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周恩来看戏     
1964年,海政话剧团排演了一部反映非洲人民革命的话剧《赤道战鼓》。我陪同周恩来看了这出话剧。 第二天夜里,我正在家中休息,周恩来忽然打来电话:“我是周恩来,你查一下,《赤道战鼓》里有个情节,非洲黑人革命者学《毛选》,你看看是在斗争前学的呢,还是在斗争中学的?”  相似文献   

2.
耿耿 《党史博览》2002,(5):22-25
1965年3月13日,陈毅围绕文艺话题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原本是针对《女飞行员》和《赤道战鼓》两部话剧而谈的,但是由于是在家中漫谈,在场的都是军队干部,他的话题便远远超出了两部话剧。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诗词戏剧、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对党的历史和毛泽东的评价,洋洋洒洒,一泻千里。他时  相似文献   

3.
1978年11月,在关系中国命运大转折的那次 重要会议召开前夕,由上海工人创作的话剧《于无 声处》突然晋京,一时间轰动了首都舞台,在那场 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奏响了震撼人心的最 强音。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有赖于胡乔 木同志奔走京沪两地的悉心推动。 1978年5月,生病在家休息的上海青年工人 宗福先伏案20几天,一气呵成写就了怀念周恩来 总理的话剧《于无声处》。9月23日,该剧在上海 工人文化宫的小剧场上演了。当时,这恐怕是规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有网友晒出周恩来16岁时写的侠义小说《巾帼英雄》,引发了热议。网友们赞叹:“周恩来学生时代写小说,太有才啦!”周恩来确实才华横溢,睿智过人。他在青年时代不仅写小说,也演话剧,还创作诗歌。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石曼 《红岩春秋》2010,(3):16-18
今年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百年诞辰。抗战时期,曹禺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话剧作品并搬上舞台,《蜕变》、《北京人》和《家》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剧作在面世之初,周恩来或从艺术、或从政治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曹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7.
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窑洞,周恩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着长胡须。是因为没有时间刮吗?诚然,时间对于当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但周恩来留长须却另有原因。1927年,蒋介石在叛变革命时对周恩来说:“在黄埔时,我是校长,你是政治部主任。现在,我是总司令,你还是来当政治部主任吧!”周恩来立即说:“我劝你还是跟革命走吧!假如你把我抓住了杀我的头,我跟共产党走的意志还是不会变。你要靠国民党发家,如果我们把你抓住了,我就把胡子刮掉!”从那以后,周恩来一直留着长须。有人不知其缘由,…  相似文献   

8.
周总理生平业绩的真实记录——简评《周恩来大事本末》□徐宗文近百年来,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人物,周恩来无疑是其中最杰出、最具长久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伟人之一。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生命最后时刻的光华──重病中的周恩来与“四人帮”斗争记略铁骥编者按: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20周年纪念日,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98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生命最后时刻的光华》、《周恩来与中国民航专机首次国际远航》、周恩来1946年国共谈判期间的两篇...  相似文献   

10.
顾育豹 《世纪桥》2005,(12):35-35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辉煌声 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是 周恩来慧眼拯救了这部优秀话剧。 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 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 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12)
再现历史重塑伟人──观话剧《艰难时事》随着舞台上四扇大门的开合和平台的转动,人们又看到了20年前中美建交那段艰难时刻。形象逼真的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斯诺不时引起观众的拍手叫好。这台戏,就是西安话剧团和甘肃话剧团联合演出的大型话剧《艰难时事》。这出...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13.
渝文 《红岩春秋》2013,(5):25-29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大型机关报,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也是我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共在晋东南还创办了《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敌后区域开辟了一块紧密配合军事斗争的新闻阵地。  相似文献   

14.
王萍 《世纪风采》2023,(11):14-16
<正>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前沿。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其敢于斗争的勇气、善于斗争的智慧和坚持斗争的韧性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刘武生 《湘潮》2008,(3):8-12
20世纪50代末到60年代初,为了纠正日益滋长和蔓延的文艺工作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多次发表讲话。其中,1959年5月3日所作的《文艺工作也要“两条腿走路”》的讲话、1961年6月19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上的讲话))和1962年2月17日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堪称是周恩来纠正文艺工作中“左”倾错误的三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4):57-57
张鲜堂在1月21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已在全国巡演五十多场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即将赴美国百老汇演出。该剧以一个高于家庭为主线,充分演绎了腐败的防不胜防与反腐败斗争何其艰难的中国式大问题。剧中的那位老革命家很自信自己家里不会发生腐败,然而腐败就在他的身边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42年了,但天地间依然回荡着人民深情的呼唤:"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我曾写过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的纪念文章。其中谈到周恩来为什么这样长久地受到人民的缅怀和思念?正是他的大爱大德,在人们心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6,(8):55-56
刘晶芳 刘振清在6月26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档案史料的大量发掘和公布,党史人物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很多已有结论或定论的问题,有了新看法、新解释;一些有争议的人物的功过,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刘少奇关于四清运动的评价。近十年关于刘少奇研究的最主要成果是出版了《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王光美、刘源等著的《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也值得关注。在对刘少奇参与领导的四清运动的性质和评价上,《刘少奇传》是基本否定的;而《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则认为四清运动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群众自我教育为主的运动,虽然夭折,但作为政治改革的一次可贵的尝试,与同时期成功的经济改革尝试一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周恩来研究焦点是其晚年周恩来研究的焦点、难点是对他的晚年,特别是在“文革”中的作用的评价。对人们常有的疑问——“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周恩来传》主编李琦提出,在当时毛泽东有很高权威的情况下,周恩来及其他中央领导都难以反对。另外,研究者提出,在“文革”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周恩来和毛泽东是存在分歧的。  相似文献   

19.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邓在军主编;《海棠花前·绽放的记忆》,邓在军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悦读时间     
《你是这样的人》 作者:邓在军 荐言:本选题内容生动感人,再现了周恩来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对于老年读者是一种怀念,对于青年读者是一种教育。本书编者是周恩来的侄子,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少将,本书配有部分周恩来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