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彦峰 《先锋队》2014,(1):53-53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这是1956年,中共一大代表、70岁的董必武,在上海一大会址的题词。他借用《庄子·人间世》的一句话,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现在这幅题词,悬挂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出口处。毛主席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也引用了这句话。他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相似文献   

3.
《军队党的生活》2010,(2):10-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学无止境。——荀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相似文献   

4.
耐得“清贫”张秀璋近日到某县委书记家中采访,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客厅中央悬挂着的一条幅"耐得清贫"。再细瞧他家里的摆设,既没有高档电器,也没有新潮家具。好一个"耐得清贫"!清贫,《辞海》上释义为:贫苦而有志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在这个目...  相似文献   

5.
读点经典     
《庄子》二则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相似文献   

6.
作为“百家之冠”的《庄子》,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及“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奇特言说方式,在为历代研究者所关注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如《庄子》各篇有无确定的主旨?其各篇创作意图为何?各篇上下之间有无一定的逻辑次序及内在关联,各篇之中相对独立的寓言故事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以及出现在《庄子》寓言故事中那些光怪陆离的人名地名究竟寓意为何?针对上述问题,王雱对《庄子》各篇作意进行了细微而精到的阐述,以己意进一步探绎了《庄子》内篇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意建构了外杂篇上下篇之间的义理一致性,并对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揭示;还对《庄子》的制名寓意进行了义理上的阐发。王雱的上述阐发多具开创性,对于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主旨和深刻寓意,以及更为系统整体地把握《庄子》文本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换着研究视角。本文从"两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两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两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论"文本研究和"两论"的局限性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近十年来学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于丹 《学习导报》2011,(20):46-46
旅和游是两件事。旅可以是一种外在的行程,比如说旅行社组织浪漫之旅、体验之旅、夕阳红之旅。而游,我认为是个人心灵的事情。现在不缺乏旅,缺乏的是游。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说人生就是“乘物以游心”。  相似文献   

10.
“清贫”,在辞书里除了“贫寒”之解,尚有“贫苦而有志节”之释。革命先躯方志敏,在敌人的监狱里曾写了一篇醒世警人的著名文章《清贫》。文章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也是我们今天重塑政府和政府官员形象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行为准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国藩在他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反复强调了“俭开富源,奢起贫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始作骄奢本,终为祸乱根”、“由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地《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颇为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同时阐明庄子在该文中所寓寄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三无”)。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庄子“不为物役而游于无穷”的主张“并非说明庄子要完全脱离社会,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途径”的观点,一反《逍遥游》宣扬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观的传统说法,不无道理,且有新意,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庄子本人及其后学(此文统称为庄子)是战同时期当之无愧的博物学者。庄子之学,可谓“万物毕罗”,“应于化而解于物”(《天下》),其中关于动物的内容极多.呈现出一个广阔而繁盛的动物世界.因此探究庄子动物伦理思想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箴言     
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9页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所以有一个"古今",还有一个"中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箴言     
《学习导报》2011,(4):32-32
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9页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所以有一个"古今",还有一个"中外"。  相似文献   

16.
钱玄同先于陈独秀执教于北大。当陈独秀应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也因之落户北大。这就使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因新文化运动而志同道合。钱玄同自称是《新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而称陈独秀是"这几年来的真正优秀分子之中,思想最明白的人"。  相似文献   

17.
何炳文 《世纪桥》2012,(1):10+16-10,16
《廉政准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既是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强大武器,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本文以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为例,探索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四到位四增强"举措。  相似文献   

18.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1,(21):63-63
观书有感;《周易》一则;《庄子》一则  相似文献   

19.
纵观天地万物,大凡都有"气",而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就更是一气贯终生。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上说,"气"是人体的一切生命细胞活动的动力,正所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在人的一生中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涵养着九股气。一是底气。也就是要讲底蕴。  相似文献   

20.
张嵩 《共产党人》2008,(12):54-54
方志敏烈士70余年前所作《清贫》一文,朴实无华,情节感人。今日重读,深感其教育警示作用更值得人们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