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贵州黔西人。乾隆九年人资为江苏常熟黄泗浦巡检,历任泰州知州、镇江知府、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巡抚、广西巡抚、河南巡抚、两江总督、四川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李世杰非科甲正途出身,却政绩卓然,官运亨通,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吏中实属少见。《郎潜纪闻》曰:“黔西李汉三世杰,以巡检至兵部尚书。广顺刘松齐清,以拔贡至总兵。松桃杨诚村芳,以吏员取通侯。并天挺异才,兼资文武,皆不由科目进身,时称黔中三奇男”。  相似文献   

2.
学会吃“百家宴”张述华电视剧《郑板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年,郑板桥任知县的县里发生灾荒,知府大人要来体察民情。为此,郑知县特意准备了一桌“百家宴”。当几位百姓把饭菜端上桌来,知府及其随僚们一个个都傻了眼。原以为这百家宴是百里挑一的佳肴荟萃,不料此...  相似文献   

3.
康熙六年春天.于成龙从广西罗城县令升任四川合州知府。为了不惊动罗城百姓,于成龙骑着一头小毛驴,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罗城,独自一人上了路。  相似文献   

4.
有句歌词唱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心中对“官者”自有其评判标准:清廉、公正的“官”永远活着,溢美之词留香于史册;贪婪、昏庸的“官”永远“臭”着,对其鄙夷、厌恶之深,令人不齿。百姓颂扬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清官;百姓痛恨那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污吏,对两者的爱憎之别,犹如天壤。对此,“官者”们心中自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万民拥戴,万众信赖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本应牢记宗旨,尽职尽责为百姓谋利益。可悲的是,有极少数党的领导干部,却忘记了自己的“为官”之本,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这样的“官”,党纪难容,国法难容,百姓难容!其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肖作新,一位地级市市长的人生悲剧,正是这样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5.
杜敦科 《党课参考》2020,(3):110-115
丁宝桢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在家书中,首要内容是谈为官之道。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教导丁体常如何爱民养民、清正廉洁、勤于司政,使其成就一番功业。  相似文献   

6.
“官清民自安”,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年来善良百姓的愿望。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史比比皆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百姓们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苦不堪言。然而,在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洁身自重,清廉自守,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良吏。他们的言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  相似文献   

7.
宋代范仲淹用人严谨、公正。仁宗当政期间,他在审查担任各路按察使的人选时,每当看到名单上有不合格的人,便一笔勾之。旁边一大臣劝他说:“一笔勾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能用一人的荣禄使一路的州县百姓遭受危害么?”坚决地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勾掉了。  相似文献   

8.
这是发展的历程:从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四川以来,川台经济合作不断站上新的平台; 这是难忘的情感:在“5·12”汶川地震和台湾“8·8”风灾中,川台两地携手同心,抗灾重建,彰显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这是可期的未来:在两岸和平行稳致远与四川“两个加快”的大背景下,奇葆书记访台.“海博会”召开,为川台全方位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空间。 虎年的新春,对话刘俊杰,探寻川台交流、合作、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5月1日,世博会正式开馆第一天,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四川馆600平方米的空间里,“零距离”接触三星堆、都江堰水利工程,并在金沙太阳神鸟的历史文化光辉中,共享幽静.美丽、和谐的“天府世界”,仔细品味“川山、川水、川人、川魂”,感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四川。  相似文献   

10.
顾一群 《世纪桥》2015,(4):60-61
明天启七年(1627),28岁的宜兴人卢象升,升任了大名府知府加山东按察使副使。按照官场惯例,他到山东以后,首先要拜谒巡抚,听取巡抚对职责、政务、民风等介绍和交代。不料山东巡抚李精白竟拉他去拜谒魏忠贤祠,他婉言推辞:"卑职只知为国效劳,此事非敢所吾知也。"卢象升明知在他于天启四年(1624)离开京师督饷清源仓的两三年中,阉党将正直忠贞的东林官员  相似文献   

11.
赵亚兴 《奋斗》2004,(8):55-55
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百姓书记”的梁雨润,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梁雨润,为什么“感动中国”?是以他心中有百姓感动中国。他把百姓的疾苦、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把百姓所盼、所怨、所恨记在心头。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  相似文献   

12.
锦绣四川,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独具风采。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前沿”栏目,紧扣当代四川文化热点。品味川派文化精髓,反映文化建设新成就,为打造四川“文化高地”鼓与呼。  相似文献   

13.
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在用人上十分严谨、公正。仁宗当政期间,他在审查担任各路按察使的人选时,每当看到名单上有不合格的人,便一笔勾之。有一次,旁边一位大臣劝他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能用一人的荣禄使一路的百姓遭受危害么?”之后,坚决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勾掉了。  相似文献   

14.
妙联讽贪官     
妙联讽贪官相传古代有一父母官,贪婪而残暴,百姓对他非常憎恨。为粉饰自己,除夕在衙门两边贴出一副春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对联贴出后,即遭到百姓非议,有个书生闻之,在上下联后各续一句,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有个知府...  相似文献   

15.
1903年9月,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允许招商局集商股成立铁路、矿务等公司。此后,商办铁路开始兴建。新任四川总督锡良,在川人强烈要求下,奏请自办川汉铁路,并于次年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摄影名家聚焦新汶川”创作采风活动,将各路文学作家和摄影名家相聚一起,共同见证了灾后汶川的新面貌。旅游业是汶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对羌族百姓而言,既是经济也是文化。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如实地讲:“我们要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起跳。打响‘汶川’品牌,把汶川变成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川西北高原开放发展的高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在夏县,梁雨润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人们亲近他,爱戴他,谁家有了难事自然就会想起他。  在县纪委,赠送给梁雨润的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挂满了会议室,上面书写着“人民好公仆”“当代包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字样。  梁雨润 1998年 6月担任夏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他上任只有两年多时间,为什么在人民群众中有这么高的威信 ?当地的百姓回答说:“老梁是个‘百姓书记’,心里时刻装着我们啊 !”  为了百姓,他敢于动真碰硬  查处案件是一场较量,常常是要冒风险的。梁雨润在查处 5顶“大檐帽”欺侮一顶“破草帽”的…  相似文献   

18.
李伶 《党史博览》2008,(3):44-47
《巴山协定》产生的背景 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入巴山地区,蒋介石责令四川各派军阀“停止内讧,共同剿匪”,并委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军费10万元、子弹100万发……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5月22日,温家宝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温家宝来到北川县城外的一块高地上,察看这座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城镇。他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  相似文献   

20.
古耕虞(1905-2000),重庆人,著名爱国实业家。21岁继承父业,经营“古青记”山货字号,仅8年便垄断了四川猪鬃出口业,其“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抗战期间,古耕虞出任官办川畜公司的总经理,千方百计突破日军封锁出口猪鬃,换回外汇,为支持抗战、发展民族经济做出贡献。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身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并将川畜业务推向全国,占据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0%以上,被誉为“猪鬃大王”。这一时期,他对国民党、共产党关系态度的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偏不倚、一推一拉、拿定主意。这一过程,被他戏称为“三个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