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和谐社会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发展理论在当代国际比较研究中的一种投射,并包括“和谐”、“社会和谐”、“和谐世界”等一组范畴;“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理论范式,是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与制度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命题研究界域广泛,研究视角多向度。文章尝试厘清和谐社会研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如和谐社会研究的理论界域;和谐社会理论谱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的取向;同源性研究和非同源性研究理路等等。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作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在人们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转变。国际互联网及其拓展的广阔的“数字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认识“虚拟社会”,如何处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怎样去应对互联网本身给传统社会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虚拟社会的概念解读我国学者对“虚拟社会”已有了相关的研究,多数社会学者认为“虚拟社会”就是指“网络社会”,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的虚…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是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社会.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是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的思想体系,代表着网民的阶层利益,指导网民的"行动",并通过虚拟社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同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网络也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并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我国为例,目前,我们国家的上网人数已达三千多万,并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一个全球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因为“网络社会”的形成而逐步脱掉理想的外衣,成为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它也带来了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伦理问…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正逐步介入人类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建构,网络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以探索网络传播对现实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文章认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是公民基于政治主体性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它以基于网络的政治态度作为内生基础,以网络表达作为外在表现,以网络公共空间作为展现场域,以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作为展开逻辑,以集体行动作为拓展力量。  相似文献   

7.
张伟 《唯实》2008,(9):49-53
不论是采用历史的眼光,还是借助于现实的视角,诚信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追问,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社会的条件下.基于现实的考察,会发现,网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给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也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而对网络诚信危机的原因考察,则把目标引向了主体内在自律和社会外在他律的网络诚信的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8.
张伟 《唯实》2008,(8):49-53
不论是采用历史的眼光,还是借助于现实的视角,诚信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追问,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社会的条件下。基于现实的考察,会发现,网络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给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也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而对网络诚信危机的原因考察,则把目标引向了主体内在自律和社会外在他律的网络诚信的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种与现实社会并在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新形式--虚拟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通过转变观念,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等途径实现对虚拟网络社会的有效管理,也是遏制网络治理性危机,走向网络善治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10.
周明  许珂 《求实》2023,(2):94-108+112
乡村自治组织振兴是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在乡村自治组织振兴中,乡镇政府的应然角色是乡村自治秩序的维护者、乡村“剩余事务”的吸纳者和基层群众参与的组织者。调研发现,乡镇政府角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被动缺位”和“主动越位”的错位现象,且这两种错位具有同源性,即都是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下乡镇政府的策略式选择,其背后的制度逻辑包括国家逻辑的复归和科层制逻辑的式微,乡村逻辑和社会逻辑互促机制的缺失,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乡村逻辑和社会逻辑的错配等。这亟需从村民、乡村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三个层面“增能”与“赋能”相结合,推动乡村自治组织振兴中的乡镇政府角色正位,进而形成和谐健康的乡村关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梅  罗萍 《探索》2004,3(1):127-130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理论分析同样适合于网络社会。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社会形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独特性,道德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在目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关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网际自我调适是网络主体进行道德自律的现实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普遍应用与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已经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网络之中,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兴网之利,除网之弊”,才能使虚拟社会有效助力于现实社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立足现实社会,正确引导虚拟社会,提高执政能力,为国家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卓 《世纪桥》2015,(1):54-55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预考察制度起源的逻辑过程需到原始资料中去探寻,图腾制度、神话传说、亲属关系和各种仪式都可视作制度原初状态的呈现。维柯从人性和制度互构的角度揭示了制度产生的自然史,列维-斯特劳斯从人类"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角度论证了人性与制度结构逻辑的统一性。这种思考制度源起的视角给予了制度研究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结构功能主义、治理与善治两种视角,而政党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转型的逻辑。基层社会存在着政党、政府与社会三重力量,基于整合这三种力量的思考,建构“结构-能力”的包容性耦合框架,契合中国的制度环境。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包容性耦合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元主体纵横结构的包容性耦合,并同步实现政党执政能力、政府服务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的聚合提升。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逻辑起点从价值到商品的演变是确立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过程,也是理论视角转变的过程,潜含着唯物史观的不断成熟。对《资本论》起点性质的探讨关键在于对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异质性的把握。作为认识对象,商品是《资本论》的叙述起点,从抽象上升至具体的叙述方法决定了起点商品的逻辑抽象性。而作为现实对象,商品是一种现实物,既是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具体实在,又是一种关系物,蕴含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关系的萌芽。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相互割裂,叙述起点的抽象性与作为“关系物”存在的现实商品统一于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国外网络民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网络民主的研究仍燕处于众说纷纭中,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网络民主的基本概念,网络民主和代议民主的关系,以及网络民主和中间变量如公其领域、社会资本和政治参与的相关度上.因此,梳理国外有关网络民主的文献,提炼网络民主研究的不同视角,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民主的发展历程,困境以及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网络社会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基本特征,从技术理性和教育逻辑的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网络社会基本特征与人类个体特征之间的基本矛盾,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关于如何在网络社会背景下立足青年教育成长基本规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产物 当今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所谓网络社会,就是运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把现实社会的结构、关系、状态和现实环境条件,进行"再塑"、"虚拟",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整合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拉尔夫·达伦多夫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基于阶级冲突演变的分析视角,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大转型的历史进程,指出现代社会的实质就是拥有“自由与平等”的“公民”社会。在他看来,基于市场经济契约平等意蕴下的“公民身份”运动是“公民社会”的逻辑起点,公民社会具有多元性、自治性、文明性等基本属性.通过公民社会建制可使现代社会冲突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调适,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心满意足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简要脉络 在西方政治学和政府研究中,有两个主要方法为我们所熟知:一是通过分析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这属于一种宏观的结构研究方法,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二是通过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理性选择,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当中的问题是,在理论基础和观察视角等方面,这两种宏观和微观的方法都存在很大的裂痕,我们很难协调和沟通两种研究方法,为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整体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