党群干群密切联系的“直通车”、“高速路”、“连心桥”,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蓟县文昌街道幸福时代花园社区干部做出的承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社区党支部聚焦“四风”找问题、紧贴实际搞服务,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上体现见物见人见思想,让社区干部在“最后一公里”受教育、让居民群众在“最后一公里”得实惠。  相似文献   

12.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看似末端,但如果不通,就会“末梢不灵,手足无措”,甚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党员干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者和关键推动者,要想走实“最后一公里”,需要弘扬“三种精神”。弘扬钉钉子精神,拆掉干群“隔心墙”。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小麦项目县。该县把完成农业部“规定动作”与适应经济发展特色的“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技术指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了农技推广跨越“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2,(18):30-31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自愿参加、共同组建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近几年,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最有力量的“助推器”之一莫过于“品牌”了。因此,“本期关注”将视角投向四川农产品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资源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三个必经阶段。回顾历史,资源、规模成就了湖北“农业大省”的美誉。但长期以来。因农产品品牌不响,湖北农业一直“大而不强”。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要求湖北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步伐,打造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实现这一目标,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全省农业要多出亮点、多出品牌、多出龙头,让全国人民吃湖北粮、食湖北油、喝湖北水、品湖北味”,鸿忠书记对农业品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新阶段湖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4,(13):46-47
六枝特区紧紧围绕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民声政谈”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产品由短缺到相对过剩,农民由解决温饱到走向小康,农村由城乡分离转向融合一体化,这标志着农业与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到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转入新阶段,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难等“三难”问题日显突出。化解“三难”问题,成为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业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由计划经济农业向市场经济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农产品由供不应求转向丰年有余,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也面临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我县农业,解决农业及农村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县区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末梢神经”和“最后一公里”。郴州市北湖区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惠民直通车”的服务要素保障,走实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改进作风真正落实到了“末梢神经”。提升“驾驶员”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