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一、贵州是我国最大的喀斯特省,生态形势十分严峻。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喀斯特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有喀斯特分布的县市达83个,占全省总县市的95%;喀斯特成为贵州最重要的省情之一。由于喀斯特广布,山高坡陡,加上成土速度缓慢,形成了风土层瘠薄而不易存留的“先天性缺陷”,加上后天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人口增长过快、森林乱砍滥伐、土地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据统计,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3.5%,石化面积已达1.33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还在以933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40%的耕地耕层不足15厘米。人口的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互为因果,并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7%,自古有“八山-水-分田”之说——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交通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张莹 《当代贵州》2010,(24):M0003-M000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和丘陵共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3%,其中喀斯特面积109084.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石漠化面积37597.3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43%。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名副其实山的王国,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浩瀚、巍峨、雄奇、青绿的  相似文献   

5.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全省总面积中92.5%是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61.9%,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消极作用,即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种情况下,它会起到延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仅就第一方面的作用并结合贵州发展实际作如下探析。 一、贵州经济滞后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1、喀斯特分布面广,类型多,地形崎岖,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系统脆弱。贵州位于祖国西南,是我国碳酸盐分布面积最广(据最新资料显示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喀斯特强烈发  相似文献   

7.
贵州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 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造就了一 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贵州又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3左右。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侗寨,最古老的东 方"情人节"、美妙动听的侗族大歌、历史悠久的水书等,都掩藏在贵州大山深 处的各种民族村寨里。偏远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成就了这里珍贵的原生态 环境,为世界保留了一大批多民族文化遗产,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和经济发展的滞 后,也使得这里贫困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8.
正施秉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山原斜坡地带。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形破碎,成为一个河流深切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峡谷区,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发育、分布的完整性、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完整性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划分,完全包含在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云台山景区、杉木河景区和生态水源涵养区内。施秉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贵州省水利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贵州省有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而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这些地区虽然降水量丰富但天上的降水很大一部分都流往地底下,地表存不住水,因而贵州的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居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是制约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推进贵州水利建设的步伐,可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许海峰  李波 《支部生活》2011,(10):48-48
楚雄市地处滇中高原西部,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7%,地形西高东低,相对落差大,多为中山地貌。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较为频发地区,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80余处,每年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1.
加速我省丘陵山区的开发势在必行彭道宾,雨林一、我省丘陵山区是一块蕴藏丰富的宝地我省地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多山,全省东、南、西三面山峦重叠,丘陵山区面积达19,533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8%;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9%;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3...  相似文献   

12.
正远山如黛,近水清浅。走进"水墨金州"黔西南,仿若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黔西南州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接合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端,有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喀斯特山地,峰林、石林、峡谷、湖泊、瀑布、地缝、洞穴、天坑、奇石等丰富奇特的山地景观荟萃于此,堪称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代表。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  相似文献   

13.
索宇 《世纪桥》2010,(7):44-45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在内,广义的山地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海拔超过500米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如何合理利用山地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历史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清代,人口增长和军事扩张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移民者不仅涌向新近征服的边境地区或海外,而且为开发资源,他们也进入中国本土的山区和沼泽地带。  相似文献   

14.
地处喀斯特连片贫困区腹部的贵州省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山区,全区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由于喀斯特地貌所独具的渗漏强烈、成土速度慢、土壤侵蚀强、植被易受破坏及逆向演替难度大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强烈脆弱性;而这一脆弱的特征延伸影响到整个喀斯特系统中人地关系、生态建设,便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经济循环的基本要求。毕节的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云、贵、桂、川岩溶连片贫困地带的一般特点和状况,其经济贫困、生态恶化、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是我国最典型的山地省,大地被山川切割,塑造出浪漫而奇幻的喀斯特地貌。在这个"喀斯特王国",一个个溶洞,一座座天坑,一道道地缝,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奇妙。贵州是洞的天下,"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据统计,全省已测量溶洞超过3600个,具有洞穴多、洞深、洞长、险峻、钟乳石发育较好等特点,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中国六大溶洞之最"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贫困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3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0%,全部居住在农村。发展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省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的追切需要。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经济,必须了解我省农业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 一、限制贵州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原因 困扰我省农业的因素很多,存在着太多的矛盾与不利条件。农业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贵州土地资源稀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年粗放经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决定了贵州农业发展比平原丘陵地带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贵州农业贫困的原因不仅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更主要的是由深层的经济、社会矛盾所决定。 1.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低。  相似文献   

17.
黎光武 《当代贵州》2008,(15):57-58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垒面发展,扶贫开发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贵州是一个山区农业省份,农业总量小,农村人口多,乡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始终突出。截止到2007年束,全省农村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还有60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的13.1%,  相似文献   

18.
一、世纪之交,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贵州是全国八个民族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1325.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居全国第三位。 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在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7%是山地和丘陵地,其中喀斯特地貌区12.9万平方公里,占土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及隐患贵州岩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社会历史原因,已成为中国自然条件最差、生态环境最脆弱、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省份。而石漠化的形成和扩展,更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一)石漠化的现状贵州石漠化土地面积,据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省农业区划办汇编资料,当时全省共有石漠化土地138.88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9%;至90年代末,据有关学者研究,全省石漠化面积已达23430平方公里(即2343000公顷),已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2001年西部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和环保总局负责人向与会者提供了更令人心惊的数据:地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7%以上,耕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10.78%,草山草坡达6430万亩,贵州现有天然草山草坡643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可年产青草约为3750万吨;灌木林地和林下草地3000万亩;年产作物秸杆和藤蔓约1100万吨。通过省牧草种子繁殖场等大型草场的示范带动,农户种草养畜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全省人工草地已近40万亩;两年来,各地还投入3600多万元推广冬闲田土种草100 万亩,每年青贮、氯化秸秆近300万吨。饲料资源丰富,为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裔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利用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养牛养羊,发展草地畜牧业是适合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以草换肉,以肉节粮,还可以使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山地和陡坡地逐步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搞好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