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沈战役自始至终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和全体指战员,忠实地贯彻执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战方针及一系列军事原则.这是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毛泽东的战略决战思想,是辽沈战役胜利的保证.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在数量上国民党军仍优于我军,装备也精良,但是,国民党军已处于单纯防御、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军心动摇,指挥混乱.而我军则处于主动进攻的有利地位,土气高昂,指挥自如,可以进行广泛机动,选择敌人的薄弱部分进行围歼.根据全国战局的这种态势,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决定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而且选定东北战场作为决战的初战场.  相似文献   

2.
1948年11月2日,经历了炮火纷飞的52个日日夜夜的苦战,以我军攻克沈阳、营口为标志的最后一战,宣告了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 那时我在46军138师宣传队工作,和攻城部队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小凌河,从锦州城南突破,一直穿插巷战打到锦州火车站伪满铁路俱乐部前。刚刚解放了锦州,人未御甲,马未离鞍,东总又突然命令我部立即出发,日夜兼程,奔袭营口,堵截沈阳、辽西的国民党军不让从营口海上逃窜。我  相似文献   

3.
1948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晚7时,三颗照明弹在滨城上空升起,十里长街,一片通明,枪炮声、喊杀声打破早春初夜的沉寂,全城陷入一片鏖战之中。驻守营口的原国民党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在师长王家善率领下,掉转枪口,向五十二军前进指挥所、交警总队、伪公安局、宪兵队等国民党反动武装发起总攻;在我辽南独立师、  相似文献   

4.
辽沈战役前夕,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任师长,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回顾此次战役,我最难忘的还是锦州攻坚战。1锦州是联络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打下锦州,切断北敌南逃的去路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曾说过:“锦州的得失,关系东北整个国民党军的安危。共军如果攻占了锦州,就犹如关闭了东北的大门O”正是鉴于锦州的重要战略地位,1948年3月,国民党成立了“剿总”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亲自挂帅,指挥第六兵团及所辖第九十三军和新八军等7个多正规师,连同冀热辽的…  相似文献   

5.
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战场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它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攻克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1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东北野战军首先南下北宁路作战,攻克锦州、山海关各点,封闭东北大门,尔后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9月10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具体部署: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和炮兵纵队主力及第二兵团指挥的热河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据点之敌,相机攻取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一、第二、第十等3个纵队于沈阳以西地区,以第五、第六等2个纵队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由沈阳出援或一旦由长春突围之敌;以第一兵团指挥6  相似文献   

6.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宣告结束,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和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此时此刻,共产党人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迅速将东北野战军开入关内,以决战的方式将平津一带国民党军就地全歼,进而挥师南下,一统大江南北。对于国民党军而言,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将己方部队撤出华北,转用于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1948年的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也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正何涤宙,原名何兆昌,浙江临海人。何涤宙17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曾参加东征,后回校任第四期区队长。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开展了对苏区红军的"围剿"。何在江西第四次"围剿"战事中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工兵营营长。换言之,他是"剿共"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土木专家"。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虽然毛泽东被中共"左"倾领导所排斥,但战事在朱德和周恩来等人领导之下,在一些战场上仍  相似文献   

9.
1948年10月17日,正当辽沈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争取之下,国民党军滇系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长春率部起义。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长春,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东北我军正确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瓦解敌军原则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正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东部,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首先从这里打响。锦州攻坚战的胜利彻底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向关内的通道,加速了东北乃至全国解放的进程。配水池战斗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秋,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精心策划了经蒋介石批准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略,妄图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南满共军主力,将我党领导的南满根椐地"一鼓荡平"待解除后顾之忧后再倾力北上。胡奇才锁定国民党军王牌军"千里驹师"10月19日,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从沈阳地区出动8个师十几万兵力,分3路进军,其中由敌52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组成的中路,沿安奉线(今丹沈线),  相似文献   

12.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解放军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傅作义深受震慑,平津的国民党军不断收缩兵力,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提前结束休整,挥师入关,会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天津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  相似文献   

13.
慕安 《党史纵览》2008,(8):34-39
1948年10月17日,正当辽沈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争取之下.国民党军滇系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率部于长春起义。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长春.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东北我军正确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瓦解敌军原则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我党优秀的秘密工作者刘浩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成功的国民党整军起义,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笔者几年前有幸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长春起义始末。  相似文献   

15.
许述  张冬梅 《党史纵览》2006,(11):40-43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发起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包括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1个团在内(以下省略"整编"二字)的国民党军3.2万人,使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40天内不敢发动进攻,开创了华野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割歼其进攻主力的先河,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堪称粟裕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上党收复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受降""接收"为名调动军队向中共抗日根据地大肆推进。但是,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进攻,在上党地区遭到严重打击。上党战役的胜利,给进犯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不仅巩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后方,而且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东北解放75周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首战,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发表出版的有关皖南事变的著述不少,可谓硕果累累。关于国民党蓄意围歼新四军始末,多是主要围绕国民党正规军,如第二十五军的第五十二师、一〇八师、四十师,第五十军的第四十四师、一四五师,以及第七十九师、六十二师、新七师等的行径展开的。关于当时安徽省尤其是皖南国民党"党政方面配合军事积极工作","地方武力切实严密查拿,断然处置"等等大量党政系统、地方武装与国民党顽军"不遗余力"地"协剿",则述之较少。2010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茂林悲歌——皖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党史纵横》2015,(4):25-29
塔山这个地方不大,但名气颇大。一切都源于60多年前那场决定辽沈战役胜败的阻击战。塔山一役,整整六天六夜。军史专家曾评说:(此役)是辽沈战役中最艰难一役;激烈程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战役;原国民党军将领说"国军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塔山阻击战还是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来到塔山,站在这处称不上山的土丘之上,仰望立于之上的高高的纪念塔,"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5,(1)
<正>"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是由国民党军最先叫出来的,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此前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最早的说法出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杜聿明"调离"东北,离职时说过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后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陈诚到东北后,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