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进展,部分国有企业困难加大。如何扭转国有企业目前的困难局面?不少人又把注意力放在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上。有人认为,政企分开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打开种种“老大难”锈锁的第一把钥匙;还有人援引德国经济学家罗勃凯的比喻,认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应像足球比赛中裁判与运动员的关系,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和执行积极合理的经济政策来保证经济的顺利运行,而不是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个问题是政企还能不能进一步分开?政企职责不分…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长或经理在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一个企业是否有一位好的厂长或经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国有企业能否选好厂长、经理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必然地选出好的厂长或经理呢?这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政府选派制存在的问题过去,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一直由政府选派任命。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弊端太多。弊端之一是主观性强,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政府部门从长期形成的选派政府官员或选派计划经济体制下纯生产型企业厂长的视野出发,选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厂长、经理,把企业的厂长、经理视…  相似文献   

3.
周惠敏 《发展论坛》2001,(12):46-47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仅仅是从长期亏损、效益低下的困境中开始恢复元气。要进一步巩固扭亏脱困的成果,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和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引导国有企业走向辉煌,关键在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具备哪些条件?依然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完善外部环境政企不分是多年来影响搞好国有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自从我国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以来,…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新型的政企关系的主要内容 实行政企分开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真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实行政企分开,必须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既为企业股东,又为企业服务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政企互为市场的新型的政企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     
《党课》2012,(11):7-7
搞好国有企业,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出资人主导、市场调节与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精心维护企业稳定,尊重职工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求是》1999,(24)
要全面准确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改革的前列,切实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党的领导是我们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改革事业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并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因而,搞好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政…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并购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发生的,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下的企业并购有不同的特点,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模式应当市场化,做到明确产权关系,严格企业并购的审批程序,规范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并购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并购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发生的,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下的企业并购有不同的特点,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模式应当市场化,做到明确产权关系,严格企业并购的审批程序,规范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并购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国有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发,以来镕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思想,通过评价现状和分析原因,探讨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思路和对策问题,认为必须加快行业调整和改组步伐,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条件;必须加强企业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文章还提出当前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除中央要求的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还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摆脱对政府的依赖,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2.摆正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管理。3.树立人本管理思想,努力增强企业活力这些制度条件和对策建议,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为企业摆脱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要遵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方向,高举改革的旗帜,继续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目标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政企职责划分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企业制度创新应理顺几个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解决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理顺国有企业与各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是理顺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实行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经营者与劳动者逐步分化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阶层意识和阶层认同的逐步形成,是劳动者阶层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阶层意识和阶层文化的形成以及企业的产权形式的变迁,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处理产生着深刻影响。从计划经济下的“主人翁”到市场经济下“劳动者”,国有企业的产权形式、单位体制、管理措施等,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被管理和直接生产是劳动者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征。为适应这些变化,劳动者在心态上也经历了一个抗拒、调适、默认乃至认同的复杂过程。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从行政关系到经济利益关系的转型,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应当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如此,才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理论界把政企分开作为重建政企关系的契入点,把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作为政企分开的突破口,这是切中要害的.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们对政企分开问题研究较多,对新经济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却缺乏探讨.但是,政企分开不是重建政企关系的唯一契入点,更不是我们的全部任务和最终目标,新型政企关系的建构还要涉及到远为广泛和深刻的内容.不处理好政企关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政府与企业也难于真正分开.政企分开是就政府与国有企业而言的.政企分开的目的也不是要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是要变政企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伙伴关系,为培育新型的政企关系开辟道路.当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后,政企分开的目标即基本实现,但政企关系的发展才刚刚进入一个新阶段,且永远不会完结.非国有企业虽然不存在政企分开问题,但同样要与政府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西方许多搞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没有政企不分的问题,但政企关系依然七彩纷呈,并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这是因为,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政府都必须承担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而呈增强的趋势.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必  相似文献   

13.
改革大潮,在松辽大地涌起。搞活国有企业,始终是整个经济改革大潮中的一股热流。从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到实施《条例》,转换机制,推动企业进入市场,我们已经走过了多年的艰苦探索历程,国有企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这些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手段,以调整政府与企业利益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推进式改革,与建立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产权关系模糊,无人具体负责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内部无利益驱动,企业外部无竞争压力的局面。于是,国有企业在与其它企业的较量中,显得乏力,大有被人超过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决战阶段,各种深层矛盾凸现出来,集中表现为物质利益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企业内、外各种利益关系,其中主要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使企业的利益机制驱动力和制动力的双重作用协调运作,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坚持利益原则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保证。改革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并使其行为合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要真正实现这一月标,既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自身机制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无可争议的.但从我国目前转轨时期的发展现状分析,如果离开政府去研究企业的发展,可能是不现实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难点是政企分开.实行政企分开,要调整产权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主要矛盾仍然在如何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上,这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长期难题.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7,(6)
今年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研究员在《改革月报》上撰文指出:国有企业长期搞不活的难点在哪里?现在,对此有各种说法,如有说是国家经费给得少,技术改造落后的;有说是历史包袱大,负担太重的;有说是经营等素质差,管理不好的。应当肯定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但似乎也并非要害所在。根据十几年的了解分析,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和企业内部的党政关系,至今还没有真正理顺,从而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就转不过来。我们要真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难点明显也在这里。我们1993年底就提出要进行…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政企关系面临十大转变政企关系面临十大转变经济学家魏杰的文章说,与以往我党的会议报告相比,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没有把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标题提出来,而是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实际上是从更高的层次来考虑企业的问题,即重新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与原来相比,未来政府与企业关系将出现十大新的转变:第一,政府不再作为对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主体。第二,政府不再是企业制度设计的主体。第三,政府不再作为国有产权的代表存在。第四,政府对企业剩余的收取要有服务意识。所谓剩余的收取,就是收税、收费。第五,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尚未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其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企改革的主体产生了错位,政府部门喧宾夺主,包办了本应属于企业及其职工的权利和义务。深化国企改革必须纠正企业改革中的主体错位现象,政府应该将改革的车体角色让位给企业与职工。①笔者认为:(1)目前我国的企业改革中不存在主体错位问题;(2)让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扮演主要角色,作为国企深化改革的首要主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选择,也是尽快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两年的筹划和准备 ,我国地方机构改革已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从已先行一步进行改革的地方看 ,搞好地方机构改革 ,应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改变 ,但政企之间的“脐带”并没有彻底割断 ,有些地方和部门依然是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仍然是没有活力。因此 ,必须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企业 ,彻底改变政府与企业的“婆媳”关系。解决好这个问题 ,首要的是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国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主管…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如何摆脱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造成的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以及企业负担重等困难,尽快走出困境,这是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在苦苦思索而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按照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1998年我区国有企业改革总的目标:半数以上的国有大型企业按公司法完成公司制改造,大部分中型企业和所有制企业完成改制,并使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总结回顾前一阶段我区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大有益处。1997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