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读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第一版),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苏联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永远活着。”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从爱出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小学教师,我通过不断总结教育中的成败得失,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前提就是从爱出发,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是教育生命力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学校走廊,墙壁上,在活动的房舍里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随便安排,孩子周围环境应当对他有所启示。”因此,学校应重视创设一种有利于思想教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教育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的心。”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把真挚的感情注入被教育者的心扉,尽量地尊重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心换心,让真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教育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的心。”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把真挚的感情注入被教育者的心扉,尽量地尊重他们,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心换心,让真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最能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最深沉的爱。而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相似文献   

7.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培养人才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  相似文献   

8.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种教育思想能否有效地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生成特色,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品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湖北省天门中学一直以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不断超越的教育成就享誉全国。2004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本着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科学态度,着眼于学校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好比一件精致的乐器,它能奏出一种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一旦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育的人格来调音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可见,教育的人格修养、教育信念、价值观念对学生产生着怎样深远的影响。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果不仅能关注到个人行为对受教育的心灵的投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肖浩 《探索》2005,(3):128-131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的启示是:1、要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认识和定位德育的功能。2、要转变教育的对象观,树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要注重德育中的隐蔽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最能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最深沉的爱。而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相似文献   

12.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使教育在悄然中浸润孩子的心,无意识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教师从而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一、教育无痕的内涵及特征教育无痕,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自己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在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理论灌输色彩浓厚,教育时效性不高的弊端。重新梳理和仔细研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论述,对于加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进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善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段话十分准确地道出了学校环境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家长甚至不少教师的心目中,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大多数学科教育的任务是“智育”.这是应试教育下一种很常见的错误见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育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任何学科的内容都蕴涵着德育因素,任课教师要努力挖掘,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以求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伍树英 《世纪桥》2007,(1):137-138
一、问题的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站在教育理论视角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实践性角度深入贯彻马列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成为教育界马列主义的天才宣传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苏联现有的条件制度下,从学校教育实际为落脚点,切实面对教育实际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分析理论与实践,二者辩证结合,即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完善理论。其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应将精神生活、纯洁道德与健全体格和谐统一,进而提出"五+二"全面教育模式以及全面教育的"二"个补充思想,其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统一于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校园坏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善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段话十分准确地道出了学校环境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是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当学生对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时,才能最终实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