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对比分析中, 深刻理解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记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直接、全面、综合地反映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但新闻又是观念的产物。新闻在报道事实时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评  相似文献   

2.
国家计生委最近在讨论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新闻宣传时强调:计划生育是我国的?项基本国策,也是国际上关注的一个热点。为了改善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国际形象,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仍要严格执行中宣部《关于加强计划生育舆论宣传的通知》要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对于如中晚期大月份引产、溺弃女婴、痴呆傻人绝育、出生性别比例失调、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干群冲突、恶性案件等都不宜公开报道,可作内部反映。新闻舆论宣传要围绕计划生育的中心任务,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促进千部群众生育观念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计划生育应坚持正面…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干以胜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采我国不断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非常敏感,擅自介绍一些专家学者的看法和评估,对金融稳定不利,特别是一些内部掌握的数字,公开报道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专家学者有关金融和不良资产问题的观点,各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慎重把握,有的可以通过内参反映,公开报道要注意征求金融、证券管理部门的意见。涉及金融安全问题的报道要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些报纸报道或转载报道我国个别地方“活熊取胆”的情况。中央外宣办与林业部曾于1993年发文(中外宣发文[1993]14号),明确规定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等以珍稀动物器官作试验或药用事。当时.一些传媒报道,“‘活熊取胆”,个别地方对外开放人工养熊场,供外国人参观,被外国传媒广为报道和渲染,我有关驻外使领馆收到了成千L万封抗议信,对我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提出质疑。为此。中宣部在1993年曾打过招呼。现重申关于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书的规定,请各新闻单位遵照执行。重申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新闻思想内容系统全面,思想精辟深刻。它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确立和发展,其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坚持党性为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统筹兼顾为方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比较完备的、系统的胡锦涛新闻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行动指南,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新闻思想。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前,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内部运行机制,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环境,是新闻单位面临的课题之一。就此,鄂尔多斯调频广播电台以改革的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的做法是:一、以公开、平等、竞争的方法选择台长。鄂尔多斯调频台于1998年3月正式开播。在盟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盟广电局在该台建立之初就明确表示,调频台要实行新台新机制,为全盟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做一次有益的探索。按照这一思路,他们首先改革了台长任用方式,即把选拔台长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局…  相似文献   

9.
新闻圈点     
监督平台内蒙古电视台的新版《晚间报道》经过了三个多月的酝酿,先后做了十一次样片,最后打造出一档以趣味新闻为主打的、轻松活泼、形式多样、贴近百姓的版块新闻。节目主要报道百姓关注的事、百姓身边的事和有情趣的事。改版后的《晚间报道》开播一个多月以来,以其轻松明快的主持风格,趣味盎然、大信息量的节目形式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从1月22日节目改版至2月21日,节目组已陆续接到北京、上海、湖南、陕西、河北、包头等地观众打来的电话近30个。他们在电话中普遍反映节目有情趣、好看,有一些信息对他们很有…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这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问题,只有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求得解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军事手段武力介入,是出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全球化战略的目的。然而,以强凌弱的侵略需要有“合理”的包装,罪恶的行径需要披上“慈善”的外衣。于是,他们控制的新闻媒体开始发挥作用。在新闻“真实、公正、客观”和“新闻自由”的名义下,经过筛选和加工制作,在西方媒体上大量反复出现的是科索沃塞族对阿族实行“种族清洗”的报道,煽动民族仇恨,激化复仇情绪。与此同时,把美国和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  相似文献   

11.
发现经济新闻中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经济新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流的经济潮汐,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环节.所以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各种经济新闻在版面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经济新闻中的“亮点”报道,就是把经济新闻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在中央亲民、为民之风日盛,我国新闻业转向以受众为主体以及新闻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新闻立场,即新闻题材选材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语言。  相似文献   

13.
冯晓莺 《共产党人》2013,(Z1):99-101
主题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但是,对于我们许多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对主题报道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试图对主题报道的内涵进行梳理,有益于我们做好宣传工作。一、对主题报道本质和功能的理解第一,主题报道是宣传报道,不是新闻报道。我们知道,主题是观点和思想,它是通过对事实报道体现出来的。但是主题报道中的主题却与新闻报道中的主题有着本质区别,区别之处就是主题从何而来。新闻报道的主题是报道人对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提炼出的观点,它反映了事实本身的内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0,(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推进我国跨世纪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许多新闻宣传单位积极配合,开辟了宣传报道专栏、专版、专题;新闻工作者也深入到西部地区的城市乡镇,采写新闻,传递信息,报道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业绩,反映全国各地支援西部的情况。但是,也有极少数人,把西部大开发作为自己捞取好处的时机。他们不是深入到一线调查采访,而是走马观花,听听汇报,拿拿材料,指手画脚,当地苦稍有异议,则扣上“西部观念落后”“不懂得宣传自己”;有的更是只为“利”去,张口广告、赞助、专版,生活上也是极尽挑剔之能事,以“…  相似文献   

15.
在公开报道中,晚年宋庆龄都是以端庄的政治家形象示人。而鲜为人知的是,晚年的她还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寂寞老人,她的窘迫和孤独都被历史湮没。  相似文献   

16.
报载,自重庆市新一届政府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时首次邀请新闻记者到会,且准许公开报道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一律公开化,每次都邀请新闻单位和群众参加,接受新闻单位和群众的监督。市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是市长、副市长研究事关全市重大问题的高层会议,在会议结束前,新闻单位和群众对会议的情况是不得而知的。重庆市将市府会议公开,对实行行政决策公开化、透明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市府常务会议内容公开,其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将监督推移到决策之前,有利于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从而推进决策科…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6):46-47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穿梭在“两会”上,他们起早摸黑,围追堵截寻找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他们拼脑力,更拼体力,目的只有一个:把最新的消息、最精美的图像尽快传播出去。他们,就是报道“两会”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一人格力量,是一种真理的力量。真理,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暂时不被人们理解,但最终会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只有手中有真理的人,才会有持久的人格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导师、伟人,是最有人格力量的人。他们有人格力量,不是他们生得高大英俊,也不是他们有什么迷人的神通,而是他们创立和发展了一种科学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内部规律,解决了有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的问题。任何伟大人物,一旦离开真理,也就不再伟大,当然也就不会再有人格力量了。二人格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生命是什么?真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也就是说新闻是历史的瞬间。从这层意义上说,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记者才能记录下真实的历史瞬间,留给后人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张咏华、陈怡、方圆在《新闻记者》2000年12期刊文,通过对美国传媒有关总统选举报道失误引发思考,他们提出“时效性并非新闻报道的唯一原则”。他们认为:“追求新闻报道迅捷,本是时效性的要求,为此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希望在报道时间上领先一步,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理解时效性以及如何把握好时效性同新闻工作的其他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时效性的要求不应被理解为在报道时间上越抢先越好。凡事都有个适度的问题,正所谓‘过犹不及’。逾越了适当的度,事物就会走向反面。如果因为一味抢先而导致报道失误,则有损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真实性恰恰是新闻的生命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